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清:古关与畲乡 2024-03-18 06:05:20 古关与畲乡 宋学清 去火烧关,是多年的愿望。今年秋天,我实现了。 不是火烧关有什么神奇,也不是火烧关有什么风光,只是在我生命的旅程中,火烧关,在太源畲乡,算得上是处古迹。火烧关是处古关,到过的人说,走的人少了,路也塞了,除了箬叶和树,就是些茅草,很荒凉,路也不好走,没什么好看。我却不这样认为,不好看,也许就是我的好看,境由心生,至少它是一处不同的古关。路也难不到我,在我心里,觉得走走还更有意义,久坐办公室,增加些运动,寻觅点野趣,去走、去看,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心愿,从我调进太源畲乡工作就有。 我走遍畲乡村村寨寨,得到的信息,多少都与火烧关有关。最早的畲族先民,从福建汀州迁来,途经的是火烧关。明嘉靖年间,第一批迁徒而至的畲民,靠的是狩猎租种,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条件非常地艰苦。繁衍生息的畲民,一直也没搞清自己的民族身份,还是到了解放后的一九五二年,中南区民族访问团到此,经调查,才确认畲族。现在一个畲民聚居的村寨,还沿用过去的叫法“苗民”。畲乡传承下来的,只有畲族话,又没有文字,还有,就是一处畲族先民雷法远古墓,至于不吃狗肉、正月初一过大年等习俗,也早巳汉化。畲乡人过着今天的好生活,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散居在火烧关下的畲民,村村寨寨,都通了公路,也进行了民居改造,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生活小康。我们见到的水美村寨,老屋商铺林立,新房整洁干净,一眼就能看出,是过去的驿站,现在的新村。村寨古色古香,富有特色,石桥、流水、人家,走在休闲广场上,“静听流水喧闹,闲闻松声竹音,雨过沐琴书韵,风来品翰墨香”,那种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就会油然而生。 离火烧关最近的高港村寨,也一点不会逊色,寨门、枫林、古道,相得益彰。房屋错落有致,自然得体。寨内山清水秀,没有一点“西出阳关无故人”感觉。几栋多余的老屋,几年前就被城里人购买,并装修一新,成了不可多得的避暑好去处。火烧关,一种传说,是那里每年发生火烧山,火过之处,畲民能挖到大量肥壮的蕨根,磨粉用来充饥。因为经常火烧,故名火烧关;另一种传说,是北宋年间,杨六郎为了安抚南蛮,在那里遇到山寇抵抗。杨六郎数日不胜的情况下,心生一计,放火烧山,终于获取全胜。火过之处,林木化炭,山石俱黑,所以叫火烧关。唐宋元明清时期,这个位于武夷山脉中段,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的古关,繁盛过,是商贸往来的重要之关,也是铅山贵溪光泽三县密切交往的主要之关。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火烧关渐渐失去往日的作用,只成了两省交界的一处标志。深秋的一天,同事早早地约上我,带着两个女同事,开上自己的车,向火烧关出发。沿途的风景,应接不暇,层峦叠嶂,秋色满眼,山回路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约一个小时,我们到了高港村寨公路的尽头,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行走在通往火烧关的山路上。山看起来不高,行走却非常地艰难。山路,跟我小时候砍柴的差不多,走的人太少,没走多远,向导就在前方用柴刀砍着荆棘。不到半个小时,一个女同事就走不动了,无论我们怎样鼓劲,她还是坚持不了。这时,另一个女同事也打起了退堂鼓。无奈,男同事只好扫兴地陪着她们下山。剩下的我,只好紧跟着向导继续地走。 想像不出,脚下山路就是古道。看得见的路面,都是些泥沙,没走多久,就翻到了山岗,向导说,山排路还更长,俗称十二排。既来之则安之,我也不在乎山路的远近,一味地跟着向导走。沿路的山色也还不错,就是没见着鸟兽,溪流,山非常地静,偶尔听见一两声说话,我也分不清是人还是风。草籽粘满了衣裤,我只好一边走一边拔。横亘在路上的藤蔓,野蛮地霸占着领地,我也一点不顾。在一处山涧中,向导提醒我,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我才吃一惊,小心翼翼地跨过。几株不知名的古树,伫立在路边,斑驳而沧桑,仿佛诉说着过往,又像是坚守古道的卫士。一宽阔地,还不规则地躺着些石头,向导说是处亭子墙基。我想看看山下远处有没有村寨,云雾填充着山坳,我什么也没看见。猛一抬头,几块石条堆砌的门框展现在眼前,向导说,这就是火烧关。关门不大,宽约两米,高约三米。我看了看手机,整整走了两个小时。面前的火烧关,青石砌成,黑不溜秋,残缺不全,很难与想像中的大气、雄关联系在一起,几株树站在关墙上,不时地示意招呼,箬叶铺满了地面。靠福建的一侧,是座亭子,破旧、瓦还完好,看得出来,是维修过的。亭子一旁,就是古道,条石、石阶,清晰可见,向下延伸,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我拍了几张照,呆了十来分钟,就离开了。回到江西一侧,关道很窄,在山脊上,有段路程。我透过秋叶远眺,山呈黛色,也有褐色,在薄雾的装饰下,时隐时现,如梦如幻。不多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停车的地方。这就是火烧关,承载着历史的辉煌,也见证着畲乡的巨变。有山的风骨,历久而弥坚;也有山的包容,兼收而并蓄。是座丰碑,屹立在山岗,独处而本真,传说着古远,展现着今天,讲述着未来!作者为江西省铅山县太源畲族乡人 赞 (0) 相关推荐 大均古樟迎客欢,畲乡绿道骑行美 大均古村始建于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来始弹簧是瓯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经济较繁荣,耕读风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重"三杆"的民俗,即笔杆.秤杆.竹杆(撑篙),靠写契.写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福建省—-— 宁德市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 霞浦县崇儒畲族乡的上水村是一个美丽畲村 位于海拔350多米的山坳中 已有300多年历史 是目前较为少见的纯畲族村寨 也是人数多的畲族村寨 2013年9月获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上水畲乡,古韵悠悠 上水村已 ... 老烟|篁碧畲族乡20华诞乡庆文艺演出实况录像 提示:点击上方"茧庐织字"↑免费订阅本微信 老烟图文影像工作室 承接:各类文体写作,图片视频摄制与发布 电话15979382188 微信号:zjxs172119 茧庐织字 ... 浙江藏起来的明珠,快来领略绵长悠远古村落的别样魅力 想去一次浙江,去看看那留存千年的古镇,去逛逛那雾气氤氲的水乡,黑瓦白墙杨柳依依的世界,一定足以打动人心.浙江的畲乡之窗,位于景宁县的大均乡,该如何形容它呢?她如一首诗,不必华丽言语就可道出那沧桑背后的 ... 潘家定:千秋关下畲乡红 | 品读 千秋关下畲乡红 潘家定 千秋关,我依稀还留存它的模样.那是差不多三十年前,我们一行人从浙江回安徽,途径千秋关时,特意登上布满苍苔的关顶,放眼望去,山形逶迤,苍凉雄浑.千秋关扼浙皖两省通道," ... 【西散原创】潘家定作品 | 云锦里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第一次听到宁国畲族云梯乡这个名字,我就 ... 水亭畲乡传统文化 水亭畲乡传统文化 畲族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高皇歌>是著名的史诗,主要叙述本民族起源和迁徙经过.畲族群众特别喜欢唱山歌,"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明珠.在祭祀.求神拜佛. ... 幸福山歌满畲乡 江西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畲族聚居区以铅山为最,铅山则以太源畲族乡为最.大源畲族乡的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畲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雷氏族谱>载,高辛 ... 西安泸州商会会长宋贵清无私大爱点亮古蔺石榴村 川南经济网讯(柳阳 初旭)1月9日,西安市泸州商会会长.陕西逸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贵清为古蔺县二郎镇石榴村捐赠太阳能光亮工程款10万元,为当地点亮山村的梦想助添了强劲的动力.纳溪区区委常委 ... 1975年台湾再版丁福保编著《古钱学纲要》一册;日本三浦吾泉编《安南泉谱》一册;《古泉大全》丙集翻印本一册;日本塙史郎著《顺治钱谱》一册;日本静清古钱会编《洪武通宝图谱》一册 1975年台湾再版丁福保编著<古钱学纲要>一册:日本三浦吾泉编<安南泉谱>一册:<古泉大全>丙集翻印本一册:日本塙史郎著<顺治钱谱>一册:日本静清古钱会 ... 北宋·大宋开封清园通宝當十折三赏赐银钱包浆仅见 北宋·大宋开封清园通宝當十折三赏赐银钱包浆仅见.北宋英宗赵曙治平年(公元1064年)铸造. pingpu 大英博物馆藏高清古玉图!(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中国再无王世襄 装饰配件 东周或汉初,公元前3-2世纪:汉,公元前1世纪-1世纪 这个隆起的圆形饰板下有一个青铜镀金底座(1号),上面刻有一条龙及类似老虎的生物形象.这个饰板可能曾经被固定在某些如今已 ... 大清古医书 元汇医镜 五卷 欢迎阅读卷三 大清古医书 元汇医镜 五卷 欢迎阅读卷三 大清古医书 温热暑疫全书 4卷 欢迎阅读卷一 大清古医书 温热暑疫全书 4卷 欢迎阅读卷一 大清古医书 伤寒舌鉴 欢迎阅读 大清古医书 伤寒舌鉴 欢迎阅读 道教内家功夫北斗七星拳---宋学玉 此拳承于道教老前辈古理涵道长,因创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海州云台山,故以山命拳名."云台八步金砖"源出"云台七步金莲",罡履北斗七星行拳,清早期经与陕鄂道教门内术技融 ... 实验虎山 汤铭宇 || 古老的造纸技术——记走读双溪研学富阳古法造纸活动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造纸研学习作10 古老的造纸技术 --记走读双溪研学富阳古法造纸活动 实验虎山 四(5)班 汤铭宇 夏天的早上,天气晴朗.太阳很红,像火一样,还没有被阳光照射,就仿佛感觉到它很烫,很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