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规划局:“襄十随神”城市群的团结与割裂
湖北十四五规划中,将全省的发展思路由“一主两副”升级为“一主两翼”,即“襄十随神”城市群和“宜荆荆恩”城市群两组,一北一南,和武汉城市圈共同构成湖北发展的稳定三角体系。
从城市群的分布来看,襄十随神的划分似乎比宜荆荆恩更合理一些,城市群内部的联系比较密切。襄十随神都是汉江流域城市,且前三者一直都是汽车行业上的重要城市带,“十襄随汽车走廊”的说法已经叫了十几年了,所以这些城市划到一个群里理所当然。神农架虽然跟上面几个没什么产业联系,但神农架以前就是十堰房县管理的,神农架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通往襄阳保康的,无论从历史区划还是从现实状况上来说,神农架也该属于这个城市群。而宜荆荆恩就不太一样了,宜昌、荆州、恩施都属长江流域,而荆门却是汉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无论从历史上的襄荆古道,还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荆门和襄阳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尤其是钟祥和襄阳的来往更是这样,连著名风景区大洪山也是随州和荆门的京山、钟祥三家共同享有。荆门跟宜昌的联系其实不如说是荆门和当阳的联系,把荆门划到宜荆荆恩的圈子里,其实也实属无奈之举,毕竟,不可能让襄阳群太大、而宜昌群太小,所以只能把荆门放进去了。
在城市群内部上,相比于“宜荆荆恩”群的散拼状态,襄阳群似乎也更有抓手。襄阳位置居中,东随州、西十堰,一左一右,然后襄阳依托下属县市,提出东部“随枣”组团、西部“丹河谷”组团的发展思路,一下子就将左右两个城市串起来了。以东边的“随枣”组团为例,随州和枣阳在历史上基本就是一体的,著名的“随枣走廊”也在军事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襄阳(省级)管随州(府级)、随州(府级)再管枣阳(县级)。当年随州建地级市,就想把枣阳带走,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这也说明两者的密切关系。近些年来,枣阳的城市发展思路也是“东扩南拓”,而“东扩”的结果就是逐渐与随州接近。所以,提倡“随枣”组团,是顺应历史、合乎潮流的举措。
西边的“丹河谷”组团也情况类似。丹河谷组团涉及十堰的丹江口、襄阳的谷城、老河口三家,这三家都是汉江沿线的城镇。谷城和老河口隔江相望,城区相距不过15公里,而丹江口出了城区也距离河谷不远,三家不仅地理位置相近,在历史上也来往频繁。丹江口古称均州,在明清时期都属于襄阳管辖。近些年来三地的行政区划调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老河口的新港地区划给丹江口、冷集划给谷城,谷城的仙人渡又划给老河口。“丹河谷”组团的发展战略从2012年就被列为省级发展战略,当时的蓝图非常宏大,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成效没有达到预期,但毕竟也形成了一些基础。此次“襄十随神”城市群再提丹河谷组团,相信肯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更大的成果。
但“襄十随神”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城市群内部也有着相当程度的撕裂。以十堰市为例,一怪襄阳抢走了郑万高铁,夺走了十堰的枢纽地位,二怪武汉抢走了东风汽车,顺带着连襄阳也一起骂。说实话,这两个问题真的别有内情。我从前的文章中写过,郑万高铁为什么不会走十堰,因为从十堰走,湖北只能设1个站,而且还在山区中,而从襄阳走,湖北在4个地市中共设了6个站,可以保证辐射更多的人口,这其实是一个效益选择,而非谁抢谁的东西。至于东风公司的搬迁,是由于十堰的条件已经不满足其发展要求,本来东风公司是要搬去广东的,湖北倾尽力量才把它留下,这也绝不是谁要抢东风公司的结果。但这些情况,在地域主义泛滥的现状下,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进去的。
由于这种城市之间撕裂的存在,聚合的力量就相当有限了。比如在高铁布局上,十堰铁路不要省政府确定的合康,坚持要另起炉灶跟南阳抱团建十堰—南阳高铁。在我看来,其实南阳也实力有限,如果要抱团,也去跟洛阳、宜昌这些副中心抱团搞个洛十宜的纵向铁路,这也强于南阳搞个横向的重复建设铁路。而襄阳提出了一条由荆门到保康、再贯穿十堰南三县到陕西安康的铁路,十堰宁肯搞市内轨道交通和武当山城际,就是不接襄阳这个招。这种“襄十随神”城市群刚起步就内讧的情况,其实在“宜荆荆恩”城市群也存在。宜荆荆三个城市两两接壤,但彼此之间并无太多的感情基础,荆门和荆州争过沪汉蓉铁路、沿江高铁,荆州和宜昌又争夺过呼南高铁,宜昌和恩施还争过郑万高铁连接线,当年该线路的比选方案为宜昌接恩施巴东最顺直,结果最后宜昌坚决接了兴山。宜昌和荆州在关于呼南高铁走向的问题上,你说我是泄洪区只能种菜,我说你是山窝子鸟不拉稀。这种割裂的现象导致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抱团发展。
不仅城市群之间有争夺,城市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内部的撕裂现象也一度存在。比如在十堰内部,丹江口怪十堰夺走了他们的武当山,南三县也怪十堰不修铁路,十堰又舍不得丹江口跑了导致不愿意在“丹河谷”组团上投入太多精力。在随州内部,原来的明星城市广水,正儿八经的鄂北门户,经济繁荣、潜力巨大,划归随州后,随州自顾不暇,广水更是得不到有力支持反被吸血,到高铁时代却成了被遗弃的角落。你说它是襄十随神城市群吧,位置在边缘,说是武汉城市圈观察员城市吧,但又享受不到武汉城市圈的同等政策。这种“坐群望圈”的地位,用得好是两头受益,用不好就是两头遗忘,所以也可理解广水心中的情绪了。相比之下,襄阳内部稍好一点,但也有老河口因为没有高铁、停了普铁常常吐槽。这个襄十随神圈子里面,关系相对好的,反而还是随州和枣阳两家了。
这种城市群之间、城市内部之间的割裂现象,导致难以形成真正的合力,在襄十随神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上,需要更强的措施作为粘合剂来让城市之间能够更好协同发展。襄十随作为汽车工业走廊地带,其实这些年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合作,随州做特种车,十堰作商用车,襄阳做新能源车,下属的枣阳、谷城、丹江口等地作为零部件发展地区。今年以来,先后在营商条件、文化旅游、交通布局上有了一些同步规划,未来如果能够形成合力一步步实现,那确实是值得期待。
襄十随神的人口不多,但背靠的南阳、信阳人口却不少,没有人口就没有经济体量,这个城市群必须要做到对外的人口吸纳。襄州对新野、丹河谷对邓州、枣阳对唐河、随州对桐柏、广水对鸡公山,都在吸收外来人口来鄂上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时断时续,有些时候还在倒退。未来襄阳市域铁路的建设,必须要注意打通与南阳、信阳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对新野、唐河这种人口大市,更要舍得努力,除了方唐枣潜高速、襄南高速、老宜高速之外,要将市域铁路延伸到省界,方便两地的往来,鼓励他们来湖北工作、上学、买房、定居,实现与襄十随神同步发展,如果城市群真的形成规模,那么十四五过后,或许城市群的体量可以突破万亿,那么整个城市群应该可以谋求更高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