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筠:戏迷与票友的由来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中国戏曲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由于中国的国情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别于西方,使它走过了一段独特的道路,形成了许多自身的特点。中国戏曲的“戏迷”、“票友”,就是一种独特事物。在西方的戏剧界不仅没有;恐怕是连这个词儿都没有听说过。

“戏迷”就是指特别喜欢中国戏曲的人。他们可以是喜欢唱,并会唱的人;也可以是不会唱,而特别喜欢听戏、看戏的人;也可以是特别喜欢演戏,并会演戏的人。

“凡非优伶而习戏者曰'票友’。”其由来是“清初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等称为'票友’。

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后来,到了晚清,一些喜欢中国京剧的票友,许多人都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下面是一个戏迷朋友的自述:

……人说京剧不看则已,一看便可使魂为之牵引,梦为之萦绕,确是过来人语。回想当年,我也是曾经港台情歌、迪斯科曲熏染过的学子,然而就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里,偶然与京剧不期而遇撞个满怀的时候,竟不由自主地一下子陷进了管乐弦歌织就的百慕大。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古书上三五百字简而述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一经这种形式的演绎竟是这般合情入理、层次分明、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不由得从心底里赞叹一声:“真艺中之尤物也!”

就在这虔诚与冲动交织的心态中,我小心翼翼却又痴迷贪婪地撒着欢地练开了京剧。那间狭小的卧室兼书房从此文稿共曲谱一色,书声与歌唱齐飞了。初入宝山,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喜欢。老生的儒雅、花脸的奔放、青衣的清柔、小生的阳刚……真个是桃李共艳、兰蕙齐芳,看得我眼花缭乱,欢喜不禁。于是,今天“借东风”,明天“盗御马”,后天又“摆驾百花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