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课135丨如何才算得上真正的霸道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135讲。欢迎留言交流。
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荀子·王制篇第九》10)
如今不少人都认为王道就是仁义之道,霸道就是凭借武力。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
那些奉行霸道的君主就不是这样。他开垦田野,充实粮仓,治办器用,严谨地招募、选择、接纳有才能技艺的士人,然后用奖赏诱导他们,加重刑罚督责他们;保存已亡的国家,接续已断的世系,保护弱国,禁止残暴的国家,但是没有兼并的野心,诸侯就会亲近他。
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
他遵行与匹敌的国家相友好的原则去恭敬地接待各国诸侯,诸侯就喜欢他。诸侯之所以亲近他,是因为他不吞并别国;如果兼并的野心显现出来,诸侯就会疏远他。诸侯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和匹敌的国家相友好;如果要使诸侯臣属之心显现,诸侯就会背离他。
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表明自己不会有兼并的行为,信守自己和匹敌的国家相友好的原则,天下如果没有成就王业的君主,霸主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这是懂得霸道的君主。
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这才是霸道的关键。无论是荀子还是孔子、孟子,他们从来不排斥霸道。行王道还是霸道,只不过是形势使然。《论语·宪问》中孔子竭力为管仲辩护: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日课35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日课354:是非功过,任由世人评说,只要问心无愧)
《孟子·告子下》中孟子也是对齐桓公的霸业称赞有加: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孟子日课212丨五霸之首齐桓公的五条公约)
温故知新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