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澄:反抗的性格 封建的思想

枸杞文学
反抗的性格  封建的思想
反抗的性格  封建的思想
——浅说祥林嫂
张文澄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一个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些,照理说应该都是一些好的品质。但是在祥林嫂,这个反抗的性格,却成了造成她的悲剧、置她于死地的重要原因。
反抗的性格  封建的思想
祥林嫂的一生,主要有过三次反抗。第一次是她从家里出逃。当她在死了丈夫以后,得知婆婆要把她卖了,她不肯听从,就从家里逃到了鲁镇,给鲁四老爷做女工。第二次是在贺老六家抗婚。被强抢、强卖到贺家逼婚的她,又嚎又骂,坚决不从,趁人不备,就一头撞到了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第三次是再到鲁镇以后,她又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却被告知“祭祀时用不着沾手”,原因是她曾有过两个丈夫,“是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她就用历来积存的十二千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作替身,希图以此赎罪。
祥林嫂三次反抗的对象都是封建礼教。第一次和第二次她反抗的是封建的夫权思想。人身应该是自由的,婚姻也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封建的礼教却规定女子“出嫁从夫”,自己的命运要交给夫家、也就是婆家来掌握。所以,婆婆就理直气壮地卖祥林嫂,抢祥林嫂,逼祥林嫂再嫁。而祥林嫂不愿这样,但明着又斗不过对方,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地逃跑,隐姓埋名给人家做女工,最后躲不过了,就闹,就撞香案拼命。第三次反抗的是封建的贞节观,其本质也是夫权思想。本来人的婚姻都有可能变化,都可能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婚姻。而封建礼教对男子不加约束,对女性却规定“从一而终”,不能有第二次婚姻、第二个丈夫。如若不然,这个女人就不“贞节”了,就伤风败俗了。祥林嫂不承认自己是伤风败俗的人,但她无法与别人争辩,就只能不惜用自己辛苦劳动得来的所有的积蓄捐一条门槛,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三次反抗,最后都没有成功。她出逃,结果还是被婆婆找到,被抓住,被逼嫁;她又哭又闹,撞破了额角,结果还是与贺老六成了亲;她被榨尽了积蓄,结果还是没人承认她因为有了替身而不再有罪……
反抗的性格  封建的思想
祥林嫂的反抗虽然没有成功,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单枪匹马的祥林嫂能够做到这些,应该说已经是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算是很不容易的了。一个弱女子,能对封建礼教做这样强烈的反抗,本应该受到热烈的赞扬,而我却认为,她的反抗不但无损于封建礼教,反而加速了她的死亡,或者说,她的反抗是错误的,不值得的,不应当的。为什么?我们不妨对她的反抗作些具体分析。
她的第一第二次反抗,虽然反抗的对象是封建礼教,但她是为什么反抗的?她不是为了争取自己的人身自由,而是为了做到“一女不嫁二夫”。尤其是第二次,正如卫老婆子说的,她“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更深了,更觉得“回头人出嫁”是不好的,就闹得更“出格”。可见她反抗的虽是封建礼教的一个方面,但客观上捍卫了封建礼教的另一个方面。
她的第三次反抗,虽然想证明的是自己的清白,自己的并非伤风败俗,但她的做法是用门槛作替身,来替自己赎罪。这样说来,她首先还是承认了“回头人出嫁”是不干不净的,是有罪的,然后只是用自欺欺人的迷信的方式来作反抗,企图用替身把自己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她实际上还是不但没有表示对封建礼教的否定,反而肯定了这个礼教的合理存在。
其实“反抗”本身只是一种行动,而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那么,我们判断一个行动的正确与否,就要看支配它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了。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祥林嫂的思想动机是不正确的,她自己也认为一女嫁二夫不好,也觉得自己的经历是不光彩的,是不干不净的。她为了使自己不违背封建礼教而反抗,所以她的行动也是错误的。那么,她的这种思想的根源在哪里呢?虽然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在念书人家做过事”这句话说明鲁四老爷这个封建卫道士对她的思想毒害是有所加深了的,但这思想的根子却不在此,而在她长期来受到的社会熏陶。从整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思想基础应是来源于封建社会,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铸就了她的思想,使她成了一个封建礼教的坚定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反抗的性格  封建的思想
本来,对祥林嫂来说,如果不反抗,事情也许会更好些。比如,她婆婆一开始就把她改嫁给贺老六,如果贺老六不发生后来的意外,那么祥林嫂的生活也许会比较顺利的了,后面的悲剧或许也不存在了。就算后来还是有老六病死孩子被狼吃这样的悲惨结局,祥林嫂再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干活,如果对“回头人出嫁是不干不净的,是有罪的”默认了,不想反抗,只按鲁四老爷家的要求,祭祀时在灶下烧烧火,那岂不是更轻松更快活?本来祥林嫂就是因为捐门槛赎罪这个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才完全陷入绝望完全精神麻木的,如果不去捐门槛,不做这最后的挣扎,她的结局应该会好得多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祥林嫂有这样的反抗精神?为什么让她作这样的错误的反抗?我认为这样写,一是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之大。像祥林嫂这样的下层农村妇女,尚且会中毒如此之深,反应如此之烈,可见封建礼教的阴影是无处不在的。二是加强了作品的悲剧性。虽然社会对祥林嫂不公平,但事实上是祥林嫂的封建思想进一步造成了她的悲剧。作者让祥林嫂成了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不由不让人痛心疾首。这样一来,封建礼教的罪恶就更明显了,作品的反封建的主题就更深刻了,而这又是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的。
也许有人还会说,在封建社会里,反抗的结果造成悲剧结局的,多的是,比如祝英台,也是剧烈的反抗,也是凄惨的死去,不是和祥林嫂的情况一样么?难道祝英台的反抗也是不正确的?对这样的问题,只要你对两个人稍加比较,就会得出清楚的结论的:同样是反抗,同样是死,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祝英台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她为婚姻自由而反抗,为追求幸福而反抗,她的死是悲壮的。而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为守封建的节而反抗,为保封建的名而反抗,她的死却是悲哀的。
明确了祥林嫂的反抗和她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她的反抗和她的死之间的关系,我们读者对封建礼教的毒害也就看得更清了,对封建礼教的愤恨也就更深了。我想,这也正体现了作者鲁迅的高明之处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文澄,生于1974年,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宁波北仑区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0)

相关推荐

  •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文/肖旭 <窦娥冤>和<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两颗明珠. <西厢记>作者是王实甫,元大都人,他与关汉卿生活于同一时代.他曾经做过官,但很早就退隐了,从事杂剧创作.他一 ...

  • 教材解读︱祥林嫂不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解读鲁迅小说《祝福》

    祥林嫂不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 ──解读鲁迅小说<祝福>   陈德滋     大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不少<祝福>研究者 ...

  • 《红楼梦》的主题及宝黛爱情悲剧

    文/肖旭 <红楼梦>的主题是极其深刻的,它写出了封建社会里错综复杂的尖锐矛盾. 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 ...

  • 张文最开始嫌弃洪学智脸上有麻子,后来爱上他,为其生了8个子女

    部队首长家属给女兵张文做媒,希望张文能够嫁给洪学智,可是张文最开始却有些不愿意,她觉得洪学智脸上有麻子,不想嫁给他,于是跑去找到自己的哥哥寻求解决办法,谁知道哥哥居然叫她听从组织安排. 想通之后的张文 ...

  • 张文宏哥哥身份曝光,“一门两博士”:好的教育,到底长啥样?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620/3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764天 五一期间,温州一场演讲,曝光了"金句王"张文宏的哥哥张文宇. 张文宇,是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 ...

  • 张文秋的儿女故乡情

    <文史月刊> 2007年04期 1984年1月张文秋回京山 张文秋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著名的巾帼豪杰.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白区工作,还是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武装斗争,她始终英勇奋斗,忠贞不渝,表现 ...

  •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 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考   李飞熊       张文秋同志是京山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而参加革命的一位巾帼英雄,也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她出生在清末,童年在军阀 ...

  • 依靠喝粥来养胃?张文宏教授:吃这三种食物比喝粥强,有益肠胃

    现在生活节奏发展迅速,许多人在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上班族经常会出现熬夜工作和饮食不规律等状况,这对我们肠胃的消化功能是非常严重的伤害,就会打乱肠胃的工作生物钟,降低我们肠胃对外界细菌 ...

  • 唐朝历史人物——张文瓘(唐朝宰相)

    张文瓘 (606年-678年) 字稚圭,唐代魏州昌乐(今南乐县)人.生于隋大业二年,卒于唐仪凤三年.幼年丧父,及长,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多智谋政德. 唐贞观年间,张文瑾以明经得第,任并州参军,甚得并州 ...

  • 学者视点▏张文:智能声呐系统如何洞察海底世界

    智能声呐系统概念图. ●"大脑"聪慧,可高效监测复杂的水下声音 ●明察秋毫,使水下各类目标显露"真容" ●前景广阔,应用于水下资源勘查等方面 "你只有 ...

  • 济水飞歌赞延外 | 作者:张文丽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京山一行五人在北京拜访张文秋老人

    故乡情结   一九八七年金秋十月,申善贵同志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偶然会上首都北京,拜访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一一张文秋老人,并在其家座谈.拉家常.用餐,且留下了珍贵永恒的留影,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