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申树凤丨“红旗渠奶娘”范土芹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旗渠奶娘”范土芹

□ 申树凤/文

昨晚,林州好友郭春生在微信上讲:姚村镇西丰村的范土芹老人一个多月前已经去世!
听到噩耗,笔者没感觉意外,甚至还为老人的彻底解脱而庆幸。不过,我还是遭遇了“今夜无眠”,老人家的故事联翩而至,她那憨厚、宽容的笑容挥之不去。
这几年,范土芹被冠以“红旗渠奶娘”美称,不断登上报纸、电视,报道她的新闻还获得“2017年河南新闻奖·二等奖”。一生勤快、善良而默默无闻的老人,没想在晚年却成了家乡的一位名人。
2020年中秋节前夕,笔者和白杨坡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山西省最美退役军人”岳安龙同志,到西丰村慰问老人家。一进村,听说来看望“红旗渠奶娘”,几位年轻人自告奋勇,带着我们走进了老人的住处。
让人意外的是,一向坚强、乐观的老人病倒了,在儿子、女儿的周到呵护下,她艰难地延续着生命。笔者发现老人病得不轻,也就知道她与我们“辞行”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图一  (从左到右)郭春生、申树凤、岳安龙在西丰合影
范土芹被称作“红旗渠奶娘”,自然她的故事与红旗渠有关。
1960年正月,24岁的范土芹放下吃奶儿子,随着3.7万浩浩荡荡“引漳入林”大军奔赴工地,住进山西省平顺县白杨坡村。
范土芹的到来,对嗷嗷待哺的岳建堂来说,无疑是从天而降的“大救星”。
幼小的岳建堂,异常瘦弱。他两月前出生在上海,却并没有给家庭带来惊喜,上边有了两个哥哥,工人出身的父母难以养活这第三个儿子,便忍痛把他送进婴儿园。白杨坡三十多岁的岳科则、岳许先夫妇身边只有一个女儿,盼子心切的两口子到上海婴儿园抱养了小建堂。小建堂一路哭着,从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来到高高的太行山上。两个月大的孩子适应不了北方气候,更忍受不了没有母乳的生活。尽管养父母打心眼喜欢他,给他取了“毛毛”这个可爱的乳名,却无钱给他购买昂贵的乳粉,他们提供给孩子的只有米面糊糊。面对如此不公的命运,小毛毛整日里用哭声拒绝着、反抗着……养父母无计可施,眼睁睁看着儿子一天天瘦弱下去,全家陷入了听天由命的无奈之中。
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范土芹,吃奶的儿子不在身边,乳房胀得难受。那天她正在住处挤奶水,不留神让游走着哄毛毛的养母看到了。养母眼前一亮,知道儿子遇见了救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养母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范土芹身旁,祈求道:活菩萨啊,快救救我这可怜的儿子吧!养母说话不及眼泪就涌了出来……养母还要跪下给范土芹行大礼……范土芹一下子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急忙来搀扶这对母子……作为母亲,她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娘的心尖肉!再看到可怜巴巴的毛毛,心就软了,面对嗷嗷待哺的婴儿,她怎能忍心把甘甜的乳汁白白挤掉?这奶水本来就是老天爷为襁褓中的婴儿准备的,有奶不给婴儿吃那不是明目张胆的作孽吗?范土芹来不及多想,一把抱过毛毛,就把乳头塞进孩子小嘴里……让范土芹没想到的是,这瘦弱的小生命一嗅到乳香,陡然唤醒了强烈的求生欲,使出“洪荒之力”,恨不得三口两口就把小肚子吃饱……毛毛的吸吮让范土芹感到一阵阵钻心地疼痛……范土芹咬牙坚持着,义不容辞地奉献着神圣而伟大的母爱,让生命之泉尽情流淌,让祖国花朵自由开放……啊,这时候的范土芹在养母眼里,活脱脱就是一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这一刻,太行山为她竖拇指,浊漳河为她唱赞歌;这一刻,她的灵魂最圣洁、最崇高,她的形象最美丽、最动人……在这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范土芹用难能可贵的行动,铸造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荣誉与骄傲。
图二   新闻媒体对“红旗渠奶娘”的宣传版面
毛毛在吃饱喝足之后,嘴角竟然展现出一丝灿烂的笑容。养母高兴地说:快看,我儿子会笑了!毛毛把第一次笑容展示给范土芹,让年轻的范土芹彻底满足了,满足得泪眼婆娑……
这次无意中的哺育,让范土芹与毛毛建立起放不下的牵挂。在母爱力量的驱使下,她每天下工回来就去给毛毛喂奶。“有奶便是娘”。幸运的小建堂在生母、养母之后,又有了自己的第三位母亲:奶娘。
范土芹是一位普通修渠民工,在白杨坡住下时间不长,她另一个身份便在村里传开,都称她是“红旗渠奶娘”。
为了挖掘白杨坡与红旗渠的故事,岳安龙和笔者多次到西丰村调查走访。采访中,我们认识了八十多岁的常松叶老人,她的讲述,进一步丰富了“红旗渠奶娘”的形象。
当年住在白杨坡的民工,大多来自姚村公社。其中坟头、井湾、西丰3个村的十几名姑娘,组建起一支“铁姑娘石匠队”,里边有李改云(著名舍己救人英雄、红旗渠特级劳模)、范土芹、常松叶、李先菊、王狗兰(石匠队队长,在西丰村当过26年的妇女主任)、郭冬花、郭改英、范花兰、王花仔等等。为了加快修渠进度,这些风华正茂的姑娘与年轻小伙子展开劳动竞赛,每天起早贪黑用铁锤和钢斩锻造着料石,火花闪烁,石片飞溅,人人有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自豪和霸气。
采访中,常松叶老人演唱了《铁姑娘石匠队队歌》 :
修渠姐妹意志坚,
不怕苦,不怕难,
坚决突破石匠关。
干劲足,决心大,
什么困难都不怕……
常松叶回忆:毛毛的养父母为方便哺育孩子,三番五次邀请范土芹搬到他们家住。范土芹虽然每天要给毛毛喂一两次奶,却不愿意一个人过去。她找借口跟常松叶说:村里的厕所都在院子外边,一个人去多有不便。让她也一块儿搬过去。养母也来做常松叶的工作,于是常松叶和范土芹便一起住到了小毛毛家里。对此,毛毛的养父母一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每天见我们下工回来,就打发女儿赶快给拿核桃、柿饼,有时也给我们做“小锅饭”。常松叶笑着说:跟上范土芹,我也沾了不少光。
图三    新闻媒体对“红旗渠奶娘”的宣传版面
范土芹当奶娘的事,得到了姚村公社营部领导的赞扬。领导在会上讲:平顺人支持我们修渠引水,范土芹用奶水养育平顺的孩子,这都是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大好事,我们要大力支持!领导让西丰连为范土芹奶孩子提供方便,也安顿大师傅在伙食上给予照顾。
常松叶讲:范土芹这人真不赖!白天劳动强度那么大,晚上又要奶孩子,一般人做不到。
是啊,范土芹白天在工地,是叮当不二,战天斗地的勇士;晚上,她抱着小毛毛,又成了慈眉善目、美丽温柔的护子观音……范土芹的双重付出,也收获着双重喜悦:红旗渠在一天天延伸着,小毛毛也一天天白胖起来。
据常松叶等人回忆,范土芹在白杨坡哺育岳建堂一个来月,这里的工程结束后,她们转移到王家庄一带继续施工。
告别那天,小毛毛被养父母抱着,站在高坡上向她们摆手,范土芹怀着万般不舍的心情,一步一回头离开了白杨坡。
一朝成母子,终生难忘怀。范土芹走了,而那颗牵挂毛毛的心却永远留在了白杨坡。
转眼之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年纪越来越大的范土芹老人,也越来越割舍不下对毛毛的思念。
五十多年来,范土芹没少打听毛毛的情况。
一次,丈夫到紧挨平顺的地方做工,范土芹安顿他一定抽空到白杨坡走一趟,去看看长大了的毛毛。丈夫来到白杨坡,问起半个世纪前的事情,人们摇头说不知道毛毛是谁。人生地不熟的丈夫无果而返。
图四   2017年2月25日,“毛毛”带着家人拜访奶娘的情景
2015年,林州纪念红旗渠通水50周年,旅游局局长王宏民听到“红旗渠奶娘”的故事,讲给新闻中心记者陈广红同志。职业敏感性让陈广红看到故事中的新闻价值,通过电话与平顺接壤的牛岭山支部书记张学增联系,张学增又与白杨坡支部书记岳安龙接上头。岳安龙是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的,非常崇拜红旗渠英雄。他经过一番调查,终于弄明白当年的毛毛,原来就是如今在山西大同某建筑公司上班的岳建堂。
2017年2月25日,从大同回来的岳建堂带着妻子、女儿,在岳安龙的陪伴下到西丰村看望奶娘。
已经81岁的范土芹老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幸福会在这一天降临。
老人家早早坐在巷口等待“干儿子”到来;闻讯而来的陈广红、李俊生等记者,也赶来了,要共同见证这难忘时刻。
临近中午,岳建堂一下车就扑到范土芹面前,高兴地说:干娘,我叫岳建堂,就是当年的毛毛。我带着媳妇和女儿看望您来了!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范土芹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端详了半天才说:还有小时候的样子,真是我的毛毛来啦!好,咱们回家!刚站起来老人又问:这不是做梦吧?她紧紧拉着干儿的手说:我一直记着你叫毛毛,当初瘦得皮包骨头。没想到转眼之间我的毛毛已成家立业,有了这么一大家子!
在记者的提议下,岳建堂与干爹、干娘和两位哥哥全家人合影留念,一张等待57年的“全家福”终于定格下来,把难忘瞬间转换成了永恒的纪念。
2020年中秋节就要到了,岳安龙惦记着范土芹这位白杨坡的尊贵客人,提出要到西丰看望老人家;笔者《红旗渠源头的故事》刚出版,里边收录着“红旗渠奶娘”的故事,正好可以送老人家一本。于是,笔者陪同岳安龙再次走进西丰村。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范土芹老人已经病倒多日,已经脱了形,骨瘦如柴。当时,女儿正在给母亲喂饭。只听女儿说“张开,张开”,经过多次提醒老人才会茫然地张开嘴,女儿趁机送一勺饭进去。这一声声“张开”,成了老人家唯一能听懂的单词;那一次次木然的张嘴,也成为老人回应这个世界的唯一行动。
图五   2020年秋天在西丰村采访,沙发最左边坐着的为常松叶(女)老人
这不是造化在捉弄人吗?我们心何以安!情何以堪?!
当年的范土芹,能够把皮包骨头的毛毛,哺育得又白又胖;今天病床边的人,却只能看着老人家日渐消瘦,回天无力……
当年的范土芹,白天与“铁姑娘石匠队”的姐妹们奋战在红旗渠工地,贡献着辛勤的汗水;晚上哺育着非亲非故的毛毛,贡献着自己甘甜的奶水……老人奔波着、奉献着,没想到最后自己连张嘴吃饭的动作都快要忘记了。如果不是儿女的提醒,她就会像吐丝已尽的春蚕一样,不吃不喝安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漫漫长夜逐渐降临……
我和岳安龙面对毫无表情的老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岳安龙拿出慰问金和月饼,默默放在床前,表达着白杨坡村民对老人的祝福;笔者拿出一册《红旗渠源头的故事》,告诉女儿:老人家的故事广为人知,河南林州不会忘记,山西平顺更不会忘记。
——昨晚,郭春生在微信上告诉我,84岁的范土芹是2020年10月30日去世的。
笔者辗转一夜,多次想起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范土芹老人属于创造历史的人,同时,她也会被历史记住。
红旗渠水日夜不息流淌着。作为“红旗渠奶娘”故事里的主人公,范土芹所践行的那种道义与精神,将永远传承,地久天长……

图六  岳安龙(左)到西丰村探望病床上的范土芹老人

——  The  End——

申树凤    1958年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当过农民、教师、民警,出版有散文随笔集《山羊斋笔记》《我心飞翔》,长篇纪实文学《公安大楼四十年》《红旗渠源头的故事》等。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