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经典治疗药物
文章作者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颇具特征,多为沿躯体一侧、呈节段性分布的簇集性红斑、水疱,可伴剧烈疼痛。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部分患者可并发眼、内脏、脑和运动神经相关症状,或在皮疹彻底消退后留有后遗神经痛。
二、带状疱疹经典治疗用药有哪些?
带状疱疹的治疗,旨在减轻疼痛、促进皮疹愈合,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镇痛药物、局部外用药物等。
1. 抗病毒药物
应在发疹后24~72h内开始使用。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见表1。
表1 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
基于以上药代动力学特征,肾功能不全患者,要相应下调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及膦甲酸钠的使用剂量。
肾功能持续下降者,应立即停用阿昔洛韦,改用泛昔洛韦或其他抗病毒药物继续治疗。
对于怀疑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给药前应检测肌酐水平,但溴夫定无需检测肌酐水平。
2.糖皮质激素
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步递减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已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疼痛无效。
推荐剂量泼尼松初始量30~40 mg/d口服,逐渐减量,疗程1~2周。该疗法是否能预防PHN的发生尚存在争议。
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指征及禁忌症:
①年龄大于50岁、出现大面积皮疹及重度疼痛、累及头面部的带状疱疹、疱疹性脑膜炎及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②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及骨质疏松患者谨慎使用,禁用于免疫抑制或有禁忌证的患者;
③推荐使用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Ramsay Hunt综合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或 Bell麻痹。
3.带状疱疹期的镇痛治疗
带状疱疹期间重度急性疼痛是发生PHN的危险因素,《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处方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对于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4.外用治疗药物
以干燥、消炎为主。
疱液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等。
眼部可外用3%阿昔洛韦眼膏、碘苷(疱疹净)滴眼液,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
5.特殊人群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
①儿童:婴儿期、母孕期患水痘的儿童较易发生带状疱疹,但发病较成人轻,可口服阿昔洛韦20 mg/kg,4次/d;或权衡利弊,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后,慎重口服泛昔洛韦,体重<40kg者每次12.5mg/kg每8小时1次,体重≥40kg者250~500mg每8小时1次;重症患者可静脉滴注阿昔洛韦,≤500mg/m2或≤15mg/kg,每8小时1次。
②老年人:老年人易出现皮肤、内脏播散,以及合并症,宜采用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积极治疗,排除禁忌证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③妊娠及哺乳期:妊娠晚期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严重者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但妊娠20周前应慎用。哺乳期口服阿昔洛韦未见乳儿异常,但口服泛昔洛韦需停止哺乳。
三、临床监护三要点
带状疱疹的治疗,旨在减轻疼痛、促进皮疹愈合,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镇痛药物、局部外用药物等。
1.抗病毒药物
头痛和恶心是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泛昔洛韦的共同常见不良反应,其中阿昔洛韦静注后部分患者发生静脉炎、局部疼痛及暂时性ALT升高,大剂量静脉滴注可发生尿路结晶而致肾小管堵塞、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症状大多可逆,故静滴本品时应保证患者摄入足量水分,并监测肾功能。
膦甲酸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诱发因素有大剂量、快速或连续静滴、失水、原已存在肾功能不全、合用肾毒性药物等,亦可引起代谢异常,故使用膦甲酸钠时应密切随访肾功能和电解质。
溴夫定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肝炎,但罕有发生,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应慎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其次是与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相关的反应。
2.糖皮质激素
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感染、代谢紊乱(水电解质、血糖、血脂)、体重增加、出血倾向、血压异常、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小儿应监测生长和发育情况。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时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3.患者教育
要及早就医及治疗,坚持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保持皮损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适当休息,保证足够营养。
另外,带状疱疹皮损疱液或糜烂面含有病毒,应避免接触尚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其他易感者。
四、总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镇痛药物、局部外用药物等,其中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
药物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重视患者教育,告知患者及早就医及治疗,并坚持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2] 魏敏,闫言.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1):33-37.
[3]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 (2) :171-202.
[5]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