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刀尖上的舞者
刀尖上的舞者
——评杨帆诗歌作品
张华||江苏
杨帆老师之前写小说与古体诗较多,我读了一些,也颇有感触,为此也写过几篇代表我自己心声的所谓的感悟或者叫评论,发表在公众号上。接触杨老师的诗歌,那是关注《冬歌文苑》之后的事。杨老师发表在《冬歌文苑》上的诗歌,截止我写稿前,印象中有四次。
第一次是关于"贫穷"征文内容的诗,诗题叫《逃离村庄》(2018-10-30)。"萧瑟破败的村落,寒风扫荡的原野,干涸壅滞的河流,蔫吧木讷的乡亲,坚不可摧的贫穷"架构我逃离村庄的理由,我逃离的时候,不但非常匆忙且坚定,而且也有诸多不舍与痛点,这村庄毕竟是我祖辈赖以劳作生存的根之所在,也是留下我童年和少年美好记忆的魂之所在。为了明天,为了明天美好生活希望,我不得不放弃村庄,选择逃离村庄。通篇感情充沛,语言质朴,语感强烈,意象纷呈,大有孤独逃离村庄的"悲壮感"、"史诗感"。
第二次是叫《私奔的昭和草》( 2018-11-18)的诗。我把它定调为具有现实主义的叛逆"爱情诗",是新旧婚恋观的一场正面较量。"为爱私奔"需要勇气,作者笔下的"为爱私奔"没有写得那么"悽冷悲壮",却另辟蹊径把"私奔"写得轻松,自然,有韵味!冲破世俗的樊篱,找寻心灵的栖息地,原本还这么美?!美得铭心刻骨!!恰似那出岫的朝阳,迷幻而温暖,以至令人心醉。由诗触发,我笃定:这世上压根也难觅什么"世外桃源",任倦怠不堪的心灵自由放飞,才是找寻我们渴慕以久的一方净地的手段。通篇美妙的意境处理,语言结构的磊沏,更需要智慧与写作技法,这是杨硕士文字功底的又一次精采呈现。
第三次是《写给大学女同桌》(2019-7-25)的诗。把校园那种司空见惯的带有草叶青涩味的"单相思"写得如此细腻,如此见地,实属罕见。生命原本就是一场约会,"有告别也有等待…"我们告别的是青涩甜美的校园式"单相思",等待也是单相思的一种成熟与延续,分别后多么渴望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这想法本就无可厚非,不只是曾经的同桌,更是曾经心中驻留的公主。渴望相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心理愿景。爱一个人,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通读全诗后,我总感觉杨老师将诗写出来,不只是为了单纯记录大学校园某个美好的生活片断,也是在表达一种最真最纯的一种情愫,一种讯息。这讯息除了传达我"一切安好"之外,也在间接表露这么多年我的心底仍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与"痛",这份"情"与"痛"早已随时空的转换而深入骨髓,终至难忘。也许我拙劣且露骨的表述,你看到了也不领情,甚至当作笑谈,但我也不会在意,毕竟我们是曾经的同桌,毕竟这只是我刻骨铭心的一厢情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样的美好心态,才会触发我乃至更多人的共鸣!这世上唯青春与爱恋最美好!!诗表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但却意蕴深长。读后如饮甘露,如沐春风。有一下子遁回年青的感觉。
第四次是诗歌《荒原上的荆棘(组诗)》(2019-8-19)。杨老师与我侃聊的私信中说::"一切黑暗的社会都是沙暴肆虐的荒原,故写此诗!"由此可见,杨老师高屋建瓴,眼光慧具,此诗堪称现实版的"呐喊",催人警醒。是难得一见的好诗。
杨老师在此诗中攀登的是又一次心灵的高峰,将一些具象的事物意象化、个性化,颇有批判与自我的觉醒意识,没有半点做作,笔锋更显老辣与成熟,这样的写法不常有,这样的诗人不多见,才显得尤为突兀与金贵,杨老师不愧为"立在刀尖上舞蹈的孤独者",语言分寸拿捏精准到位,更是勇立诗歌潮头的得道高人,站在耿直又正义的阅读者姿态上看,杨老师的诗风,我尤为欣赏。
走进此诗的语境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光。"荒原"在"风"的助纣为虐下,带给万物的是悲凉与惊恐,甚至屠噬,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当是"海洋"。要不是"海洋赶走了乌合的群山",哪来"荒原"的"隆起"?"群山"本是正义的化身,是"荒原"的镇妖石,无奈却被"海洋"视作"乌合之众"。"海洋"宽广大度的胸襟下也裹挟着"狭隘与偏见","海洋"因何如此,不是此诗所讨论的话题。好在邪恶化身"荒原"中仍有不屈服的正义之子"荆棘"的存在," 而荆棘是唯一站立的地标,昂首刺天",凛然之气,彰明较著!"荆棘"面对"发配"不消极,面对"招安"不心动,即便被邪恶势力折磨得遍体鳞伤,也不会放弃"追逐光明,追逐希望"的理想与信念,它要用"虬枝"作为"文字",用"芒刺"作为"刀枪",向"荒原"代表的一切丑恶与黑暗势力宣战!它要效仿古人"一路流血,一路歌唱",它"决心把蓝莲花、知更鸟和燃烧的火把,引到囚禁的荒原,让寒风颤栗,让黑夜流浪。"它"还会把排箫、雕塑和海市蜃楼,传播给洞穴、断崖、石笋和黄土梁,让爱和自由之花在那里蓬勃生长"。这是"荒原"与"荆棘"的空前对绝,拟人化的写法,隐喻中直截了当的透射出人性的丑陋与光辉。
言为心声,诗述心志。纵观全诗,在意象转承以及含蓄方面似乎还有点僵硬,有的词句也略显锋芒,容易引起误解,甚之招之非议。诗讲究含蓄之韵味,还是藏在袖子里的锋芒最理性。诗人负责点到为止,更多语境与想法让阅诗者自己体味最好。
综上笼统说法,仅为个人管见,如有不妥,敬请杨老师及诸文友斧正与谅解。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