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熟悉的姜,却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分类,你看你知道几种?

 姜  类  篇

唐慎微引《本草经集注》提到:“生姜,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

行天下 ’采百草

觅天然 ’品原味

 姜 的 简 介

药材来源:

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

功能主治:

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姜的药解

来自《金寿老人药解》:生姜

姜(此意特指生姜)

气味辛温(辛温阳性),通神明(通心火,《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逐秽(污浊)气,化寒湿(温则去寒,辛能化湿),平水火(使火生土,而士能制水),燥士益四旁(原注:指心肝脾肺肾而言),维气血阴阳之传变也(指助气化而言),助五行生成之机(意指火土相生与水土合德),更能旋转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因其散中有守,守而能散,如《孟子》所谓:刚大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也(正气之谓也)。

得大黄辛苦并用(姜味辛,大黄味苦),苦与辛合(苦辛化阴),润肠燥湿(阴能润),并蠲秽浊(辛能化),心火得其清凉(大黄苦能清热)肺金得其温暖(姜能辛温生暖),而肠胃之积滯乃消(大黄通下),心肺之元阴无损(辛苦化阴而润心肺)。

得桂枝上通心(以火助火),下达肾(随桂枝而人少阴),水火有济(心主火,肾主水),乾坤更能有用(离火在上,其卦爻外二阳中间一阴,坎卦在下,其卦爻外二阴中间一阳。离中一阴下降,以助坎水,使坎变为坤士;坎中一阳上升,交于离中真阴,使离卦变为乾卦。坎离既济而变成为先天乾坤二卦。此意指对先天的补充作用)。

得附子水火协和(生姜助火,附子助水),上下相应(上火与下水,水火相济,相互协调),变化有方(水火乃为阴阳,阴阳变化而生精气神)。

得人参(原注:阴中有微阳)益精气而化源(原注:肺)充足(人参益气滋阴,助化源之用)。

合白术而中宫乃固,四旁可安(二位均助中焦脾胃之功用,立中宫,建枢纽,四方运化木火金水自然得用),士能养木,能制水,又能伏火(士协和,土能制水,土能伏火)。

得半夏(原注:降冲逆)而中宫得理,上下乃通(生姜乃用上,半夏乃用下,故上下通达)。

得藿香蠲秽浊而升降无阻(二者均通脾胃,分化湿浊,中焦得理,自然脾升胃降),生(生姜)能散寒化,干(干姜)能直温中焦祛寒燥湿。

附:

良姜:温脾热胃(《卢氏临证实验录》医案5方解);

姜汁:荡涤清道,使清浊循行有路(《卢氏临证实验录》医案26方解);

煨姜:温中宫,行运化(《卢氏临证实验录》医案5方解);

筠姜:助火热脾(<卢氏临证实验录》医案17方解);

炮姜:分浊中之清,又能行气消瘀(《卢氏临证实验录》医案46方解)。

应用思考:通心脾,散寒湿。

各种姜用法区别:

干姜温补脾胃,

生姜散寒发散,

筠姜辛温而不燥,温中散里寒,

炮姜温中止泻、温经止血,

姜碳守而不走、长于止血,

高良姜温胃散寒。

姜的品种,你知道几种?

姜,按用途分,可以分为食用姜和药用姜

 1 
食用姜即生姜,也就是菜姜、小黄姜

日常炒菜用:菜姜(个头大,分叉少)和仔姜(颜色嫩白)

菜姜
仔姜

生姜:即入菜调味用的姜,给菜肴去辛增味。姜味辛性温,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

入药用的小黄姜:个头小,分叉多,断面黄,也可以日常食用

小黄姜
 2 
药用姜(原材选用小黄姜干燥而成)

因炮制工艺不一样,可分干姜,筠姜、炮姜、姜碳、煨姜

干姜: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称“干姜块”。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按规格不同,可分:干姜块、干姜薄片(统货、选货)、干姜厚片、干姜晒货、干姜粉

干姜个:新鲜小黄姜机器去皮后,直接干燥而成;以色黄饱满为佳

干姜个

干姜薄片选货:小黄姜洗净切片,采用电热烘干而成,色黄粉质为佳,经过过筛,去掉小片、杂质等

干姜薄片选

干姜薄片统货:小黄姜洗净切片,采用电热烘干而成,色黄粉质为佳,不过筛,大小都有,偶尔有杂质

干姜薄片统

干姜厚片:小黄姜洗净对半切开,土炕烘干而成;以色黄粉质为佳,但是片形偏厚,微硫

干姜厚片

干姜晒货:小黄姜洗净切片,自然晒干而成,颜色偏黑,片形不完整,大多为农户自加工,品相不佳,药效一样

干姜晒货

干姜粉:小黄姜干燥打粉而成

干姜粉

筠姜:必须在每年冬至前后几天采收,然后采用古法汉方,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因形态不一样,可分:筠姜块、筠姜颗粒、筠姜粉

筠姜块:传统是必须在每年冬至前后几天采收,然后采用古法汉方,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

筠姜是四川特有的地道药用干姜。此姜品种独特,历史悠久,自有记载起,距今已有千七百多年。唐《新修本草》载:“干姜,生犍为山谷,九月采”;清《本草纲目拾遗》载:“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辣”,以上记录,均是直指筠姜这一品种。

筠姜,俗称铁板姜,产自四川筠连,沐川,犍为一带,质地坚实,表面光泽自然,姜体饱润,个头大,粉性足,纤维少,含辣素很高,姜味浓郁,是最适合中医药传统用途的干姜。传统是必须在每年冬至前后几天采收,然后采用古法汉方,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筠姜块状色泽自然,肉质断面,较硬,使用时必须捣碎或者磨粉,药效才能充分显现。正宗的筠姜断面砸开以后,呈现玻璃状的深棕色,故此又名琥珀姜。

筠姜块

筠姜颗粒:由筠姜块敲碎而成,方便入药;

筠姜颗粒

筠姜粉:有筠姜块打粉而成,适合冲服、泡脚

筠姜粉

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取净干姜,照烫法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姜碳:将干姜置入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棕褐色而成。

煨姜:用新鲜小黄姜洗净,用菜叶包裹外层,再用稀泥覆盖,碳烤而成。(资料有限,暂无配图)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各 种 姜 展 示 
1
干姜片
2
干姜粉
3
干姜晒货
4
筠姜块
5
筠姜颗粒
6
筠姜粉
7
炮姜
8
高良姜
 生姜相关配伍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乘热服,治感冒轻证,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与桂枝、羌活等温辛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

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开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近用治蛔虫性肠梗阻和痢疾。

3.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和中降逆,为止呕要药

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治疗多种呕吐。对胃寒呕吐,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半夏、姜竹茹等。

4.风寒咳嗽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多治感寒咳嗽及痰饮咳嗽

治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治积年咳嗽可配白蜜熬膏服;治劳嗽则配伍蜂蜜、白萝卜汁、姜汁、梨汁、人乳等。

配伍产品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