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鉴别要点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虽然都是治疗心下痞的汤方,但因证候不同、程度不同、病因不同,用药自然也有些差异,治疗范围也略有不同。
从证候上来说,
半夏泻心汤证最简单,仅是心下痞,
由人参、黄连、黄芩、干姜、半夏、大枣、炙甘草组成;
生姜泻心汤证在此基础上多了心下痞且硬,干哕,嘴里有异味,肠鸣而下利的证候,
生姜、黄芩、人参、干姜,半夏、黄连、大枣组成
甘草泻心汤在此基础上多了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肠鸣而下利,且下利次数多的证候。
甘草 、干姜、 黄芪、 黄连、 人参、半夏组成
从程度上来说,半夏泻心汤证为最轻,其次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为最重且急迫。
从病因上来说,虽然均是误治而来,但误治引起的结果却不同,
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产生的热气与里虚脾之阳不足的寒气相争相阻,即是热气与寒气相阻,自然没有有形的物质产生,只是心下胀满不硬;
生姜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与脾之寒气,再加上胃有停水宿食,停水宿食为有形物质,三者相争相阻,因此心下胀满且硬,兼在上(干噫食臭)在下(雷鸣下利)的证候;
甘草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而满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与脾之寒气,再加上胃空(缺乏津液),致使“心下”之水火无形之气乘虚而入于胃,客气上逆,胃被此邪气充满,因此心下胀硬而满,兼在上(干呕,心烦不得安)在下(雷鸣下利,日数十行)。
从用药上来说,生姜泻心汤比半夏泻心汤多了一味生姜,甘草泻心汤比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少了一味人参,炙甘草被置换成了甘草。
用治疗范围上来说,这三个泻心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胃肠疾病的治疗,虽然如此,其治疗的重点和范围却不尽相同。
如某种胃病,
半夏泻心汤主要治疗胃胀且不硬;
生姜泻心汤主要治疗胃反酸,口有异味,干哕,胀而且硬兼肠鸣下利;
甘草泻心汤主要治疗胃有烧灼感,干呕,心烦,安静不下来,胀硬而且满兼肠鸣下利次数多。
同样治疗某种胃病,半夏泻心汤证突出的是胃胀,生姜泻心汤证突出的是胃胀而硬,反酸有异味,甘草泻心汤证突出的胃胀硬而满有烧灼感。
刚才讲到,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里治疗狐惑证,因其没有表证,所以加了人参,狐惑证指的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疾患,由此得知,不管是口腔溃疡、胃溃疡,还是前后阴溃疡等,只要有甘草泻心汤证,用甘草泻心汤方治疗就能痊愈,所以我们治疗疾病时不要局限于某一种疾病名,最重要的是证候,只要有其证候,不管什么病名均可用其汤方治疗。
所以,在临床上,这三个汤方可不仅仅用于胃肠疾病,对于肝胆疾病、皮肤病、妇科病、性病、乃至精神类疾病等。又或者是某种肿瘤等疑难杂症,只要有其证,使用其汤方,必定事半功倍,而且还会出奇制胜,正所谓知此知彼,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