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对症养生)』第四章 气虚体质:懒言乏力,感冒频频
第四章 气虚体质:懒言乏力,感冒频频
形体特征:肌肉不结实。
心理特征:情绪不稳定,胆小,不擅冒险,内向。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以平素语言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面色偏黄、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便秘、大便不成形等表现。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邪。
发病倾向:多易患感冒及内脏下垂等病症。
调理名方:补中益气汤。
第一节 反复感冒
上气不接下气,帮你辨清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是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不是很红,白白的,头发不太有光泽,不是很黑,头晕、健忘、肌肉松软,平时不太爱说话,说话声音比较低,不洪亮,精神不是很振作,身体容易疲劳,容易出汗,舌淡红、胖嫩、舌下面的边上有牙齿痕迹,脉象虚缓。大便不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子小,不喜欢冒险。平时体质虚弱,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不容易康复;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在寒冷、多风、暑热季节,容易患感冒等疾病。
气虚体质是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梁中女本是让人羡慕的精明强干的女强人,负责着整个公司的财务。但最近一段时间,她却总感觉浑身无力,想一整天都躺在床上休息;饭也不想吃,话也不想说,甚至嘴都懒得张。梁女士一直没有在意,总以为是为公司例会的事忙得体力有些不支。但过了一段时间,情况还是没有好转,眼看公司例会到了,虽然身体不适,但还是要准时参加例会。这不在会议报告中,她说话有气无力,几次都因为气喘不上来而中断讲话。大家心里都猜测财务总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干脆利落了呢?大家不解。梁女士也是很着急,怪自己没有早去看医生。会后,梁女士第一时间就去看了医生,想了解自己到底是生了什么病。
给梁中女女士看病的是一位老中医,他告诉梁女士,梁女士之所以出现以上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因为她气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合理调补是可以纠正这一偏颇体质的。
原来,除了工作之外,梁女士没有任何的朋友,平时除了一些必需的应酬要到场外,她一般就是过着“公司一家”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身居要职,但性格并没有人想象的那样开朗,而是比较内向。由于工作较忙的原因,平时梁女士也很少运动,即使偶尔去一次健身房,也是不到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最后不得不离开健身房回家休息。并且,每次流感来袭,她是必逃不掉的。这一点也早已给她的工作带来了麻烦:一感冒就要打点滴的她不得不在病好之后加班赶工作。本来,梁女士是一直将这些毛病归罪于工作的辛苦的,想多休息一下就会缓解的,但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感冒不仅没有改善,还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直到听到医生说到气虚的时候,她才恍然大悟。
梁中女属于典型的气虚体质。“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极细微的精微物质。人体的“气”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中的水谷精微之气和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人体体内存在着很多种“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精气……五脏六腑之气等,它是生命的能量,对人体起着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作用。
如果气虚,身体就会出现许多相应的症状:若肾气不足,气就不能向上贯注于喉,说话声音就会轻微,而且说不上几句就气喘吁吁,甚至到最后都没音了;脾气不足,则全身肌肉无力,就像梁女士那样整天都想躺在床上休息;心气不足,心跳就失去了秩序,偶尔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现象;卫气不足,就好像杀毒软件的防火墙没有装,病毒不停地入侵,最终导致网络瘫痪,反映在身体上,就会反复感冒,且多半都会表现出一种低热、缠绵的症状,不会高热,感觉也不是很重,最多是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吃饭不香、活动怕累。但会持续很长时间,几星期不好;或者刚好一阵,淋了场小雨,就又病了。
先天禀赋不足,为大多 .气虚质人 ,之成因
气虚体质的形成,大多数都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造成的。先天禀赋又受父母的体质及孕妈妈在怀孕阶段的体质状况等因素影响,若父母的体质虚弱或者孕妈妈在怀孕阶段没有很好地补充营养,就有可能造成孩子中气不足,孩子出生后就会出现气虚的体质。
如果想要孩子,可是又没有调理好自身的体质,比如,要孩子之前,父亲或母亲一方或双方工作、生活都比较累,这时候要孩子昀话,出生后孩子就极容易形成气虚体质。还有的年轻父母不注意,在计划之外孕育了孩子。这种计划外孕育的孩子,往往夫妻双方都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有的工作很累、有的心情不佳、有的有病在身……这些情况也是导致先天禀赋不足而气虚的原因。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也顺应优生的政策,在打算要小孩之前,一定要将体质调理到最佳状态,这样孩子生出来后才有可能成为平和健康的体质。
因此,在这里,我们对准备要小孩的夫妇提起一个呼吁性的忠告: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也顺应优生的政策,在打算要小孩之前,一定要将体质调理到最佳状态,这样孩子生出来后才有可能成为平和健康的体质。
另外,随着乳业的发展,现在各种各样的奶粉应运而生,这让许多的年轻妈妈省却了母乳喂养的“烦恼”。但我们还是要呼吁:母乳喂养好!因为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更利于消化、吸收,这不仅能提高婴儿的抵抗力,同时还可保护婴儿免于感染一些病症。
减肥减成气虚质
黎黎是出了名的女中豪杰、女强人,平时做事雷厉风行,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深受公司上下的敬佩。为了公司形象,也为了保持个人的风度,黎黎加入了减肥大军的行列,而且通过节食,减肥效果颇佳。身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工作性质,使得黎黎经常要加班到很晚才能休息。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一直到现在。最近,黎黎总感觉没有精神,不想说话,而且一着凉就感冒。公司的一些事情也懒得去打理,都交给其他人了。黎黎很是困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减肥起到了控制体重的作用,减少了慢性病像糖尿病的发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减肥又在破坏平和的体质。因为,大多数减肥者都是通过节食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的。
减肥如今成了流行时尚,女孩儿在减,男人们也在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肥起到了控制体重的作用,减少了慢性病像糖尿病的发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减肥又在破坏平和的体质。因为,大多数减肥者都是通过节食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的。
像上例中黎黎这样的情况,就是通过节食减肥造成了气虚体质。节食减肥,平时饭量极少才能达到目的,这在一方面就很难补充日常身体所需;又加上平日里公司业务较忙,没时间吃饭是一方面,还要晚上加班到很晚,这些都会损耗身体内的“气”。久而久之,体内就会出现气虚的现象。随之出现的也就是不想动、不想说话、没有精神、倦怠乏力、说话气力不足的症状。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节食减肥实在不可取。
久病、过劳、安逸,会“耗,,掉元气
我们见过一些人在生完一场大病刚刚痊愈后,往往还是一副病快快、不振作的状态,身体总感觉没劲儿;还有在参加剧烈活动后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随便找个地儿,然后就是往那里一瘫,想舒舒服服地躺一下。其实,这些现象都是气虚的表现。
久病、大病后耗伤元气,这一点通过我们中国的习俗就可见一斑。我们知道,中国向来都有“礼仪之邦”之称,谁家有个什么事,街坊四邻都会来搭把手。尤其是某人生病后,街坊和亲朋好友都会来探望,当然手里也总少不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多数都是一些补气的补品。为什么送补气的呢?我们都知道,人一旦生病,没有哪个还能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的,一般都是不想吃饭,这样人体所需的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供给,但正常的生理还要继续,渐渐地,本源之气慢慢就散出去了。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忙碌很长一段时间后或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如恰逢流感来袭的话,很容易就会“中招”而患感冒。为什么?因为此时气虚了。气虚,缺乏卫气的护卫,外邪就很容易入侵皮肤腠理而使人体致病,“腠理”也就是皮肤和肌肉的纹理。上面提到的剧烈活动后,人总想瘫软在某地儿歇一会儿的现象也说明了气虚身体不想动。而且,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哪一方面处于长时间过度劳累的情况下都会出现气虚的状态。如果一直也得不到调理,那气虚体质就慢慢形成了。
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总处于疲劳的状态中。
上面我们说了过劳会伤气,其实过于安逸同样也会伤气。比如有的人喜欢在床上躺着:看电视啊,看书啊,或者有的人就是懒,纯粹就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在床上躺着享受安逸的生活。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久卧伤气”,就是说长期卧床,同样会耗伤元气。总躺卧在床上,就缺乏了活动,而气是运动的,不是待在身体某一处不动的,而人不动,气的活动就受到了限制。在五脏中,脾位于身体的中部,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又脾主四肢,若四肢不活动,首先就会影响到脾的健运。而懒在床上的人肯定没有食欲,不想吃饭,这样人体没有水谷精微的吸收,当然脾就没有了化生精气的物质,也就没有办法调控气机的升降了,渐渐地,人体也就出现了气虚的症状。
四季调养:春捂秋不熬,夏避暑冬平补
气虚体质之人,抵抗力低,对环境适应能力也变得很弱,因此,在季节交替、早晚温差过大时节容易感受风寒而致病,且患病之后又不易好,还经常反复。所以,平时应注意保暖,防止感染感冒或由感冒变生他病。
气虚体质者,春季应做好“春捂”工作,不宜过早地减衣减被。做好防护工作,以防感受病毒性感冒、风疹、麻疹等流行性疾病。
夏季天气炎热,应当避暑,防止阳光暴晒,出汗后应当及时补充水和盐分,以防气虚肌表不固,大汗大渴之下伤津耗气过重。不能过于贪凉,少吹空调,少吃寒凉之品。
长夏之际湿气很重,脾胃最易受邪,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过夜或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应当加热后食用,以预防痢疾、肠炎的发生而损耗元气。长夏之际湿气很重,脾胃最易受邪,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过夜或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应当加热后食用,以预防痢疾、肠炎的发生而损耗元气。
秋干气燥,最易伤肺气,因此,气虚体质者应当注意保肺,出现气短、燥咳、痰中带血的症状时,应当及时吃药,多喝水。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悲秋情绪的出现。多运动。晚上要早睡,避免熬夜伤气。
冬季严寒,处于闭藏阶段。要少吃辛辣之物,多喝粥以养脾胃。减少出汗及户外运动,防止受寒。早睡晚起,保证睡眠质量。饮食调养:大枣、小米,健脾益气
对于气虚体质者,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调解。一般来说,应选择补气的食品,如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
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气虚者宜常食之。
午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牛肉补气之力尤为显著,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狗肉 性温,味成,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更宜。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鲢鱼 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气虚者宜食。
鳝鱼 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
鳜鱼 俗称桂鱼。可以补气血、益脾胃。尤以气虚兼脾虚者最宜。
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患者。煨烂服食为佳。
樱眺 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
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凡气虚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花生 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对气虚而兼有肺虚或脾虚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为妥。
山药 为补气食品,凡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者,宜常食之,最为有益。山药可以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故凡肺气虚或肾气虚或脾气虚的方药中,都常用到它。
燕窝 性平,味甘,有益气补虚、养阴补肺的作用,对气虚又兼肺虚者尤宜。凡脾肺虚弱,及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虚漏汗畏风者,服之最佳。
推荐食谱
大枣粥
【原料】大米、糯米、燕麦片、大枣各适量。
【做法】将上料清洗干净后加水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金沙玉米粥
【原料】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红砂糖40克。
【做法】将玉米和糯米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后,加水适量,倒入锅中用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煮至软熟后,加入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
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剂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并且有补气强身的作用。
山药粥
【原料】山药30克,大米1 80克。
【做法】将上两料清洗后加水适量,煮粥。
功效
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壮筋强骨,生长肌肉。山药中含有的淀粉酶等营养成分,对气虚体质者有益处。
茯苓粥
【原料】粳米1 00克,茯苓末30克。
【做法】将上两料一起煮粥。
功效
健脾安神,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经络调养:按揉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可用来调补气血,循经按摩、敲打可以使气血得到疏通。其中,基本的补气穴位有足三里、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肺俞,可以按揉、敲打,或者艾条灸。
在以上的穴位基础上辨证取穴:
心悸加心俞、内关、神门;头晕、健忘加百会、四神聪;自汗加阴郄;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加中脘;气短、胸闷加膻中;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加中极、命门。也可用艾条灸神阙、气海激发元气。
药物调养:人参、黄芪,补气补虚
气虚体质之人培补元气宜食可以补气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红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茯苓、薏米、饴糖、蜂蜜等。
以上药物均可作为作料制成药膳,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
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参或人参3克,沸水冲泡当茶饮。
反复感冒抵抗力弱者可用黄芪9克,防风6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经常心悸、心慌、善惊易恐者可用太子参6克,枣仁6克,甘草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经常气短心慌、出汗劳累后加重者可用人参3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每日沸水冲服,代茶饮用。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者,可用蛤蚧粉和人参粉各3克,每日冲服,早、晚各1次。
而气虚表现在脏腑上主要有脾气虚、肾气虚、心气虚和肺气虚。
脾气虚
症状表现:纳少,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咣白或萎黄,或见水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
成因: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调理方剂:四君汤、补中益气汤。
四君汤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为细末,水煎服。
【加减】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主治】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补中益气汤
【来源】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1.5克,人参0.9克,白术0.9克,炙甘草1.5克,当归0.6克,陈皮0. 6~0,9克,升麻0. 6~0.9克,柴胡0.6~0.9克。
【用法】上药混合,用水300毫升,煎至1 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 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 9~1.5克。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肾气虚
症状表现:耳鸣、腰酸、性欲衰减、头晕健忘、脉弱、夜尿增多、小便不畅、倦怠乏力、双腿发沉等。骨质疏松、发育迟缓、小儿智力不足、月经量偏少、经期不规则、排卵期基础体温上升不多、更年期障碍、不孕、习惯性流产、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多尿频尿、盗汗、头晕目眩、耳鸣、四肢冰冷等,也都属中医所说“肾气虚损”的范畴。
成因:肾气虚是指肾脏功能减弱,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引发原因有很多,大家应引起高度的注意。
调理方剂:固阴煎。
固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适量,生地、熟地各1 2克,山药9克,当归9克,白芍6克,黄精1 2克,麦冬9克,甘枸杞子9克,丹参9克,沙苑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10~15克,或醋炒文蛤10克,或乌梅肉2个;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1 0克;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适量:肝肾血虚,小腹疼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10~1 5克;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5--10克;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5克: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1 0克(炒用)。
【主治】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肝肾血虚,胎动不安;产后冲任损伤,恶露不止。阴虚滑脱,以致下坠者。
心气虚
症状表现: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
成因: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
调理方剂:养心汤加减。养,心;汤
【来源】《仁斋直指》卷十一
【组成】黄芪(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1 5克,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7.5克,甘草(炙)1 2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加减】怔忡心悸者,加槟榔、赤茯苓。
【主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肺气虚
症状表现:自汗畏风、神疲少气、咳喘无力、动则气短、气怯声低,易遇风受寒而作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或作咳嗽,或作喘作哮,反复发作,且咳痰稀薄,或呼吸短促难续,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面色皓白,舌胖质淡,苔白,脉虚弱。
本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高体弱,或积劳内伤,或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所致。因肺气虚使卫外不固治节无权,开合失司,宣降失职而出现咳嗽、感冒、哮证、喘证、肺胀、自汗、虚劳等疾病。
调理方剂: 补肺汤。
补肺汤
【来源】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组成】黄芪30克,甘草、钟乳、人参各1 2克,桂心、干地黄、茯苓、白石英、厚朴、桑白皮、干姜、紫蔸、橘皮、当归、五味子、远志、麦门冬各1 5克,大枣20枚。
【用法】 上1 8味研末,用水1 500毫升,煮至500毫升,分5次服,日三夜一服。
【主治】 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运动调养:轻量运动,培补元气
由于气虚体质之人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因此,轻量的运动便成为气虚体质者的首选。下面给气虚体质者介绍一些简单的运动方法:
屈肘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时侧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10次。
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5遍。
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玎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经常练习可固肾气。
情志调养:少思少虑,情绪稳定
中医认为,气虚与脾胃不足或先天肾气不足有关,而中医还认为,思则伤脾。因此,气虚体质的人应该避免过度思虑、七情郁结。
过度思虑一方面是因工作性质而为。比如IT行业的人、作家、编剧、秘书、专业科研人员等,必须殚精竭虑,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是因性格而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人一般遇事常钻牛角尖,认准一件事永不回头。但工作总还得做,性格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怎么办?这就要我们在平时多运动,像那些绞尽脑汁工作的人,通过运动可以避免大脑缺氧的状态;另外还要多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
凡事以“和”为贵。做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做和谐家庭的一分子;做和谐团体的一分子……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也不要太在意自我感受,要把注意力从关注自身的内在转移到注意性格修养、德行培育上。关心别人,奉献社会,爱护环境,即使做不到,但心思到了,心情同样畅快很多,烦恼也少很多。当然,如果性格内向,少有七情郁结,内心也平静如水,且言行举止表里如一。这样基本就可以做到不受七情困扰了。
易患疾病:感冒
生活中有些人比别人更容易感冒,特别是当天气变化时,这些人往往“在劫难逃”,免不了要吃些感冒药甚至得打针。这些爱感冒的人,通常属于气虚体质的人。
“气”是固护体表的,如果气少了,力量就减弱了,声音也低了;而且气虚不能固卫,出汗就多了,也更容易被风寒侵袭,患上感冒。在中医理论中,“气”是固护体表的,如果气少了,力量就减弱了,声音也低了;而且气虚不能固卫,出汗就多了,也更容易被风寒侵袭,患上感冒。相对而言,气不虚的人,一感冒就很容易发热,也很容易好。这主要是因为气虚的人卫御能力不够,即使这次好了,防御功能还是没有建立起来,也就是亡羊未补牢,自然很容易再犯。
劳则耗气。如果你能量利用在一个正常的范围,有足够的物质去补充转化为新的能量,你的气就不会损耗。但如果你太累了,能量消耗太过了,又没有更多的物质来补充,气必然会越来越少。为防过劳,还要老话重提:不熬夜,要保暖,不能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另外,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在运动后出汗,又被风吹到,很容易感冒,会消耗元气,反而得不偿失。
感冒
【病因 病机 】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传染流行。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病邪从表自上而入,内合于肺,故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特征。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故临床表现的证候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等证。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
【分型论治】
气虚感冒
【症状表现】恶寒较盛、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解表。
【药物处方】人参10克,苏叶6克,葛根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甘草3克,桔梗6克,木香6克,枳壳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加减】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
阳虚感冒
【症状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治疗原则】助阳解表。
【药物处方】麻黄6克,附子6克,细辛3克,羌活6克,独活6克,生黄芪6克,葛根10克,生姜3片,大枣10克,党参6克。
【加减】兼气虚自汗,加黄芪、炙甘草。
血虚感冒
【症状表现】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浮。
【治疗原则】养血解表。
【药物处方】葱白6克,豆豉6克,葛根10克,生姜3片,生地10克,麦冬10克,荆芥6克,当归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
【加减】恶寒重,加苏叶、荆芥;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阳虚感冒
【症状表现】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
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解表。
【药物处方】玉竹10克,白薇10克,葛根10克,生姜3片,
葱白6克,薄荷6克(后入),桔梗6克,豆豉6克,甘草5克,大
枣10克。
【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
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针灸疗法
此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上穴位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曲池、尺泽、鱼际。
配穴: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拔罐疗法
拔火罐
选穴:大椎、身柱、大杼、肺俞。
操作: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刺络拔罐法
选穴: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
操作:将针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