情融年谣起波澜
情融年谣起波澜 ——有感张荣波、张琳老师“过年谣”
2021.02.09 諾诗空 阅读 88
2021年2月8日(星期一)农历腊月二十七日,19:00张荣波老师再次为“三随群”广大群友,分享《乌拉地方年俗》,新年的序曲已然奏响,浓浓的年味的背后,就是家的味道。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是满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满族陈汉军萨满文化的原生地和孵化地。张荣波现为吉林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吉林市满族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吉林省非遗项目传承人。
家族的影响及多年的对萨满文化的研究,使得张老师对萨满文化颇为了解,且有自己的学术见地,至今仍然带着三位他的博士生学生深入地研究着陈汉军萨满习俗文化,这几位学生多有建树。张老师凭借对《乌拉陈汉军坛续传说故事》和《白花点将的传说》的整理和传播,成为我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撰写题为《陈汉军旗萨满文化与吉林旅游开发》、《浅析吉林陈汉军旗萨满的文化认同》、《乌拉街陈汉军坛续传说故事》等文章,先后被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报纸、期刊发表及出版发行。
吉林乌拉平民过年习俗,是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具特色的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大多以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年俗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中最富有色彩的一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人活天地间,民以食为天,世上美食千千万,品味在舌尖。年的味道,美食的味道,勾引起了我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余光中先生《乡愁》诗词中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陈忠实先生眷恋故乡的《白鹿原》;乡愁是路遥先生的《平凡世界》对《人生》的思考;乡愁是莫言先生创作《丰乳肥臀》时的那种写作激情;乡愁是张荣波先生的《过年谣》浓浓的地域民俗,乡愁是一壶永吉原浆佳酿,离家越久越醇香。
乡愁是归客耳畔的丝弦笛声总徘徊不去。乡愁是天空变幻的月形,圆圆缺缺的日子携着极深的盼望。
乡愁是画作上的重彩,一笔一画都是故园的风景。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那缕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
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欢;乡愁是老家树冠上那只(盘)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
蓦然回首,才惊觉时光如流水,一年的时间又凝固在了身后。时光悠然,年复一年,也许自己真的老了,抑或脱轨了时代的节奏。思维丰富了,烦恼也多了?物质富裕了,心情烦躁了?我似乎必须在回忆里才能找到幸福。
挖掘整理:张荣波 、张琳
文字校对:郭思彤
乙亥年杏月撰写
小嘎小嘎 你别闹,
过了腊八年就到。
家家杀猪宰鸡羊,
忙年炊烟传九霄。
二
腊八同节不同俗,
黄米干饭一锅出。
玛玛 取饭先善树,
来年花果必丰足。
三
上街赶个牛爬犁,
打个年 纸办得全。
乜乜 看了咧嘴乐,
玛玛瞧见展笑颜。
四
二十三日是小年,
家家户户灶糖 甜,
灶坑门脸祭灶王,
嘴粘灶糖好上天。
五
包年饺子冻豆包,
清理院庭扫尘硝。
三十换桃贴年画,
大红灯笼挑更高。
六
吃过团圆年尾饭 ,
醠岁 就在门西边。
供桌前边烧包袱 ,
躬请先人收纸钱。
七
乜乜灶房忙消停,
进屋开始翻柜箱。
大人孩子新衣换,
喜笑颜开迎新年。
八
丫头小子提灯笼,
乡间黎里笑相从。
亲门近支去辞岁,
压岁红包九州同。
九
前院放飞二踢脚,
后院点燃挂鞭炮。
天穹礼花雀开屏,
家家户户乐逍遥。
十
子时五更接财神,
接进财神关大门。
辞岁守岁除夕夜,
天地轮回一岁新。
十一
初一卯时下门栓,
八专禄旺 首当先。
吃过早饭家来客 ,
备齐铺垫 米茶 煎。
十二
拱手迎客进大门,
族裔下马拜家神 。
转过身来跪祖案 ,
最后进屋尊卑 分。
十三
踩街 秧歌扭到晚,
条条街道灾星撵。
鞭炮轰鸣接进院,
进院都要唱大板 。
十四
跑灯 秧歌是夜晚,
二龙吐须进家苑。
忽闪忽闪莲花盏 ,
院中高桌备茶点。
十五
正月初二好日子,
伴妻携子拜丈人。
八件果匣 敬一双,
两瓶烧酒满前樽。
十六
三十摆供初五撤,
十三当天再重做。
神灵祖宗受香火,
十六结束年供桌,
十七
正月十五花灯会,
灯官 上任显权威。
灯小不亮遭指罚,
买蜡送给秧歌队。
十八
十六晚上送花灯 ,
依依不舍缓归行。
乜乜端灯照贼星 ,
房前屋后点灯明。
十九
十五过后会年茶 ,
你请我来我邀他。
亲戚邻里共聚首,
其乐融融笑哈哈。
二十
正月廿五填仓节,
黄米供饭不可缺。
巧手媳妇扎秫秸 ,
簸箕点蜡 仓无阙。
二十一
嘎拉哈呀欻拉啦,
男女老少都玩它。
二月初一收起来,
怕砸龙头把祸撒。
二十二
二月初二龙抬头,
猪头猪爪要糊熟。
猪精猪鸟 妈妈人 ,
摆上窗台有人求。
二十三
玩儿正月,闹二月,
忙忙叨叨过大年。
今年风调和雨顺,
哈什 饱满加穴囤。
二十四
六畜兴旺家业盛,
四季安康诸事兴。
明年要比今年好,
岁岁喜乐醉酩酊。
1、本文根据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清末至建国前春节民俗整理而成。
2、张荣波: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家评审组成员(民俗专家)。
3、张琳:吉林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4、郭思彤: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助教;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所,博士候选人。(张老师拟带学生)
5、小嘎:方言,小孩。
6、玛玛:满语,父亲。
7、打年纸:旧时吉林乌拉方言,指年货清单。
8、乜乜:【niè】满语,妈妈。
9、灶糖:大买糖。
10、年尾饭:年三十的晚饭,一般是下午2点左右开饭。
11、醠岁:这是吉林乌拉地方独特过年习俗。晚饭后当家人在大门西侧点着事先准备的碎草末堆,意让接回亡故之人烤手、暖手。
12、包袱:这是吉林乌拉地方独特过年习俗。给亡人烧纸钱,是写有收纸钱人名讳的纸钱,类似信封。
13、八专禄旺:旧时讲的一种好命格,此处泛指所有命格好的人。按乌拉街满人习俗,正月初一这天早上,要家中命格最好的人来开大门,寓意新年行大运。
14、客:依东北方言,读【qiě】。
15、铺垫:行跪拜礼所需要的的垫子。
16、米茶:即乌拉地方旗人的糊米茶。
17、家神:汉军人家供祭的族谱
18、祖案:汉军人家供祭在堂屋樑柝上的祖爷龛。
19、尊卑:依照辈分分长幼尊卑。
20、踩街:白天扭秧歌。
21、唱大板:东北大秧歌一个项目。
22、跑灯:夜晚拿灯扭秧歌。
23、莲花盏:夜晚扭秧歌拿的莲花灯。
24、果匣:点心盒子。
25、灯官:旧时乌拉街负责检查商户正月十五灯节期间亮化彩灯大小规格、亮度的临时负责人。有朝廷官员扮相,坐轿有随从。
26、送花灯: 即送灯,家家悬挂彩灯在正月十六摘除,秧歌队跑灯用的彩灯要送至村外僻静处烧毁。
27、照贼星:吉林乌拉地方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正月十六晚上,由家中长者端着蜡烛,
房前屋后照一遍,据说可以免除盗贼盗窃。
28、年茶:乌拉地方的人家春节期间请客吃饭叫做请年茶。属于乌拉地方民间用语。
29、扎秫秸:旧时乌拉地方一项祭祀习俗。祭仓神时候用秫秸皮和瓤扎制的车、马、犁杖、
木掀等等庄稼人家生产生活用具,简单涂色。多是姑娘、媳妇、孩童前一天扎制完成。
30 、簸箕点蜡:祭祀时,将所有秫秸扎成的小农具要装在簸箕里,在簸箕中点亮蜡烛,祈祷新的一年大丰收。
31 、猪鸟:鸟,【qiǎo】。猪头上的一块骨头,形状很像小鸟,旧时常拿来做儿童的玩具。
32、妈妈人:猪爪里边的小骨头节,站立很像小人。旧时常拿来做儿童的玩具。 哈什:满语,仓房。
33 、簸箕点蜡:祭祀时,将所有秫秸扎成的小农具要装在簸箕里,在簸箕中点亮蜡烛,
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无灾无害、取得粮食大丰收。
34、猪鸟:鸟,【qiǎo】。猪头上的一块骨头,形状很像小鸟,旧时常拿来做儿童的玩具。
35 、妈妈人:猪爪里边的小骨头节,站立很像小人。旧时常拿来做儿童的玩具。
36 、哈什:满语,仓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评论
1
张姓文化传承人
完美!
8小时前
1
车水马龙
👍👍👍🌹🌹🌹
6小时前
0
雷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