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 车身电子技术解析(一)-前车身控制器
导语
当地时间2016年3月31日,继Model S及Model X之后,特斯拉发布该系列的第三款车型,也就是更紧凑、更简洁、更低拥有门槛的Model 3。如果说Model S 和Model X是汽车届的两条鲶鱼,打破了原有的套路和平衡,那Model 3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新物种,对汽车行业真的可能是降维打击。
从本期开始,汽车小将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个为期4期的专栏,从Model 3的Body Controller Front 到Body Controller Left 再到Body Controller Right,最后到车身电子的整体设计思路及归纳总结,深度剖析特斯拉的车身电子方案,来探讨下这个新物种到底将引起汽车行业的哪些变革。今天我们开始第一期,Model 3前车身控制器Body Controller Front的剖析。
首先来看Body Controller Front的外观及安装位置。Body Controller Front安装在特斯拉前行李舱中,蓄电池后部,防火墙左前上部:
可以看到,由于布置在前行李舱,对防护等级及碰撞安全的要求很高,因此Body Controller Front采用了比较厚重的金属外壳包覆。另外由于其除了传统的控制功能以外,还担任着其他控制器电源分配的角色,因此可以看到蓄电池的正极出线后,直接连接到了Body Controller Front:
在拆开Body Controller Front上壳体后,便可以看到分布在其上方13个插接件,包含了控制相关的插接件以及电源分配相关的插接件:
经统计,Body Controller Front的13个插接件共有PIN脚161个,其中可明确找到定义的PIN脚数量为108个。Body Controller Front具体的PIN Mapping如下:
接下来我们继续拆开Body Controller Front的塑料上壳体,其PCBA便展示出来了。整个PCBA的长度约为24cm,宽度约为19.5cm,由1片ST的主MCU及3片辅MCU作为主控,布满了MOSFET、Transceiver、以及电阻电容等,集成度非常之高。更神奇的是,其大量铺贴了金属连接片来保证板载电流能力:
PCBA的背面并无任何贴片元件,使用硅胶将PCBA后方连接到了金属下壳体,用于协助PCBA散热:
接下来我们看下Body Controller Front逆向出来的系统框图,来看其具体的控制内容:
从上面的系统框图可以看出,Body Controller Front的第一大作用为电源分配,其为MCU、Autopilot ECU、ESP、Drive Inverter Front & Revolver、iBooster & DTS、Radar Front、EPAS、Body Controller Left、Body Controller Right等控制器供电。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首先可以做到每一个控制器供电的可控性,可以检测每一个ECU的用电情况,并且可以在静态功耗高时彻底断掉某些ECU的供电;其次是省掉了传统的分电器及保险丝盒,使用MOSFET取而代之,使得供电部分的可靠性更高。Body Controller Front的第二大作用是逻辑控制,也就是传统BCM的功能,包括了①检测功能,例如制动液位检测、电池温度检测、环境温度检测、冷却液温度等;②驱动控制功能,例如高低音喇叭驱动、前部大灯的驱动控制、前风挡加热驱动、前备箱灯光及锁的控制等;③LIN的主节点,例如左前大灯LIN、右前大灯LIN、雨刮LIN、Homelink LIN等;④融入了部分空调控制功能,例如冷凝器风扇驱动、电池冷却泵驱动、动力冷却泵驱动、TXV膨胀阀控制、Chiller膨胀阀控制等。
综上,可以看出,Body Controller Front的设计思路却与传统车厂的设计思路不同,如此高的硬件集成度、对应的软件复杂度、网络架构设计甚至零件的生产和制造都存在巨大的挑战。这应该引起传统汽车人的反思,是不是我们被限制在了某种已定型的思维框架内,是不是固守着车规级零件神圣地位的旧态思想,是不是以为汽车永远是汽车,未着眼于更高维度来看待汽车开发这件事?
资料引用:
文中部分技术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Ingineerix发布于的youtube视频,视频连接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CHC2cw0v0。
【汽车小将】是一个汽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平台,旨在提升汽车相关知识和原理的科普程度,从而推动国产汽车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