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无限鼋头渚
因了一场春日的约会,邂逅了鼋头渚美丽绝伦的容颜,让这次江南之行更增添了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太湖,又名震泽、具区,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是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鼋头渚为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景点之一。
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胜景。郭沫若诗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更使鼋头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8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又大规模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扩大到5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
赶到鼋头渚时已是午后了,当地朋友带着饥肠辘辘的我们穿过幽深的山间小径,到广福寺吃素面。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南朝萧梁时,此地就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1924年,杨翰西将一勺泉上山地一亩多,捐赠给量如和尚。量如原系军人,脱下戎装,削发为僧。他将后山的广福寺迁到这里。
广福寺位于峭壁顶端,旁峭壁绝岩间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命名。寺外四望,湖光朦胧,鸟屿沉浮;山峦迭翠,亭台隐约。
沿广福寺外小径下山,眼前就是烟波浩渺的太湖了。可惜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无缘窥见春和景明、一碧万顷的壮观景象,沿湖有一处天然水湾,芦苇丛生,山坡上岩壁悬崖,松柏成林。近岸处一堤环绕凌波,一座轻盈拱桥,还是颇有几分胜景诗意。堤上漫步,内侧春水盈盈,外侧则浩浩汤汤,数点岛屿沉浮波上,众多帆樯列阵待发,别具气势。此为鼋头渚胜景之“万浪卷雪”。
万浪桥建于三十年代,时人因势围以曲堤,中建拱桥,淡泊宁静。每当东南风大作,卷起万千巨浪,涛声如吼,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因而得“万浪桥”之名。
沿岸有戊辰亭,三层琉璃顶小楼,登楼静眺,湖光山色,尽得其妙。紧邻之憩亭则为方形,牌匾由上海任政书额。1981年移来《湖山歌》碑石一方,系明隆庆丁卯(1567)年无锡书画家王问所书,山崖上还有他的“天开峭壁”、“鼋头一勺”、“劈下泰华”刻石。鼋头渚历来胜迹,略可窥见一斑。
“太湖春涨”明初即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的宽阔胸怀,也蕴涵了对此地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评价。沿途过秋叶涧、飞云阁、震泽神鼋雕塑,步步见景,尤以湖岸风光为胜。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春日鼋头渚人气最高的的景区当属其“鼋头”部位的樱花花海了。 绕过震泽神鼋雕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繁复灿烂的无以复加的樱花林。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在此购得60亩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 ,其牌坊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斗拱飞檐,古朴清雅。牌坊正额“具区胜景”,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耸立,状如作揖迎客。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
无锡是徐霞客的故乡,牌坊前公园内矗立着高3.6米的徐霞客铜像,是为了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和出游太湖400周年塑造的。塑像双目炯炯,神情坚毅,他之所以落户鼋头渚景区,是因为太湖为400年前徐霞客的首游处,当年他从江阴河道进入运河再由运河到达太湖鼋头渚,从鼋头渚出发去苏州 ,从此开启了他壮游中华的神奇伟大的一生。
由牌坊继续往前过曲桥,荷塘上的方亭题名为“藕花深处”,取自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的词意。再往前是“清芬屿”,四面临水,宫殿式建筑,原来是杨家洞堂。1978年李苦禅题堂额“诵芬”,两边槛联写道:湖阔鱼飞跃,山阴草木香。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给周围景观增添不少神韵。清芬屿对岸坡下,“净香水树”和“山光照槛水绕廊”,临水而立,东面的水谢为“牡丹坞”。整个“藕花深处”亭台楼阁俱备,建筑疏密错落,小中见大,既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古典园林风格。而诵芬堂四周曲径围栏、小桥春水,倒映着雪白粉红的樱花,或横枝斜逸,或满树堆锦,缤纷灿烂,吸引着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永久停泊在鼋头渚码头七桅帆船是吴地船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太湖流域中船帆最多、船型最大的木制船只,被称为“渔船博物馆”。古船固定在烟渚之中,巍然而阳刚。两岸密密匝匝的则是绚烂至极的樱花,花之柔美与船之粗犷相映成趣。
码头另一侧就是景区标志性长春桥,建于1936年,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阳春,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称“长春樱花”。徘徊桥上堤上,任纷飞的花瓣落满双肩,久久不愿离去。
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杨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题额。上坡,有花神庙,建于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
过绛雪轩又有一牌楼,横额提“太湖佳绝处”,此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
作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鼋头渚樱花谷内有3万多株樱花树,正江南风起,樱花如云似霞、满树烂漫,春风轻拂、落樱飞舞,美不胜收。花林漫步,有清芬扑面、山池倒影、楼阁览胜,妙处难以形容。
可惜时光匆匆,不知觉中暮色降临,只能依依离去。按导览图标示,不过经行鼋头渚一角而已,湖山胜迹、春花烂漫,江南之风情犹待异日再来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