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的一腔英雄血
满江红①
怒发冲冠②,凭栏处、潇潇③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④,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⑦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⑧。壮志饥餐胡虏⑨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⑩。
注释:
①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又名“念良游”“烟波玉”等。《词谱》记正格93字,前片47字,8句,4仄韵;后片46字,10句,5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②怒发冲冠:愤怒得连头发都竖立起来,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③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④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⑥等闲:轻易,随便。
⑦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⑧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⑨胡虏:秦汉时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
⑩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关于本诗词的创作年代,有几种说法:第一种,作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第二种,作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他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第三种,作于岳飞入狱前不久。第四种,则认为此词系后人伪托岳飞之名而作。作品写作不是作文习作,立意要从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与真实的生活阅历去寻找根源。我们上面特意说明可能的写作时间,就是为了让大家看清这个背景。可以看到,无论岳飞与将士们战斗顺利与否始终都被一种来自后方巨大阻力所掣肘着。一方面岳飞杰出的军事才能带来了空前的胜利,一方面实力巨大的投降派对他越来越加以限制。千百年后我们读这段历史都会觉得希望与失望反复交错,作为身在其境的当事人,岳飞的悲欣交集的体验绝对比我们深刻丰富得多。当他有感而发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写作的立意——他的思想、他的意思——自然是呼之欲出的,所谓“我手写我心”就是了(注:哪怕是后人冒名所作,此人也必然是对岳飞的境遇有深刻感悟的)我们说“真实的东西最有力量”,真实最能感人。总之,我们看到了现在这首千古流传的爱国壮词:一腔悲欣交集的英雄血。至于表达方式的运用,我们不做具体分析,但是可以提醒同学们:这个其实是有一定的“程式”的。比如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上阙写“个人心路历程”,下阙写“社会群体行动”;再有毛泽东的词一般上阙写“自然风景”,下阙写“人物活动”。不要觉得“程式”(或叫“段落绳”)是一种禁锢,岳飞说“运用之妙,在乎一心”——熟练掌握一些程式(段落绳)对文章构思有四两拨千斤的奇妙帮助。
(请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最后0.1秒的冲刺——高考志愿填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