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之迷:“单核”哈啰徘徊在“城门”外

来源:懂懂笔记

尽管已经走过了野蛮生长阶段,但共享单车市场从来不缺故事。

对于后来居上的共享单车品牌而言,越想证明自己,反而越显出战术上的一股忙乱。

上周,滴滴和哈啰均遭遇了小挫折。因为在京违规投放单车,这两大平台分别遭到北京交通管理部门的约谈和罚款。其中滴滴被要求在5月17日前收回投放的青桔单车,同时可能被实施处罚;而哈啰出行则直接因为违规投放且在约谈之后拒不改正,被处以5万元的罚款。

对于滴滴而言,或许可以通过合规的置换,将拥有资质的小蓝单车替换为青桔(数量有限制)。而哈啰出行,很可能面临单车从这座城市“清场”的尴尬。

城市需要一个规范、合理的共享单车运行环境,在共享单车市场的下半场,场内玩家可能会遭遇更多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局很可能对各方未来的发展(包括融资)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新融资与新估值

在被罚款责令清退的同时,哈啰出行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日前,凤凰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哈啰出行正在与投资者磋商,寻求数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另外,哈啰出行希望在此次融资中获得40亿美元的估值。哈啰融资相关的传闻由来已久,在上个月初,彭博社就曾报道哈啰出行正在寻求5亿美元~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但一直没有下文。

对于如今的哈啰而言,谋求融资不是稀罕事儿,只是在这次融资中哈啰所传出的40亿美元估值,让一些分析人士产生了疑惑。

根据上述媒体的报道显示,哈啰在此次融资中为自己寻求的估值为40亿美元。而在今年1月初,哈啰出行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李开逐,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透露公司估值已经达到50亿美元。

如果这一轮融资和估值的内容属实,为何哈啰出行目前所寻求的估值不增反降?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创业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并不常见,当然更算不上是一个好消息。

哈啰出行的融资过程,可谓一度精彩热闹纷呈。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哈啰出行成立至今已经累计完成了14轮融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9月,哈啰获得来自春华资本以及蚂蚁金服领投的将近40亿人民币投资。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当时哈啰出行的估值为25亿美元。

而从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短短4个月的时间,李开逐描述的哈啰估值就直接翻了一倍,达到了50亿美元。或许哈啰有足够的底气去对外宣称这样的估值,但是在未获得任何外部融资的情况下,这四个月哈啰的变化究竟是什么?这也是外界对于李开逐口中的50亿美元估值感到疑惑的地方。

如果仔细研究,可以看到这几个月哈啰完成的一件大事,就是品牌升级,从哈啰单车变为哈啰出行。品牌升级的背后,是旗下业务逐渐涵盖到共享单车、助力车和汽车。

作为大出行市场新的独角兽,哈啰拓展新的业务渠道,打造属于自己的出行生态,肯定会让资本市场对其未来有更多期许,也应该会对估值产生一定积极作用。但想要借此完成估值的翻倍,显然难度很大。

对此,有关投资领域资深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之前哈啰的50亿美元估值只是李开逐自己的表态,并不是资本市场或者权威投资机构给出的数据,并且估值这个东西很容产生变化。相较于最后一轮融资时的25亿美元估值,这次媒体传出其寻求40亿美元估值还是相对可信的。考虑到这个过程中哈啰完成了品牌升级,业务也进行了拓展,估值肯定会比之前的上升一些。”

2

徘徊在“城门”外

对于哈啰出行而言,摩拜和ofo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近期,滴滴因为一系列调整陷入停滞,似乎一夜之间,哈啰已经成为共享单车市场上声量最大的一个。

去年夏末,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在湖畔大学上课时曾表示:“哈啰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了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两者之总和。”另外,哈啰单车创始人兼CEO杨磊也曾在内部信中表示,哈啰单车已经成为中国共享单车行业NO.1。

这一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行业不小的反响和争议。面对质疑哈啰出行方面并没有做出直接回应,只是表示:“自全国信用免押之后,日订单的确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不可否认,哈啰背靠蚂蚁金服拥有资金和用户信用认证方面的支持,这也是哈啰目前最大的一张牌。但从用户端来看,这些支持最终能否转化为海量用户,尚无从知晓。

根据易观千帆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哈啰出行应用的月活用户为751.3万人,而其主要竞争对手摩拜、ofo的月活分别为1281.93万以及946.11万人。显然,但从客户端月活用户数量来看,哈啰距离摩拜、ofo两大共享单车行业头部企业,仍有一定差距。

行业第一,需要的还是实打实的数据支撑。

有分析人士表示,哈啰有很大一部分用户是通过支付宝入口进入应用的,但摩拜和ofo也分别拥有美团和滴滴这两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抛开深陷资金链危机的ofo不谈,美团收购摩拜之后,正在不断弱化摩拜原有的APP入口,希望更多的用户通过美团的入口进入应用。而哈啰在完成品牌升级后,也一直在不断强化自身的APP引流。整体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哈啰自身应用的月活用户数仍不到800万,这才是哈啰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目前摆在哈啰面前的最大难关,就是无法大批量进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虽然说发力二三四线城市的战略让其获得了较大市场空间,但是一线城市的重要性无需赘言。

相对于低线城市,一线城市用户数量更多,骑行需求更高,同时用户整体素质更高,单车使用也更加规范、损耗更低。最关键的是,对估值影响会更大。

由于哈啰发力较晚,使得其只能在五环外“游荡”,再赶上部分一二线城市对于共享单车的投放处于严管阶段,这种无力感可想而知。目前ofo处在低谷,部分一线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也表示将以招标形式引入共享单车服务商,或许只有等待前面的人退场,新玩家才有机会入场。 对此,哈啰方面也回应懂懂笔记,表示近期一直在积极准备招标的相关事项。

从现在的共享单车市场现状来看,在未来招标的大前提下,摩拜、哈啰、青桔应该是最有机会的三家,但这个转换的进程不会太快。

3

生态打造不能仅限于单车

有分析人士表示,大出行的生态建设势必要拓展业务范畴,而哈啰必须要加快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生态建设,才能支撑起未来估值的诉求。目前哈啰依然以共享单车为主业,经过前两年的行业大战,共享单车已经被证明业务空间不大,想要实现更大价值,就必须让业务多元化并形成生态。或许,哈啰未来的主要竞争对手已经变成了滴滴和美团。

虽然滴滴的停滞给哈啰造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通过之前柳青对外发布的一则顺风车vlog,可以预示滴滴顺风车即将重新上线。一旦滴滴顺风车重装上阵,对于哈啰的相关业务无疑会是一次严重冲击。目前,哈啰的顺风车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先不说和滴滴这样的巨头相比,就算和美团竞争也显得力不从心。

相关出行行业分析师对于哈啰的出行业务发展表达了看法:“未来哈啰想要继续拓展生态建设,很大可能需要触及网约车业务。但网约车是一个极度烧钱的行业,虽然背靠蚂蚁金服,但如今哈啰要想押注网约车业务,再想通过烧钱争取用户显然不太可能。”

品牌已经升级的哈啰,何时能真正走出“单核”的境况?

【结束语】

摩拜、ofo之后,共享单车市场的新玩家哈啰出行,一直让人感觉是气势如虹。但是对于哈啰而言,目前摆在它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单车“进城”。未来如果要加码顺风车甚至网约车业务,哈啰面临的挑战仍然巨大,显然滴滴和美团留给哈啰的时间窗口,已经要转瞬即逝。

    推 荐 阅 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