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朝天门、千厮门,重庆还有这15座城门你知道吗?
说起重庆城门,我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等有名的地方,其实古重庆有城门九开八闭共十七道,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它们环绕渝中半岛近八公里,将重庆市区三百六十度全面防护。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城市改造,陆续拆埋城墙门,仅通远门、东水门留存下来,2012年、2013年、2017年人和门、太平门、南纪门相继得到发掘,至今共计五座城门留存至今。我们所熟知的朝天门、千厮门等其实城门已经消失,只是渝中的多处地名仍以城门命名,可见重庆的城门已然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通远门:六百年矗立,三次血泪”
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处于城市正西面,是重庆唯一的陆门,也是通往外地的陆路起点,故称“通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乱动荡,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登上通远门,可以看到城门下手执兵刃和盾牌英勇抗争的战士,城门上举着石头正要往下抛掷的抵御者,还有墙上浮雕所展现的激烈战争场面……这些雕塑和城墙似乎拥有时空穿梭的能力,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昂而又残忍的年代。
重庆通远门自建成以来有过三次血泪史。第一次,张珏死守通远门: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6年攻入临安南宋灭亡,1278年强攻重庆,守将张珏抗击元军,血溅通远门,重庆失守。
第二次,张献忠率众60万强攻通远门: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众围攻重庆,经过6天激战攻城不倒,还是偷偷取路浮图关才攻入重庆。入城后,张献忠大肆杀戮以泄愤,城中男女皆断右手,百百姓惨烈不堪回首。这一场战争,由于死伤过多,使通远门外七星岗一带由此成为“乱葬岗”,到现在重庆人在划拳行酒令时,还有“七星岗闹鬼”一说。
第三次,保路运动:城内晚清守城官兵和城外革命党人的战争一触即发,重庆同盟会员成功买通守城炮队校官,卸掉通远门上大炮炮拴,并将门锁砸开。如此,通远门为辛亥革命让开大道,重庆兵不血刃,宣布独立。
“东水门:两次大火,烧不尽昔日繁华”
建于明代的东水门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向北,它是除通远门外重庆仅存的两道古城门之一。东水门城楼依山而建,城门斜向而开,与长江并行,故称“东水门”。东水门曾是人们渡长江去往南岸的要道,也是外地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字号、货栈林立。从这里进城,可以直接到道台衙门。往西走一点,就是重庆府衙、巴县县衙,办事方便。此外,各省来的客货船,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满载“苏货”的船多在东水门外停靠。经营南京、上海的江南丝绸、各种小百货的店铺设满了大街小巷,琳琅满目,好不热闹。
但是就如同人一生的命运一样,总不会一直都是繁花似锦一帆风顺的,东水门也曾遭受过致命的“打击”。据史料记载,这里经历过两次大火:1894年7月25日,重庆城东南发生一场特大火灾,火龙猛蹿,燃烧达十五小时,道门口、打铜街、状元桥、陕西街全被烧毁,东水门惨遭一劫;1930年3月14日,东水门地区再次骤发火灾,大火来势凶猛,延烧铺户达1000余家,损失惨重达1000万之多。
不过万幸的是,在经过两场大火的洗礼后,东水门劫后余生,周围的大片明清建筑群多数被保存了下来。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庆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还偶然发现了湮没于下洪学巷东水门危房群中的湖广会馆。
现在,东水门的旧迹已经荡然无存了,只有那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东水门老城墙作为重庆历史的鉴证,醒目地矗立在那儿。城墙下的旧木房被改建一新的黑瓦白墙的仿古建筑所替代,四周是开阔平坦的滨江公路,不远处是新建的湖广会馆。虽然古迹已不在,但是昔日的繁华仍在东水门延续。
曾经的老重庆城门还有储奇门、金紫门、汇川门、觐阳门、东升门、问津门、金沙门、文星门、镇安门、永平门、嘉陵门等。小时候听爷爷奶奶哼过这样一首童谣: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太安门……长大后才知道它的名字叫《重庆歌》。
城门是一个城市的耳目,城外的人与物皆从此入;城门是一个城市的口舌,城内的情与景都从此出。因此,也就懂得了这首童谣为何取名“重庆歌”,而不是“城门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