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读诗之前,先设定这样一个场景:你的朋友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即将奔赴异乡,踏上求学之路,可Ta因为第一次离开家乡,心里有点怯生生的,那么,作为知心人的你,该如何用一句诗鼓励Ta呢?建议用辛弃疾的“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译文
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来,并不是靠着恩宠。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简析
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张南轩:张 ,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辟:征召。 宰:县令。
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兜鍪: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玉瓯:玉制酒杯。
简析
事情是这样的——
辛弃疾的妻兄范如山(字南伯),被张南轩(号南轩,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看中,聘为泸溪县令。有机会做官,多好的一个消息!可范如山就是不想去,不是害怕背井离乡,而是嫌弃这个官职太小,不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更不足以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辛弃疾一看,可急坏了,于是在妻兄的寿宴上,作《破阵子》词勉励之。
如何勉之呢?以辛弃疾的性子,必然要请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再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些人物拐弯抹角地传达出来,说白了就是“用典”。
辛弃疾的脑子里装了太多的典故,单纯堆砌典故完全不是他的风格,用得巧、用得妙,才是他的审美追求。于是,便有了“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二句。
把刘郎(刘邦)的玉斗怒掷于地,并拔剑击碎的人是范增;施计灭吴后,却不受越封,与西子泛舟游五湖的人是范蠡。范增、范蠡,都是古代胆识过人、才智出众,并为国家做过重要贡献的谋士,您范南伯作为范氏同宗,不应以范增、范蠡为榜样,为国尽献忠心与力量吗?
这两个典故,隐含了范如山姓氏,却不直接点出范字,委婉而巧妙地达到了勉励的目的,因而,后两句的出现,就水到渠成了。“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谓 你就是今朝的风流人物,可一定不要放弃这建功立业的时机啊。“君王三百州”是对“万里功名”的补充,语调高亢,情绪激昂,给人以精神鼓舞。
下片依旧用典以劝勉。“燕雀岂知鸿鹄”,言 陈涉困顿之时,曾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以说明范南伯不愿就任是因为怀有更远大的理想。“貂蝉元出兜鍪”用南朝宋、齐名将周盘龙之事。周盘龙骁勇善战,戎马一生,平内乱,败北魏,建立了极高的功业。晚年以“年老才弱,不可镇边”为由,回朝任散骑常侍。世祖(萧赜)跟他开玩笑说,您现在戴着貂蝉,比起之前的兜鍪怎么样?周盘龙答道,我这貂蝉也是从兜鍪中得来的。貂蝉是贵臣冠上的一种饰物,而兜鍪则是战盔的代称,周盘龙的意思是说,我如今这相对安逸的官职,并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我从前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换来的。辛弃疾用此典,意在激励范南伯想得到要职,须在平常工作中积累“战功”,而不能奢望“一步登天”。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二句,就范南伯嫌泸溪地小,恐不够自己这“牛刀”大才施展之事发表看法。上句用南朝宋名将宗悫之事,说宗悫为国家尽职尽责,才得到豫州这个斗大的地方,处理事务还要受制于典签,很难有大的作为。这里是说,对范南伯的选择表示理解,但同时也勉励范南伯,不妨在此斗大的地方牛刀小试,为以后的发展铺好道路。
末句“寿君双玉瓯”,点出祝寿之题旨,同时用“双玉瓯”之完玉,照应开头“掷地刘郎玉斗”之碎玉,构思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