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不安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1、真珠散
【处方】瓜蒌根末、琥珀、真珠粉、寒水石(煅.醋淬.研)、铁粉、朱砂(研飞)、甘草末(生)、川大黄、牙硝(枯研),各等分。
【炮制】上捣为末拌匀。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五脏积热,毒气上攻,心胸烦闷,口干舌燥,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安,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以竹叶汤温调下,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立安散
【处方】麻黄9两(去根不去节,炒焦黄),石膏1两半(生用),罂粟壳1两(蜜炒),苦葶苈半两(微炒),藿香半两,人参(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咳嗽喘急,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临卧白沸汤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3、控涎丹
【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
【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胸背、手脚、颈项、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内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安,走易不定,或头痛不可举,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多有锯声,及手脚沉重,腿冷痹麻,气脉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临卧时用姜汤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气实,酌加用量。
【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参见该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4、旋覆汤
【处方】旋覆花、五味子、前胡、麻黄(去节)、赤芍药、半夏僸、杏仁(去皮.尖.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荆芥(去梗),各等分。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产后伤风,感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加味二妙散
【处方】苍术3钱,黄柏3钱,土茯苓3钱,白芷2钱,蛇床子2钱,银花4钱。
【功能主治】清理下焦湿热,兼可杀虫。主湿热下注,阴内或外阴部瘙痒异常,时时出水,甚或疼痛,坐卧不宁,小便黄赤短涩,淋漓不断,或便时疼痛,食欲减少,咽干口苦心烦,睡眠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白带色黄量多者,加莲须、贯仲各3钱。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6、青金汤
【别名】清金汤(《袖珍方》卷一)。
【处方】粟壳(蜜炒)15克 甘草(炙)15克 陈皮(去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炒)阿胶(炒)五味子 桑白皮(炒)薏苡仁 紫苏 百合 贝母(去心)半夏曲 款冬花各30克 人参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新久咳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宁,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4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乌梅1个,煎至180毫升,食后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一
7、加减广茂溃坚汤
【处方】厚朴4分,黄芩5分,益智2分,草蔻仁2分,升麻2分,红花2分,甘草2分,当归5分,黄连5分,广茂3分,陈皮3分,柴胡3分,泽泻3分,神曲3分,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7分,吴萸1分,青皮3分,姜3片。
【功能主治】中满腹有积块,坚硬如石,坐卧不宁,二便涩赤,上气喘促,通身虚肿
【摘录】《方症会要》卷二
8、青解毒圆
【处方】寒水石(研)、石膏(研),各十六两;青黛八两。
【炮制】上件细研如粉,入青黛和匀,蒸饼七个,水调为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闷,咽喉肿痛,赤眼痈肿,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生疮,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及伤暑毒,面赤身热,心躁烦渴,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细嚼,用生姜水下亦得。
如中诸毒,并宜服之,及小儿惊风潮热,痰涎壅塞,心胸烦躁,颊赤多渴,睡卧不稳,每三岁儿可服半粒,更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家传定志方
【处方】石菖蒲2两,麦冬2两,枣仁2两,茯苓2两,茯神2两,木香5钱,熟地5钱,白芍3两,黄芩3两,砂仁2两,人参2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蜜丸。
【功能主治】妊娠无外感症,忽然心悸,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及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皆血虚内热乘心故也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龙眼、竹叶汤送下,日2次。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10、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白蔹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麻黄(去节)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朴消1两,大黄2两。
【制法】上除消外,余(口父)咀,与消同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毒肿丹瘤,瘰疬疔肿,鱼睛五发,凛疽。初觉1-2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状热,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气实人5钱,水1盏半,文武火煎7沸,去滓,空心热服。
【注意】好身莫服。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11、大圣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耆(去芦,蜜炙)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木香(不见火)1两,条参1两,甘草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安养胎气。主妊娠气闷,或为喧呼,心忪悸乱,睡里多惊,两胁膨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安,气急逼迫胎惊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常服至分娩亦无恙。
【摘录】《得效》卷十四
12、大保安汤
【处方】白术 当归 人参 茯苓 川芎 白芍山萸 黄耆 山药 丹皮 熟地 五味子各3克 肉桂 甘草 麦门冬 熟附子各1.5克
【功能主治】主脑项诸发、痈疽、恶疮、大毒等已溃之后,脓水出多,气血虚弱,精神短少,饮食少思,坐卧不宁,烦躁不眠,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及虚阳烦渴者
【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枣2枚,莲肉7粒,水煎,食前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13、葶苈散
【处方】苦葶苈3钱,蛤粉3钱,桑白皮半两,山栀子半两,人参半两,荆芥穗半两,薄荷叶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陈皮半两,桔梗半两,杏仁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气喘满,痰嗽,眠卧不安,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宣明论》卷九
14、十味温胆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枳实(去瓤,切,麸炒)陈皮(去白)各90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酸枣仁(微炒)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北五味子 熟地黄(切,酒炒)条参各30克 粉草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不拘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八
15、三解汤
【处方】黄连1.5克 黄芩3克 大黄12克 栀子4.5克 花粉6克 连翘4.5克 半夏3克 茯苓6克 木通3克 泽泻4.5克 青荷梗33厘米
【功能主治】治暑湿气合,郁为大热,五心烦躁,坐卧不安,渴饮胸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16、人参定喘汤
【处方】人参(切片)、麻黄(去节)、甘草(炙)、阿胶(炒)、半夏僸。各一两;桑白皮、五味子,各一两半;罂粟壳(蜜刷炙)二两。
【炮制】上为粗末,入人参片拌匀。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肺气咳嗽,上喘气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并皆治之。
又治小儿久病,肺气喘急,喉中涎声,胸膈不利,呕吐痰沫,更量岁数加减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切,焙)1升,槟榔仁7枚。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气急,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4-5里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18、八仙汤
【处方】马兜铃2两半,桑根白皮2两半,桔梗2两半,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柴胡(去芦头)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00枚。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久患气嗽,发即奔喘,坐卧不安,喉中气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频服3两剂,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19、备急五嗽圆
【处方】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皂荚(去皮.子.炙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种咳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躁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
皆由肺受风寒,气不宣通所致。无问久新轻重,以至食饮不下,语声不出,坐卧不安,昼夜不止,面目浮肿,胸胁引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温酒下,米饮亦得,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鳖甲汤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3两,秦艽(去苗土)2两,紫菀(去土)1两半,柴胡(去苗)3两,诃黎勒皮(煨)1两半,牡蛎(煅)1两,麻黄(去根节)1两,犀角(镑)1两,知母(切,焙)1两,升麻1两,甘草(炙)1两,栀子仁1两,槟榔(锉)1两,木香1两,当归(切,焙)1两,桔梗(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黄(炒)1两,黄连(去须)1两,桃仁(炒)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葳蕤1两,芎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男子、女人骨蒸热劳,皮肉消瘦,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夜多咳嗽,涕唾稠粘,骨节疼痛,憎寒壮热,心腹气胀,坐卧不安,发如疟状;女人血风劳;一切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大枣1个(劈),乌梅1个,生姜3片,同煎3-5沸,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21、蒲黄散
【处方】蒲黄30克 当归22,5克 桂心22.5克 延胡索30克 川芎22.5克 赤芍药30克 庵闾子22.5克 没药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栗子30克(去壳,阴干)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芸苔子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筋伤骨碎,伤后恶血攻心,烦闷欲绝,坐卧不安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温酒调下,不计时候频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22、雷丸散
【处方】雷丸4两,鹤虱4两,萆薢4两,芜荑4两,干姜3两,干漆3两,石脂3两,龙胆6两,槟榔6两,当归5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蛔虫咬心痛,闷绝,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石榴根汤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一
23、加味温胆汤
【处方】枳实(麸炒)、半夏(汤泡)、白茯苓(去皮)、橘红、人参,各一钱半。竹茹、香柎、麦门冬、柴胡、桔梗,各一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心胆虚怯,处事易惊,梦寐不安,气[]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困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24、陈橘皮丸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紫苏子3分,防己半两,桑根白皮(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通(锉)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1两,甜葶苈(微炒)1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喘促,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25、赤茯苓散
【别名】七气汤
【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七气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26、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5枚,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半两,汉防己半两,木香1两,槟榔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息贲气,腹胁胀满,喘急咳嗽,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27、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22克 猪苓22克(皮黑皮)海蛤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5克白术15克 桑根白皮22克(锉)赤茯苓22克 槟榔30克 紫苏茎叶30克 木通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虚劳四肢浮肿,呼吸喘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28、枸杞汤
【处方】枸杞2两,黄耆(锉,炒),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芎1两,人参1两,芍药1两,茯神(去木)1两,甘草(炙,锉)1两,羌活(去芦头)1两,桂(去粗皮)1两,防风(去叉)3分,半夏(汤洗去滑)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肉极虚羸,寒气所加,体重怠堕,四肢不举,肢节疼痛,饮食减少,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29、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2两,黄耆2两(锉),牛膝1两(去苗),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1两,白术1两,石斛1两(去根),当归1两,沉香1两,桂心1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肉极。坐卧不安,寒气所加,体重怠堕,四肢不举,关节疼痛,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