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个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利,对于人类来说,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黑嘴鸥 鸟纲,鸻形目,鸥科,鸥属,(学名:Larus saundersi)中型水鸟,体长31~39厘米。嘴黑色,脚红色。夏羽头黑色,眼上和眼 下具白色星月形斑,在黑色的头上极为醒目。颈、腰、尾上覆羽、尾和下体白色。初级飞羽末端具黑色斑点。翼下仅部分初级飞羽黑色,与整个翼下表面和下体白色形成鲜明对比。飞翔时甚为醒目。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头白色,头顶有淡褐色斑,耳区有黑色斑点。全球性濒危。种群数量稀少,仅在中国东部沿海有几处繁殖地: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东台地区。越冬分布于南部沿海包括香港。辽宁盘锦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嘴鸥占全部种群数量的70%。雌雄鸟体色相似。夏羽头及颈上部黑色。颈下部、上背、肩、尾上覆羽,尾羽和下体白色。下背、腰、三级飞羽和翅上覆羽灰色,翅前缘、外侧边缘白色。第一至三枚初级飞羽外翈白色,内翈灰色或灰白色具宽阔的黑色边缘和黑色尖端,内侧初级飞羽灰色,尖端具黑色斑点,次级飞羽灰色具宽阔的白色先端。眼上下缘具星月形白斑,并在眼后相连。2020年5月24日拍于南小河,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特别感谢夏卫国先生!
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头白色,眼后耳区有黑色斑点,头顶缀有淡褐色。
幼鸟和成鸟冬羽相似,但背微沾褐色。头顶有暗褐色斑,初级飞羽和小覆羽具黑色端斑和羽缘,尾末端黑色。虹膜和嘴黑色,脚红色。幼鸟脚褐色。
常成小群活动,多出入于开阔的海边盐碱地和沼泽地上,特别是生长有矮小盐碱植物的泥质滩涂。也频繁地在附近水域上空飞翔,有时亦出现于内陆湖泊。飞行非常轻盈而似燕鸥。与其他鸥混群。紧贴着潮线。取食方式为飞行中突然垂直下降,快降落时又一转身然后捕食螃蟹及其他蠕虫。如失误又赶紧飞至空中。几乎从不游泳。
迁徙:夏候鸟和冬候鸟。春季于3~4月迁到中国东部沿海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离繁殖地。食性: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蠕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每窝产卵1~3枚,多为3枚,少数1枚和2枚,偶尔多至6枚卵。卵为梨形,沙黄色沾绿、被有暗褐色斑和斑点,卵的大小为48.2~52.7毫米×35.0~38.1毫米,平均50.4毫米×36.1毫米,重21~37克,平均32.6克。
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Ⅰ。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种(VU),2012年评估。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194项 黑嘴鸥)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南部盘锦、河北、山东渤海湾沿岸以及江苏东台沿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繁殖地),越冬于长江下游、福建、广东、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南岛,迁徙期间经过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