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书与诗歌的创作联系

孙亚静

曾经在网校做评阅时,看到有些同学写的词很有意境,画面感很强,而有些人写的就是一些符合平仄规则的词语堆积,毫无美感,看到这样的鲜明对比我就在想,为什么都是汉字表达,效果为何这般不同,文字和文字之间的内在区别是什么?探本朔源,我开始研究文字最初的形成和发展,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最初的文字是描绘事物的形状而形成的语言符号,由于各种需要而发展成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等。也就是“六书”,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中说:“生民之初,人事简陋,故其文字,即仅限于象形指事,已足为用。及后人一渐繁,文字之需要寝迫,遂因象形指事,互为孳乳,于是以声与形相附而为形声,形与形相附而为会意,异其字同其义而为转注,异其义而同其字而为假借,此即所谓六书也,六书既备,则构成文字之因素以广…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它的起源最早见于《周礼》,原文是: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中国最早的基础教育,当时国家培育人才,最基础的教育就是以上这些内容,实际就是“六艺”,包括礼乐、射术、书、驭(车马)术等,其中第五条就是“六书”。

那么下面就分别说说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等的区别。关于象形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许慎举例说:“日”是典型的象形字,就是圆形的太阳。它的解说应当是“象日之形”。“月”的解释他用训诂训“月”为“阙”,这个说法把月亮的取象点说出来了。在人们心中,月亮是时圆时阙(缺)的,但阙(缺)是经常的,而圆是暂时的。所以,“月”是典型的象形字。现代人当然知道月亮一直是圆的,只是相对于地球上人的目光,它才时圆时缺。也就是说,象形字是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取其最突出的特征部分以为符号,比如牛、羊。(牛羊不同的头部特征与牛羊二字)另外,还要注意,所有的象形字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形体,不能加以分割(只有极个别的叠体象形字)。关于指事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这个概念很有争议,因为“视而可识”可能是象形字;“察而可见”,则可能是会意字。好在,许慎举的有例子,就是“上下是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给的解释很准确:“有在一之上者,有在一之下者,视之而可识为上下,察之而见上下之意。”总结起来,指事字有这样的特征:1、它是抽象之形,而不是象具体之形。或者说,它是象事,而不是象物,这是“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2、它既不是独体字,也不是合体字。它可以在独体的符号之外加上不是独体的符号(只是符号),它不是两个以上独体符号的结合。这是“指事”字与“会意”字的根本区别。另外,“指事”字不能是单纯两个以上独立形体的结合,其中必有表示部位、处所等的符号,这种符号是不能作为文字而独立存在的。同时,“指事”字又都表示抽象的概念,而不表示某一具体的物体。于是,我展开联想,如果用象形字和指事字进行景物描写会不会立体感很强,画面感很浓。用指事字写事物的感悟和创造意境会不会触动心弦!用形声字来朗诵或者抒发情感会不会朗朗上口!用会意字来连接相连的词汇或者句子可不可以。也就是诗人们常感到困惑的前四后三的锤炼。我进一步去猜想,按照汉字的分类来用于古诗词和对联创作,比如一首诗或词或对联,多运用象形字和会意字会不会让作品出彩很多。

于是,我开始琢磨前人的诗歌。例如:床前明月光,床:形声字;前:会意字;明:会意字;月:象形字;光:会意字。疑是地上霜,疑:形声字;是:会意字;地:形声字;上:指事字;霜:形声字。举头望明月,举:形声字;头:形声字;望:会意字;明:会意字;月:象形字。低头思故乡,低:形声字;头:形声字;思:会意字;故:形声字;乡:会意字。大家会发现,这首诗里大多用了形声,会意,象形字。会意字对于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从它们的最初形成来分析,比如从这个字,由两个人构成,表示一人在前,一人再后紧紧跟随。这类字形是人的行为或客观现象的直观描写,几个构件所会之意具有直观性,人们从字的构形上即可领悟,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也就是说会意字必须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形以成字。因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形,因此,会意字又有二体会意字;三体会意字、四体会意字等不同类型的会意字。相对来说,会意字大多数是二体组合的,《说文解字》里凡连续为文说“从某某者”,都是会意字。比如“莫”字,就是暮,《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关于形声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汉字中,形声字最多,《说文解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重最大,许慎对形声字也解说的最为清楚明确,凡是《说文解字》中标称“从某、某声。”“从某,某省声。”以及“从某,某亦声”的都是形声字。部分学者认为,“从某,某亦声”是会意兼形声字,声音包含意义。江河是也。江河的三点水是两个字的“形”部,“工”和“可”是两个字的“声”部。相对较好理解(个别不好理解的形声字,是因为古今音的不同导致的难解)。此不再另行举例。我又尝试分解很多诗词和对联,发现好诗的景物描写运用象形字和会意字多,造势和表达情感用形声字多。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有两大类:拼音和构意。也就是常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而汉字就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外形或勾画事物,动作的情境来反映词意。如“門”通过描摹“門”的外形轮廓造出门字作为这个字的记录符号,正因为汉字是因意构形的,这就使汉字与它所记录的词的意义直接发生了联系,几乎所有民族的古文字都是客观事物的图像(记数字是刻画符号,比较特殊,但也是一种抽象的图像),以此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下同,不再另注)。这中间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文字绝不能等同于图画,图画就是图画,文字是经过规则化、线条化、符号化了的。它是将客观图像典型化、抽象化的符号。这就不难推出诗词或者对联用加上背景的描绘事物的符号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咱们再来看看诗歌的发展历程,诗歌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其语言凝炼简洁,精粹的语言,整饬的句式,优美的声音,都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语言材料,既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提升审美能力。那诗歌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是诗歌的大体由来,诗歌的形成距今已有大约三千年的历史,而文字的发展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们的发展必然有一段相融合的过程。人生活的环境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得复杂,人的思想也越来越丰富,如果有一种事物就造一个字,如果有一个想法就造一个字,那么,势必会产生多到无法计量的文字形体,以致造成掌握和使用上的极大困难,尤其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既无形可象,也无意可会,那么文字的产生发展是怎样的呢?

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中说:生民之初,人事简陋,故其文字,即仅限于象形指事,已足为用。及后人一渐繁,文字之需要寝迫,遂因象形指事,互为孳乳,于是以声与形相附而为形声,形与形相附而为会意,异其字同其义而为转注,异其义而同其字而为假借,此即所谓六书也,六书既备,则构成文字之因素以广。

现在的汉字,是通过记录语音来表达概念,而不是通过文字形象本身来表达概念的。而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文字的形、音、义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它自身的特点,它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而为了进行了解,就需要有一套了解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之一就是“六书”。“六书”中的象形、指示、会意、形声主要讲文字的形体结构规律,即字之体;转注、假借是讲文字的形、音、义关系,即字之用。掌握了“六书”理论,实际上就是掌握了打开汉字造字原理之门的钥匙。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令人展开无限遐想,但语言文字的创造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类的想象。尤其是中国的文字,什么象形字,什么词句的组合,何曾脱离过想象呢?如果文字本身丧失了想象,那么文字是死的毫无生趣的,更谈不上什么美感。再干净的文字倘若没有了想象力和感情的附加,都只是一堆简单词汇的堆集,可见文字的发展也好,诗歌的表达方式也好,都离不开想象的翅膀。

从这些明显看出六书与诗歌创作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研究六书的造字与分类,就等于打开了诗歌创作的钥匙。

(0)

相关推荐

  • 汉字六书:小仓颉,来造字啦

    大言小语 大董:汉字的源起和流变都讲完了,今天来造字吧. 小董:造字?传说都是圣人造字的.我们也能造字? 大董:别被传说吓着了,每个人从开始涂鸦到学写字,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类造字史,我们每个人都是仓颉. ...

  • 孙亚静:论六书与诗歌的创作联系

    孙亚静 黑龙江 曾经在网校做评阅时,看到有些同学写的词很有意境,画面感很强,而有些人写的就是一些符合平仄规则的词语堆积,毫无美感,看到这样的鲜明对比我就在想,为什么都是汉字表达,效果为何这般不同,文字 ...

  • 第三届左龙右虎国际诗歌大赛创作成就奖获得者

    第三届左龙右虎国际诗歌大赛 创作成就奖获得者 杨海滨. 许建军.张秀祥.江花.凤萍.刘佳银.李百合.王金杰.赵银莲.古梁 第三届左龙右虎国际诗歌大赛组委会              2021年3月 敬 ...

  • 叶映星舞:关于现代诗歌的创作、编辑与阅读

    关于现代诗歌的创作.编辑与阅读 文/叶映星舞 作为诗歌的读者或者编辑,不要读不懂的诗假装看懂了,大肆吹捧,编辑者连自己都读不懂的诗就不要编发,这是对读者的高度负责任.刊发一些普遍让人读不懂的" ...

  • “残星数点晚唐诗” ——论景徐周麟对晚唐诗歌的创作接受

    . 赵嘏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晚秋>) "残星数点晚唐诗" --论景徐周麟对晚唐诗歌的创作接受 作者:刘晓 <光明日报& ...

  • 我与诗歌(创作谈)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我与诗歌(创作谈) 清水秋荷 ...

  • 说一说诗歌的创作标准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本期创作谈老师]江枫,80后,中 ...

  • 中国诗歌报创作九室第120期作品优选合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用文字温暖人生! 点击「中国诗歌报,简称中诗报」可快速关注 中诗报临屏诗创作九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英子 本室指导老师:一帆 执行主编:秋晨 主编:碧海孤帆 副主编 ...

  • 中国诗歌报创作九室第121期作品优选合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诗报第九临屏创作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英子 本室指导老师:一帆 执行主编:秋晨 主编:碧海孤帆 副主编:韩镯.饶霞 美编:锦绣年华 本期参与选稿 ...

  • 中国诗歌报创作九室第122期作品优选合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诗报临屏创作九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英子 本室指导老师:一帆 执行主编:秋晨 主编:碧海孤帆 副主编:饶霞 美编:锦绣年华 本期参与选稿的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