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9真水至德通无化有

题文诗:

天下,莫柔于水,大不可极,深不可测,

修极无穷,远沦无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

水之上天,则为雨露,水之下地,则为润泽;

万物也者,弗得不生;百事也者,不得不成.

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蚑蛲,而不求报;

富赡天下,而不既也;德施百姓,而不费也;

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

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

淖溺流遁,错缪相纷,不可靡散.真水无形,

无形有情,情通有无,利贯金石,强济天下.

水能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于,忽区之上;

邅回委曲,川谷之间,而滔腾于,大荒之野.

有余不足,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

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鸿洞天地;

,蟠委错紾,万物始终.是谓至德.

淖溺润滑,水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也.

老聃言曰: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

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有益.

 【原文】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蚑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紾,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译文】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软的。然而它大无边际,深不可测;长无尽头,远至无涯;它的生息消耗,减损增益无法计量;它蒸发上天成雨露,降落大地滋润草木。万物得不到它就不能生存,百事缺少了它就难以办成;它滋润万物而无偏心,恩泽小虫不求回报;它富足天下而不枯竭,德泽百姓而不耗损;它行踪不定而无法查清,细微柔软而无法把握;砍它不显痕迹,刺它不留印迹,斩它斩不断,烧它不起燃;它流遁消融,错杂纷绕而不消散;它锋利得能穿刺金石,它强大得能浮载天下;它动溶在无形之区域,游翔在迷茫之境界,激荡在山川之峡谷,奔腾在广袤之原野;它的多少,全由天地来决定,它施予万物恩泽而不分先后远近。所以它没有私念也无公心,泛滥激荡和天地相通;它没有左也无右,纷绕错杂和万物始终。这就是“水”的最高的德行。
     水之所以能获得天下最高的德行,全由于它生性柔软而润滑。所以老子说:“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导读(七)——德经(38-43)

    道德经·下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6神主形从和气虚静

    题文诗: 今人所以,眭然能视,营然能听,形体能抗, 百节屈伸,能察白黑,辨视丑美,而人之智, 能别同异,明是非者,气为之充,神为之使. 何知其然?凡人之志,各有所在,神有所系. 有人其行,足迹趎陷,头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5形神气志各居其宜

    题文诗: 吾所谓得,性命之情,处其所安.性命与形, 俱出其宗.人之形备,性命成焉,而好憎生. 故士人有,一定之论,规矩也者,不能方圆; 钩绳也者,不能曲直.天地之永,登丘非修, 居于卑处,不可为短.故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4自得全身与道为一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4自得全身与道为一 题文诗: 天下神器,故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因天下而,为天下也.天下之要,不在于彼, 而在于我;不在于人,在于我身,自身得则, 万物备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3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3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题文诗: 夫建钟鼓,列以管弦,席铺旃茵,耳听朝歌, 陈酒行觞,夜以继日,此其为乐.炎炎赫赫, 怵然若有,所诱慕也;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而心忽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2至德自得真情自乐

    题文诗: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反. 迫则能应,感则能动,物穆无穷,变无形像, 优游委纵,如响之影.登高临下,无失所秉, 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万物纷糅,与之转化,以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1执一义德静虚平粹

    题文诗: 至一至情,至情至义,是一之理,能施四海; 故一之解,能际天地.一其全也,纯兮若朴; 一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 澹若深渊,泛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 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0无形物本至无而有

    题文诗:真情无形,而无形者,物之大祖;而无音者, 声之大宗.其子为光,其孙为水,生于无形. 夫光可见,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毁故, 有像之类,莫尊于水.出生入死,自无蹠有, 自有蹠无,而为衰贱.故清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8后动达原贵时守柔

    题文诗: 强者以胜,不若己者;柔者能胜,出于己者, 力不可量.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 齿坚于舌,而先之敝.故柔弱者,生之干也; 而坚强者,死之徒也.其先唱者,穷之路也; 而后动者,达之原也.何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6循天纯朴随人俗交

    题文诗: 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 襍糅者也.所谓人者,偶自智故,曲巧伪诈, 俯仰于世,与俗交者.故牛天然,岐蹄戴角, 马被髦而,全足者也;人络马口,穿牛之鼻. 循天者与,道游者也;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