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港湘实验小学课题组活动两则

实验中学地理课题组开展制作地理学具手工活动

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对一些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破解这些难点呢?例如世界的地形一章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尤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更是重难点,也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点。山地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制作过程复杂、抽象,学生的视野有限,没有全局观,对其难以理解。地理课题组决定开展一次制作地理学具手工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材料橡皮泥、陶土等制作山地地形模型。

首先我们在网上购买了相应的材料,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室制作山体模型。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做好了一个一个山体模型初坯。

然后我们将山体模型初坯风干,又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在模型上绘制等高线以及给山体上颜色,并在不同的山体部位标注相应的名称。

“老师,这样的制作山体模型手工活动太有意思了,下次我还要参加”,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手工活动,了解了山体部位,掌握了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等高线山体模型化抽象为形象的实体,让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深刻的认识,解决了困扰学生的难题。实验中学地理课题组将继续致力于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实验中学地理组匡云香供稿)

港湘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开展“用图形诠释实际问题”的活动

本课题组开题以来,经过反复研讨、探究、尝试、教学等一系列活动,现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为了检验这一时期以来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效,同时让学生深入体会数形结合百般好的解题策略,我们课题组开展了“用图形诠释实际问题”的活动。

活动以笔试形式程现,小学低段一、二、三年级测评卷各一份。各年级随机抽取十五名学生进行检测。答题要求只画图,不解答,旨在检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图能力,以及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解决问题”,题目以纯文字为主,很多孩子读一两遍仍不懂题意,缺乏解题的自信,更有孩子不愿读题,懒得读题,这时就需要借助线段图、实物图帮助读懂纯文字的问题,再加上直观的图形来架起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年级的排队问题“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5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是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许多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是11个小朋友。通研究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学会了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画图来表示题意,如用♢表示小明所在的位置,用O表示小明前面和后面的同学,这样表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便一目了然了。

在解决问题中,除了用图示法,还经常使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例如二年级常见的锯木问题和植树问题,用画线段图来解决就比较的容易理解。如“一根木头要想锯成5段,需要锯几次?”做这类型问题时,研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     ”表示一根木头,用“︱”表示锯一次,有几个“︱”就表示锯几次,用这种方法分析题目更直观更简单,解题出错率也大大减少了。

低年级的学生经常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更多的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他们的思维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孩子们的识字量有限,很多学生在遇到那种文字叙述的解决问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在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侧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形结合,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数形结合方法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数学教材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明确:教学时,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分析方法是获取数学知识简单易行的好方法。作为教师要时时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影响熏陶学生。

港湘学校数学课题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