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农村中午吃炒玉米粒,简简单单能吃饱就行,当地人生活不易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一个非常贫穷的穷山区,当地土著居民世代生活在这里,由于地理条件恶劣,粮食产量一直是这里的硬伤,每年只能种些高山玉米,土豆,简单易活的作物,靠天收粮,很多时候粮食都不够吃,穷人们吃得最多的是玉米面,因为种植不了大米,只能靠自己种的玉米维持生活,有钱人可以去市场上买大米吃。不过相当贵。政府不定时救助,国家有就会来救助一下,没有也没办法,因为尼泊尔这个国家本来就是靠国际援助度日的。很多物资都是国际援助。中午在一户村民家吃饭,炒一锅玉米粒当饭吃,在他们眼中并不奇怪,正常不过了,能吃饱就行,看着都寒酸,一起来看看。
自家种的玉米,由于土地贫瘠,处于高山地带,只能种植高山玉米,玉米棒子比较小,绝对的原生态,没有农药化肥。
手工脱粒,用蛇皮袋垫在下面。
用水洗干净后下锅。
感觉锅太小了,换了口大的,这种锅是尼泊尔这边特有的,铝制锅,上下小些,中间凸起,易于煮食物,大家都知道在高海拔地区做饭很难熟,沸点太低。这种锅的造型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容易锁住更多热量。
没有专门的锅盖,都是有个盆子盖住。
在野外割把野韭菜。
用尼泊尔军刀切菜,没有菜板,都是放在手上切的。如果是切肉就会把肉往刀口上撞。这是当地的习俗,以此来减少罪恶感。
把熟的玉米粒取出来。
把韭菜用油爆香,玉米粒放入菜锅中。
加点细盐炒一炒,就可以出锅了,这一家在当地来说还算得上是中上家庭吧,家中四个孩子,家中粮食还是够吃的。也经常会吃些肉和鸡。
两个小孩先吃上了。小孩们从小就不挑食,平时也没有什么零食。什么饼干,糖果,估计见都没见过。
做事的大人正在吃玉米。
一盆玉米粒,配上一碗当地自家酿制的粮食酒,简简单单一餐就这样了。
在中国玉米粒也就一元多一斤,很多人都是买给家畜吃的。但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玉米可是当地人的主粮,尽管比大米档次差了点,但比吃杂粮,野菜要强得多。这种玉米粒吃起来有点味道,盐盐的,但嚼起来还是有点难以下咽,得喝点水。
看完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人的中午饭,你有什么想法,欢迎正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