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丨HRCT与病理对照
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 IASLC) 、美国胸科学会( ATS) 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联合发表了关于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首次提出了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A)的概念,并将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与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AIS)列入浸润前病变。
随着肺微小磨玻璃结节( 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 的大量检出和临床上对于AIS 和MIA实行局限性切除的策略,准确地对新分类中的浸润前病变、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 进行区分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GGN恶性率明显高于肺实性结节,但对GGN良恶性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的选择常常引起临床医师的困扰。新的肺腺癌分类首次提出了适用于手术切除及活检的分类方法,据报道,AIS 和MIA完全性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100%,而对于IAC的处理措施及预后的判断也大不相同。
观察方法
对GGN进行多平面重组(MPR) 、最大密度投影(MIP) 、容积再现(VR) 处理
( 1) 病灶大小:
在肺算法重组图像中测量,GGN大小取结节最大横截面长径;
( 2) 密度:
在标准重组图像中选取GGN横断位的最大层面,避开血管和支气管,在不同处画取3个尽可能大的兴趣区(ROI) 分别测量其CT值,取其平均数;
( 3) GGN的内部及周边:
瘤-肺界面( 清晰、模糊) 、胸膜凹陷征、脐凹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
( 4) 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
当有单支及以上血管进入病灶,且病灶血管段走行扭曲、僵直即视为有CT肿瘤微血管征。有时在横断面薄层图像上是无法观察到病灶周围有无微血管的,故应当采用MIP、VR 重组后,在多平面、多角度上进行观察,以免遗漏。
女,33 岁。右上肺前段pGGN,大小约8mm,内可见空泡征,瘤-肺界面较清晰,MIP示微血管穿入,走行正常。病理结果为原位癌(AIS)(HE×20) 。
女,52岁。右上叶后段pGGN,大小约5mm,瘤-肺界面模糊,MIP示微血管穿入,走行正常。病理结果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HE×20)。
男,29 岁。右肺中叶近胸膜处mGGN,大小约10mm,瘤-肺界面清晰,MIP可见肿瘤CT 微血管征,VR 清晰显示血管于病灶中走行扭曲。病理结果为微浸润腺癌(MIA)(HE×20) 。
男,46 岁。右肺上叶前段mGGN,大小约14mm,瘤-肺界面清晰,可见空泡征、脐凹征、分叶征,冠状面重组可见胸膜凹陷征,MIP 示肿瘤微血管CT 成像征,VR 清晰显示病灶。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腺癌(IAC)( HE × 20)。
HR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
GGN的大小和密度被认为是预测病变是否具有侵袭性的两个指标。
大小和密度:
浸润前结节的大小明显小于MIA 和IAC。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GGN大小随之增加。
研究认为密度不能作为一个有效的判断侵袭程度的征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病变较小或密度不均匀时不易选择ROI造成的。
随着GGN侵袭性程度的加深,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三个征象出现的比例逐渐增加,反映了GGN 由浸润前病变发展到MIA/IAC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分叶/毛刺征:
MIA及IAC分叶征、小毛刺征明显高于浸润前病变。
胸膜凹陷征:
是判断GGN 具有浸润性的一个显著征象。有研究认为胸膜凹陷征是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指征。
瘤肺界面:
GGN出现清楚毛糙的瘤-肺界面多倾向于恶性病变,并认为其可能是由于随着浸润程度的加深,使得肿瘤细胞在肺泡壁上的排列紧密、增厚,从而在CT上表现为清晰的瘤肺界面。
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
当有单支及以上血管进入病灶,且病灶血管段走行扭曲、僵直提示该GGN为恶性病灶可能性大。
微血管征形成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病灶内部的纤维成分对病灶周围正常走行的血管造成牵拉,使其正常走行方向发生改变;也有观点认为是肿瘤组织向病灶内的小血管或者是小叶间浸润生长,刺激纤维成分的增加,导致血管走行扭曲、僵直。
小 结
病灶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可提高对微小GGN样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认识,根据HRCT征象可以早期对微小GGN样肺腺癌作出评估,为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以上内容整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