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类生命离不开天地,而天则为阳,地则为阴。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人类乃天下万物之一,天地既是万物之父母,必然也是人类之父母。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敬畏天地。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天地为立论背景,以阴阳为根本法则,顺应自然乃根本主张,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尽管人类自以为高于万物,而且在天地间创造了诸多辉煌,但面对天地仍不可妄自尊大,因为人是不可能脱离天地而生存的。

点此查看视频▼

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0)

相关推荐

  • 尚先早课|从阴阳则生

    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将天地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概括为"阴阳".事物的变化离不开时空,而阴阳是时空的统一,天地与四时,乃万物变化的根本.所以<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 ...

  • 内经(卷二)——阴阳大论

    (2)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万物之纲纪 阴阳者万物之纲纪,阴阳有光芒,光芒照四方,万物皆受之,受之则有之.故而有万物皆阴阳之说,那么撤除阴阳又能怎样呢?那会简直不可 ...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八观

    中医药文化的定义尚不统一,我认为:中医文化应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中医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

  • 尚先早课|参天地,通阴阳

    参天地,即人与天地相参.<灵枢·经水>曰:"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又:"凡此五脏六腑十 ...

  • 尚先早课|天地相感,阴阳匀平

    上句取自<灵枢·根结>,篇首云:"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 ...

  • 尚先早课|视精明察五色,决死生处百病

    上句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精明,指目睛."诸脉者皆属于目" ...

  • 尚先早课|绝水谷则死,从阴阳则生

    上句见<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人出生后,必依饮食而生存,饮食有赖脾胃运化成精微,故曰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若中断饮食,严重者可 ...

  • 尚先早课 | 宝命,奉生

    "宝命"见于<素问>第二十五篇篇名<宝命全形论>.本篇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欲宝命全形,须适应天地四时的变化,故名.宝命,珍视生命也.本篇主要讨论 ...

  • 尚先早课 | 静志,生神

    静志,见于<素问·针解>:"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静志,即专心致志.针刺时,医者要集中精神,不要被外在纷繁事物干扰,即"神无营于众物&qu ...

  • 尚先早课|远死而近生,有名而无形

    上句见<素问·移精变气论>:"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 ...

  • 尚先早课|得顺者生

    气血与经脉循行,皆有逆顺,顺者吉,逆者凶.所谓顺,从根本上说是顺应天地之道.<内经>中多次说:"明知逆顺,正行无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quo ...

  • 尚先早课| 得逆者败,得顺者生

    本句出自<灵枢·海论>:"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人之四海,即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亦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