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态下的在线教育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知识内容向左,教育服务向右。

这周是知识付费专题,还记得最开始我们厘清了几组概念,复习一下先。

首先是教育、培训、学习,如果你还傻傻分不清楚,可以看一下周一的内容:教育,不止培训

然后是知识内容、教育服务以及免费付费,这几个概念可以看周二的文章:从知识付费到在线教育

概念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所以要想得到清晰的认知,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概念框架。

复习是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重新整理一分钟,然后往下看。

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没有涉及在线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看看,在线教育到底在做什么,它与知识内容的提供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沿用知识付费或知识服务的说法(但是要记住这并不精确)。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知识付费实践者就是我们的各大出版社,提起出版社和图书,相信大部分读者可能会皱起眉头。

读书这件事情把人们分成两拨,一拨是极其热爱或者装作极其热爱,另一拨则是极其厌恶并且毫不伪装。

关于读书量的问题,先不要急着指责国人素质低下,实际上,这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国内教育行业和出版行业自身的问题。

且不说通常十几年的教育经常不是正向引导人们对学习和阅读的热爱,反而是磨掉了孩子最初的求知欲望,就算只拿出版行业来讲,基本上内容的同质化甚至各类抄袭事件都层出不穷。

所以,知识付费领域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习动力的丧失和内容品质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付费由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互动的便捷性和数据的精准性,类比来说有点像一些比较好的线下活动机构或者培训班,教师、内容和学生这三个教育的要素开始逐渐融合,形成了良好的体验和学习效果。

说到这里,在线教育的雏形出现了。

区别于只提供知识内容的知识付费形态,在线教育是以服务付费为主,它不仅是提供优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各类的教育服务。

知识内容向左,教育服务向右。

作为知识平台的典型产品有喜马拉雅、得到、蜻蜓FM等知识店铺,作为教育服务的典型产品有学而思和新东方的网校或者混沌大学等有班课组织和线下活动配合的在线课堂。

这里的区分并不是非黑即白,比如说得到,前几个月也开始做得到大学。

我们来重点讲一讲微信生态中的在线教育,并以此为例进行理解。

微信生态中的教育最开始被很多传统的教育机构认为是小打小闹的山寨货。

确实,最开始的形式非常粗放,就是用一个直播课的方式,甚至只是在微信群中做一个语音留言课程,然后同样在群里做短期的答疑和反馈。

无论是体验和效果,这显然都是非常轻微的。

随后开始有一些企业将其规范化,利用公众号、微信群和目前流行的打卡方式来进行用户互动和留存。

在这里,小程序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

鲸打卡、小鹅通等小程序工具,开发了每日打卡、作业互动、教师点评、积分排名、勋章获取、裂变活动等功能,构建了新的教育入口和师生关系,也激活了教学场景,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丰富的链接,也连通了原来割裂开来的公众号和微信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