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顶穴
前顶穴(qián dǐnɡ xue)出自《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前即前方,頂即頭頂,此穴在頭頂之前方,故名前頂“前顶穴”。“前”,前部也。“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前顶穴”。
【取穴位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0.5寸)。
【解剖位置】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功能主治】
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穴位配伍】
配人中治面肿虚浮。
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配百會、后頂治頭頂痛。
配太陽、太沖治頭暈目眩。
配迎香、合谷治鼻炎。
配后頂、頷厭,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眩暈,偏頭痛。
配攢竹、人中,有熄風鎮靜,清熱寧神的作用,主治小兒急驚風。
配百會,有清熱瀉火的作用,主治目暴赤腫,頭痛、眩暈。
配腰奇、百會、瘈脈、太沖,治小兒驚癇。
配百會、風池、申脈、太沖,治頭暈、目眩。
配水溝,治面腫虛浮。
以三棱針刺前頂、百會,治目暴赤腫。
【穴位治法】
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
《針灸甲乙經》:風眩目瞑,惡風寒,面赤腫,前頂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療頭風目眩,面赤腫,小兒驚癇,風癇,瘛疭,發即無時,鼻多清涕,頂腫痛。
《針灸大成》:主頭風目眩,面赤腫,水腫,小兒驚癇,瘛疭,發即無時,鼻多清涕,頂腫痛。
《普濟方》:大腫極,即以三棱針刺之,繞四方1寸以下,其頭腫痛立瘥。覆以鹽末,生麻油揩發際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