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哲学:也说“苦涩”

你若敢说自己只喝麻黑、落水洞、景迈、无量山,恐怕那些老茶客会很不屑的看你一眼,然后抿一口那道压了足有两分钟的茶汤,“啊……,来日方长慢慢喝,你这还没上道儿呢。”

也有人讲,“不苦不涩不叫茶,能喝苦茶涩茶是品普洱的起步门槛儿……”若真如此,您把这门槛整得那么高,一个初识普洱之人,咬了咬牙,一脚进来,却一步踏空,摔了个“大马趴”,起来拍拍这身上的土,定睛一看,“呀!里边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于是转身便去,断然不再回头。

为此,一些做品牌推广的老茶人也学得活分了,记得轮到我泡茶时,我多问了一句:“您平时喝得是浓是淡?”

“我都行!浓淡我都行!”人家这么回答我,生怕说得不对付了,立马得罪一半的客人。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普洱茶汤中的苦与涩呢?

所谓“茶之苦底”,茶碱、咖啡因之故也。作用于神经,以提升兴奋度、愉悦感。你喝的龙井、毛峰、碧螺春,这些芽头类绿茶,此类物质的含量都是很高的,只不过你在300ml的玻璃杯里只投两克茶,1:150, 苦底物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稀释了,很难清晰感受到。

所谓“茶之涩底”,丹宁之故也。葡萄酒里富含丹宁,号称抗氧化、抗衰老之物,所以好者众。大部分乌龙茶都能够感受到清晰的涩底。比如闽北铁观音、闽南岩茶,还有很多台湾乌龙, 皆有涩底,但涩感各异。

作为乔木科大叶种的普洱,其内溶物是以上灌木科绿茶、乌龙茶的若干倍,所以茶碱、咖啡因、丹宁等物质的含量自然也就多了,感受到苦涩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

有人说,”冰岛、薄荷溏不是没有苦涩吗?“

拉倒吧,那只是相对而言。你若愿意,我照样可以把冰岛、薄荷溏给你泡出苦涩底来。

所以我的观点是,“能够接受适当强度的苦涩底,是普洱品鉴的基本要求。”

而一点儿苦涩底都无法接受的朋友,出门右转,——那家有白茶。

其实要求大家接受茶汤里一定强度的苦涩底,最根本的一点,它是标准冲泡过程中衡量茶款品质的一个标尺:

我们可以把苦底与涩底近似的理解为一个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与“Y轴”,二者的强度构成了整个汤感结构的“地基”,其他物质、层次、变化、茶气体感等,都是构建于“地基”之上的“建筑”,——鉴于这个“上层建筑”过于复杂,就不单纯的定义为“Z轴”了。

当这个“XY轴”所构成的“地基”面积与之上的建筑体量成正比时,我们认为这是一款“中正平衡”的好茶。

当“地基”面积很小,却能够感受到在这不大的“地基”上陡然矗立起了“百尺高楼”时,这定是一款顶级茶品!所谓的“不苦不涩是好茶”,冰岛、薄荷溏其实就是这种表现。

而当“地基”很大,——有可能是“重泡”导致的,——却无法感受到地基之上的物质感,或者说除了“地基”,嘴里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么这款茶等级很低,不具有品饮价值。很多低海拔、树龄小的台地茶表现大都如此。

明白了以上道理,你可能会问,何为“适当强度”的苦涩底?

这个其实因人而异,但教学过程中我通常会使用如下方式来确定一个人的“适当强度”:

先去品饮白水,直到能够清晰感知白水的甜度与厚度。

再去感受不同强度的苦涩底,将产生不适感之前的那个强度定义为个人能够接受的“适当强度的苦涩底”。

显然这是以味觉体验为评判标准,当然具有主观性,但品饮毕竟是在追求一个愉悦的过程,这也是我依此为评判标准的原因。

对适当苦涩底的接受,除了能够体验各种汤感变化的普洱茶之外,还能够对原料产区、工艺及其陈年效果有所推断。

比如,“布朗苦”、“勐库涩”,这就是产区特点。

通过“长时间低温闷炒”将苦涩底钝化,则是工艺特征。

新茶的苦涩变为了醇厚度,这是陈年的效果。

这些都可以通过对苦涩底的感知加以推测。

最后上升到审美层面。“苦涩底”也是构成汤感整体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好比你至少要接受“墨是黑的,纸是白的”,才谈得上欣赏书法一样。

所以,试着品味些许苦涩吧……

好玩儿吧!想学么?来我教你!

我是空山  这里是空山茶话

* * * * * *

* * * * * *

(0)

相关推荐

  • 普洱生茶喝起来很苦很涩,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普洱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高香,熟茶圆厚,普洱生茶常被人嫌弃味道太苦涩,难以入口.很多茶友喝普洱生茶就会发现喝起来会很苦,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好的生普洱茶常常有"入口苦而入喉 ...

  • 怎么看待普洱茶的“苦涩”?

    纵横普洱茶界的老江湖们,大约都有自己的一套评茶办法,对于普洱茶的苦涩,有人爱之,有人厌之,爱的人对苦底茶情有独钟,厌的人更多的是选择苦涩度极低的茶,毕竟普洱茶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不管口味或轻或重,总能 ...

  • 对苦涩有偏见的看过来!这能立刻让你的品鉴力升到顶层

    喝茶的人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由于茶叶内含物质中含有茶多酚和咖啡碱,品茶时感受到苦涩味也就不足为奇. 在说茶网( www.ishuocha.cn )以往发布的多篇文章中都提到过,人类味觉系统可以感知到 ...

  • 涩感只存在于普洱茶吗?

    普洱茶的涩感,在茶叶审评中也时常被称为收敛感."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一款茶苦涩度高,但同时能伴随强烈的回甘生津才能称之为&q ...

  • 岩茶中的“涩”是怎么来的?有“涩感”的茶就不是好茶吗?

    有些朋友在喝岩茶时,茶汤入口苦涩,就觉得这不是好茶,其实这冤枉了岩茶的"苦涩".事实上,懂茶的人往往不会凭借茶的苦涩度来判断茶的好坏.茶的涩味只不过是茶的一种本味,岩茶也是这样子, ...

  • 普洱哲学:认知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 - 当你无法再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离我们而去了. 或者说,你对生命的认知高度取决于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否充分. 深度与广度 从前,人们习惯用深度与广度的相对 ...

  • 普洱哲学:博弈

    在地球生物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结果-- 在黑猩猩还赖在树上的时候,人类先祖选择了来到地面,虽然这儿充满了危险,到处都隐藏着捕食者,但也可能发现新的机会,--一切都是未知的 ...

  • 普洱哲学:博弈·话外篇

    当时因为忙着给家里打水(这几天庄里停水,大家都知道),所以没有及时回复. 今儿在这儿趁热给他泼一盆冷水,--为什么在树上待得好好的楞要跑到地面上来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先祖在树上没干过黑猩猩啊!被赶下来的 ...

  • 普洱哲学:猜想 · 大数据时代的普洱茶

    ◆ 万维钢在他的<万万没想到>里说,文学剧本这类看似只有通过人的创作才能完成的东西,也能依靠大数据分析得以实现.美剧<纸牌屋>就是大数据玩出来的.文中还介绍了大数据是如何运用归 ...

  • 普洱哲学:标准的逻辑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个"写实风格"的冲泡理念(详见<空山美社:美学原理 · 小白版>),也一直在聊"普洱冲泡标准"如何建立的问题.于是圈内朋友留言或 ...

  • 普洱哲学:普洱标准冲泡技法 1.0 参考流程

    泡茶用水:标准纯净水 泡茶器具:130ml-140ml标准白瓷盖碗(非厚胎),玻璃或瓷质滤网.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按照茶水比1:20的比例,约投茶7g.根据干茶条索松紧程度,选择一整块冲泡,还是解 ...

  • 普洱哲学:零和博弈——普洱市场发展分析

    先解释几个概念. 零和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资本在博弈各方之间相互流动,但参与博弈的资本总量不变.这是所有博弈的根本状态,也是世界万物轮回演进的总原则.由此推演出以下两个概念 正和博弈--当博弈的规 ...

  • 普洱哲学:认知,——从仰视到俯视

    * * * * * * 最近,通过文章慕名而来的朋友很多,除了沟通交流茶学观点之外,少不了要我为大家泡上一道茶.其中很多人,--尤其是朋友带来的朋友,可能对茶学不甚了解,在朋友的鼓动之下,--单单就是 ...

  • 普洱哲学:一个时代的到来

    * * * * * * 前两天一位远道而来的杭州美女翩然而至,这是她近期第二次来可遇轩. 看得出她是带着问题来的,而问题应该上一次就有了. 三杯过后茶正酣,她忍不住问我:"为什么你要做'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