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唱支心曲给党听】◆冉庆亮
作者简介
唱支心曲给党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歌听了无不令人感到亲切暖心。我做通讯员、记者四十多年,从不同角度写过歌颂党的文章,但年近古稀一听到这些歌曲依然热血沸腾,内心总感到倾尽一辈子汗水和心血也报答不完党的深深恩情。当下,社区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我要唱支心曲给党听,从“衣、食、住、行”这些个微小的角度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切感受讴歌建党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和党的丰功伟绩。
衣:从缺衣、单一到时尚多彩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打记事起就体会到穿衣的紧张,而且穿的都是灰、绿、蓝“老三色”,让人看起来既土俗又老相。我家六口人,有父母、哥哥、两个弟弟和我,我排行老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衣服先从我哥穿起,然后我接着穿,等到衣服破了,缝,缝了破,再补好后,才轮到两个弟弟再继续穿。
我穿的鞋子也是哥哥穿后“光荣退役”的。有年冬天,母亲让我穿哥哥穿过的一双棉鞋。因为这双棉鞋帮子还好,里子棉却不翼而飞了。母亲就在里面垫了棉絮。我说啥也不穿,母亲拍拍我的肩说,穿吧,比毡窝都暖和呢。就这样我靠这双“毡窝”熬过了那个冬天。其实,母亲做得棉鞋好看耐穿,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只不过当时家庭困难,要想穿上真正的新棉鞋,只能在过年时才能享受到母亲上好的手艺。当时农村孩子平时穿新显得虚荣,过年穿上新鞋便喜笑颜开地故意伸长脚或提起裤腿咋呼炫耀。
那时候遇到喜事或参加重要场合都兴借衣服,但是常常借不到。记得十岁那年夏天,我随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去外村演出节目。当时我说快板,老师说演独场戏尤其得穿板正点。可母亲借遍了全生产队也没借到。当时母亲刚好织好一块白粗布,就连夜给我缝制了一身新衣服,早起借了钱到供销社买染料却没买到。晚上就要穿了,这可咋办呢,我一下急得哭了。我给老师说明情况,要求不参加演出了。老师轻轻摸着我的头说,演,还必须得演好,就穿白衣服演吧,白衣战士说快板,更叫座呢。我立时就破涕为笑了。后来,同学们就送了我个“白衣战士”的绰号。当时年纪小没觉得不好,但后来每每想起此事总感到心里酸酸的。
一九七八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犹如一缕春风吹拂广袤的农村,农村经济蒸蒸日上,渐渐地衣着打扮已不是什么奢望之事,且花色、式样名目繁多,喇叭裤、健美裤、西服、牛仔服、毛料服、七分裤、超短裙、露背装、露脐装、补丁西服、乞丐裤……粉墨登场,滋养着人们的眼球。不仅要穿得舒服、保暖,更要讲究漂亮、时尚,成为人们穿衣的审美标准。人们的服饰进入了精细化、高档化、国际化时代。女士漂亮的衣裙已挤满衣柜,就连老年人也不甘示弱,穿着新颖鲜艳的服装,尽情展示着“第二青春”。曾经的“补丁衣裤”也随之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儿时的一段记忆。
食:从粗粮裹腹到绿色健康
众所周知,食物是能量的来源,如果吃不饱饭,就会提不起精神,阻碍人体成长,也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但在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吃饭却成大问题。那个年代粮食收成本来就不好,分的粮食又不多,加之我家劳力少,孩子多,“尽是装饭的大梢桶”,因此根本不够吃的。那时一般主食就是地瓜面、玉米面饼子、窝窝头。新粮下不来,春天我就和哥哥去野地割青青菜,拾杨花,上树采槐花、榆钱儿,做窝头、饼子;秋天里,就用父亲在自己闲荒地种的南瓜做菜、熬粥,或抓一把大红枣缓解饥饿之慌;冬天地瓜、萝卜、白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大家都笑呵呵地称之为“瓜菜代”。
当时最有营养的就属小米饭汤了,但饭汤实在太稀,一大家人只抓上一两把米,大弟弟称之为照人汤。而白面只是刚下来麦子时吃上几顿菜饼或面条,其它的留着谁生病了吃或来亲戚用。过春节包饺子还常常白面掺和上地瓜面。对于肉来说,三五个月吃一回就不错了。就是菜油也得滴答着吃。因为买油也得凭票,没有票就靠房前屋后种的那点蓖麻籽换的油,做菜只滴上几滴,跟水煮菜没啥两样。
时至一九八二年,紧张的粮食得到缓解,我们家主食已全部食用玉米面,而且够吃了;一九九零年后,白面、大米替代了玉米面,而且富富有余。现在,农民收入日益增长,老年人也有了养老金,粮食丰收自给有余,各种各样副食应有尽有。我们的餐桌上琳琅满目,人们对“吃”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绿色健康,大鱼大肉,早就不稀奇了,还要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近些年我采访过许多人,他们无不由衷地说,还是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好啊!
住:从生存空间到生活空间
多年来,我们家几次搬家的经历见证着住房条件的巨大变化。
听母亲说,我家第一次搬家是1948年8月。从风雨掀去房顶的破屋搬进崭新的泥垛墙房子。因为家庭贫困,四间房的地方仅盖了三间,院子也很小,更没有像样的家具,但刚结婚不久的父母亲还是高兴了好几年。
不久后有了大哥和我,后来,两个弟弟先后出生,房子就越发显得拥挤了。母亲就常常满脸愁云念叨:“什么时候能换个房子呀。”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那年秋天梦想成真了——父亲用努力养兔养蚕割草攒下的一点儿积蓄,拆了泥垛房,建起了半砖半坯墙的四间新房,并盖了三间南屋。
父母抑制不住少有的高兴和激动,扔了使用多年的旧家具,找来当地较有名气的木匠做了木床、衣柜、桌子、储物柜等新家具,又到街店买了一部收音机。
一九八一年春,村里土地承包到户,父亲大种棉花,工余又养殖牛猪羊、加工柳编制品。只八年时间,就有了不少积蓄。父亲说,咱也该收拾改善一下这房子了。几个月后,我们家就搬进了石头、砖木、钢筋结构的四合院。新房封顶那天,帮忙的六七十口子街坊看着十间红瓦房都禁不住欢呼雀跃,小弟更是激动万分放了十分钟的鞭炮。
二零零二年,八十三岁的父亲撺掇小弟建前出厦大房。弟弟换去了我宽大的宅基,精心组织施工,很快搬进了更宽敞漂亮的新四合院。墙壁是水磨石,室内还装修了一番,各类时兴新家具、电器一应俱全,那贴着“幸福之家”瓷瓦的门楼更显气派,拖拉机、三轮车、联合收割机等直接开进了院里。
二零一八年,两个弟弟就与几位街坊相约欲建楼房,但很快被告知,村民将来全部搬迁进社区楼,现在这批村民福利楼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久,大家就可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了。而我呢,一九八四年进城工作,也经历了从住一间、两间房到三间福利房的过程,现在,我和许多百姓一样住上了新楼房,而且实现了我大半辈子的梦想,拥有了自己的书房。房,从吃饭、睡觉的生存空间,进化到了个性化的生活空间。
行:从双脚量地到一日千里
从双脚量地到坐驴车,从人手一辆自行车到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从公交车、出租车到高铁、飞机,百年交通的变化更加是一日千里。
小时候,赶集上店、走亲访友,去济南府办事,大多是步行,还趣说是“坐'11号车’来的”。在我十岁那年冬天,父亲和哥哥要拉一地排车的红萝卜去济南动物园卖,我非哭闹着跟去,结果刚走到洛口上船腿就累瘸了。亏得父亲和哥哥架着我,轮流抱着我才看到稀奇动物。那时候,条件好的走亲、赶集等坐驴车,成人坐车上悠哉悠哉大声说笑,孩子们则高唱儿歌,欢呼雀跃。一九八一年,我从部队退伍后到公社当通讯报道员,开始下村采访都是步行。后来,公社照顾我给了一个自行车票,我才买了一辆“金象牌”自行车。骑到家那天,街坊邻居围满了天井。但家人们无论谁外出总骑车就走,我还得继续下步跑。直到我进城工作,这辆车子才成了我的专车。
进入到九十年代,已经开始普及公交车。摩托车也随之成为了人们的新宠。不久,许多人家买进了拖拉机、三轮车、小货车、面包车,甚至开起了出租车。现在的交通就更不用说了。想买小轿车的人家大概都买了,除了四通八达的公共汽车,还有出租车、网约车,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大街小巷私家车随处可见。很多城市还有了纯电动的公交车,各大城市动车、高铁、地铁、飞机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
此刻,窗外传来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歌声依旧那么洪亮,响彻云霄,令人情不自禁随声附和。这首关于党的歌曲永不绝唱,歌颂党的恩情万年长。是啊,风风雨雨一百年,我们的党带领人民赶走侵华列强,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冲刷了闭关锁国几个世纪的愚昧落后,我们的党力挽狂澜,率领着全国人民摆脱了各种困境,而且使面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奇迹般地迈入世界经济大国之列。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让祖国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全国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取得如此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衣食住行”的巨变折射出全国各行各业的巨大发展变化,感恩我们的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奋进新征程,齐心协力再创新辉煌,祖国定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