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原创散文《神农山遇观音》

 

2013年10月27日一大早,我们平顶山市诗词协会采风团一行42人,在贾宏文主席带领下,从焦作出发,于上午9点到达位于河南省北部沁阳市紫陵镇北面太行山上的神农山。据导游讲,这里群山巍峨雄伟,其主峰紫金顶海拔一千余米,传说是炎帝神农氏祭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也是南太行的著名景观之地。山顶云雾缭绕,紫气环生。

巍巍太行,逶迤连绵,山峰高耸,直插云端。幼读《愚公移山》时,便识得此山耳,早慕盛名,心驰神往久矣。不想今日竟促成此行,岂不快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太行山脉钟灵毓秀,奇山林立,首屈一指,当属神农山焉,众人皆云:斯有神农,遐迩闻名。车至山下,艳阳高照,云淡风轻。仰首望去,但见山势雄浑,尖处犹如利剑直刺云天,宽处好似刀削斧劈一般,倒吸一口凉气,惊叹之余,情不自禁吟道:“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更奇矣,更留有神农之足迹,睹景思人,不由得顿生顶礼膜拜之心。

又是因为我们的旅游年卡没有贴照片,经1个多小时的软磨硬泡才进入景区。我和同行的平顶山市委政法委副调研员、我们去年在市委党校学习的老班长高宏亮先生买了上、下山的缆车票,上得山来,在南天门观景点,放眼望去,只见黄河西出、太行北来、怀川东展、名人荟萃,形成了大河、大山、大平原、大文化交相辉映的壮丽大景观。一看大河宏图:黄河出三峡后,便流到了这片“大浪到头,小浪到底”的山地与平原分隔、中游与下游交接的地带。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就兴建在附近的小浪底村,其所创新的多项世界记录,造出了27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的库区,不仅形成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而且使整个下游结束了十年九灾的苦难,成为大禹治水以来治黄史上的一座丰碑。二看太行山宏图:南天门后是连绵起伏、逶迤八百里的太行山脉。太行山蔚然大气尽收眼底。那千山万壑、铜壁铁墙、山高林密的地形地貌,使人耳际自然响起那首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相邻的王屋山,又是著名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的地方,同样被开发成了旅游胜地。40年前,林县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太行山腰开凿出“红旗渠”,如今,这条人工天河被誉为“水长城”。三看大平原宏图:山前的怀川平原,一望无际,地气蒸腾的远方呈现出弧形地平线,似乎将天地连接在一起了,我们头顶上的蓝天,就像一顶依托在地平线上的大锅盖,一派天高地阔的雄奇气象,令人喝彩。从太行山怀抱里发源出来的济水、沁河等大小河川,把这片平原变成了粮棉之仓。四看大文化宏图:南天门边上的紫金顶,分别遗有“八卦坑”和“悬坛”,相传为伏羲卧听四面风声悟画八卦、坐听八方气息悟出八卦图形的地方。伏羲首创八卦,之后周文王据此推演出六十四卦,创作出了中华经典第一奇书《周易》,几千年来不断显示出博大精深的神奇作用,到如今又掀起了世界性的应用与研究热潮。就在这块诞生八卦的土地上,天才辈出,不仅孕育了韩愈、李商隐等大文豪,还走出了一位科学巨人朱载育。

  

  我和高宏亮先生翻过紫金顶开始下行时,只见一道长10余里的山岭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从层峦叠嶂的太行山深处奔腾飞跃至足下,因岭上长满白皮松,故名白松岭。这是神农山八大景区136个景点中最为精美的一处。走完目前开发出来的2.5公里旅游线路后,感觉只能用五个“绝”字来分别描述。“岭绝”:一岭九峰,气势磅礴,“仰视为峰、平视为墙、俯视为岭”的峰墙地貌结构,加上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在全国名山大川和各个景区均属绝无仅有。“石绝”:白松岭形成于远古时代一次山崩地裂的造山运动,整道山岭都是一块块危岩垒石构成,既像人工砌成的山岭,又像天然生成的长城,壁立万仞,却有层层石缝,其间长满小树杂草,从而在嶙峋山石中散发出生命之灵气。“路绝”:岭上本无路。现在修的步道就顺着山脊上的危岩陡石,凿坎砌礅,上下相靠,左右互连而成,险要处还加设护栏手链。人行其上,胆战心惊,较之华山险道有过之而无不及。“松绝”:岭上多白松,皮白叶翠,全都盘根错节生长在各自占据的石缝里,看似一株小树,常有百年以上高龄,而千年古松比比皆是,最老的一株寿命达3900年。大小白松,千姿百态,许多被冠上了美丽动听的名字。白松的这种生存方式,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形态,令人油然起敬。“景绝”:走在白松岭上,远看那些三面绝壁、一面开放的瓮谷地貌;峰岭相间、蜿蜒曲折的峰墙地貌;以及悬沟、平底谷、障谷、隘谷等地貌,无不雄奇壮美。近观则是一石一景、一树一景,步移景换,目不暇接。

  

  走下白松岭,穿过一线天,便进入了神农谷。据考证,神农谷就是当年炎帝尝百草的主要基地之一,满山谷里弥漫着中草药的气息。在那峰峦叠嶂之上,沟谷纵横之间,植被茂密,草药繁多,沿途可见到柴胡、山参、鸡头参、土蓝、连翘、金银花等,这里的葛根,藤壮叶大,显得特别突出。行走间,大家还不断采摘野葡萄、野山楂等山果品尝,这些都是可以入药的好东西,食后顿觉清心提神,脚力更好,正应了那句俗话:神农谷里走一遭,百病不治自己消。神农谷不愧为中草药的天然宝库,已查明的有800余种,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藤、怀菊花,原产地就在神农谷。这里的中草药品种多、药效好,当年药王孙思邈、药仙刘自然都曾来此采过药。走在神农岩闻到草药香,自然想起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秦汉两代盛行“托古”之风,有什么好的东西就假托是圣贤们遗传下来的。当时许多医药学者不断总结、搜集、整理前人以来的经验成果,集体创作了一部专集,并根据神农尝百草、发现药物的传说,假托是神农传下来的经典,于是取名《神农本草经》,同时也提高了专著的信誉度。这部经典对整个中华医学的发展贡献非常大。神农谷出口处便是神农广场,是现在打造的人文景观,根据传说雕造的头上长角、手捧百草、五谷、八卦图的神农塑像,端坐在祭祖台上,接受人们的朝拜。而广场左边,则是贵州苗族同胞赠送的一份特殊祭品:20多株长满了红珍珠般果实的红子树,给神农山增添了别样的美色和意义。原来,神农山本没有这种植物,是神农山的经理李飞健先生于2004年回贵州时,苗族朋友听说他在神农山工作,特意送他带回神农山的礼品。贵州苗族奉蚩尤为始祖,视红子为山珍,红子形雅色美,可生吃、熟吃、还可酿酒,红子酒红润酸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不知者还误以为是上品葡萄酒呢!

下山时,我和高洪亮先生还坐了滑梯,那感觉,惬意极了!在道旁,我们还遇到了我们平顶山的老乡——观世音菩萨。我们平顶山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观音就出生在我们平顶山的父城,出家在白雀寺,成道在香山寺,南海普陀山是观音最大的道场。只见她慈眉善目,站在路旁,手拿杨柳净瓶,正在向人间播撒甘露。据说有一年,父城一带大旱。只见烈日炎炎,大地龟裂,禾苗枯黄。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驾祥云从远方云游归来,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发,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父城黎民百姓。

观世音想:“东海水深,取之不尽,何不用它一用?但天高路远,用什么东西把水盛过来呢?”想到这儿,观世音俯身往下一看,只见父城西北汝州一带烟雾弥漫,火光冲天,是一处汝窑场。听说这里出产一种宝瓷,用宝瓷盛水不就很好吗?

观音菩萨来到汝河边一个窑户门口,轻叩柴门,开门的是一位姑娘,名叫彩虹。彩虹认出是观音菩萨,跪倒就拜,请求观音菩萨快快救救黎民百姓。观音菩萨说:“我就是为这事来的,快起来吧。把你家的汝瓷宝瓶借给我用用。”彩虹一听,高兴极了,赶忙回屋拿出一个精美的汝瓷宝瓶,并一再说要把这个宝瓶奉送给观音菩萨。观世音见她心诚,就愉快地收下了。

观世音来到东海上空,把宝瓶口朝下,嘴里念念有词,只见一股水直冲上来,钻进宝瓶口里。观世音用宝瓶吸罢水,返回到父城上空,把宝瓶口朝下开始行雨。宝瓶里每往外滴出一滴水,就化作倾盆大雨,宝瓶里不停地滴水,大雨不停地下。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禾苗儿直挺挺地往上长,变得绿油油的。父城的黎民百姓奔走相告,感谢观音菩萨降下甘露。彩虹看得真切,观世音手持宝瓶滴水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观世音看雨水已经下足,就收起宝瓶,驾着祥云到其它地方普度众生去了。

雨过天晴,各家各户又开始照常干活。彩虹姑娘有心思,她照原先送给观音菩萨的那个瓶样,又烧制了许多瓷瓶,并取名叫“观音瓶”。她又费了九十九天的工夫,精心塑成了一尊观音滴水的塑像,烧制成汝瓷。奇怪的是,这尊观音像刚出窑,手上的宝瓶就开始滴水,一滴一滴的,滴滴不断。人们都说:“观音菩萨又显灵啦!”有了滴水观音和她手上的那个观音瓶,父城一带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富裕的生活。

我用水杯接了满满一杯滴水观音撒下的甘露,喝了一口,甘甜清爽,香入肺腑。于是,我急忙下跪,给滴水观音一连叩了三个响头,请她老人家保佑我们来自观音故里的文朋诗友们一路平安!!!!

评论这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