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础知识(5)

转:龙韵龙行天下的博客作者:梅花欢喜漫天雪A

三、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前已介绍了“平仄”的概念,并且介绍了“平仄相谐”要素的基本规则:对联联脚字应该上仄下平。本讲再介绍对联声律的另外两个重要规则:句脚平仄规则和句中平仄规则。

1、句脚平仄规则(非考核内容):
在多分句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句脚平仄应相反。单边句脚的平仄应尽量做到“两两交替”。例:

  堂堂正正做人,纵使清贫亦富贵;(平仄)
  认认真真干事,虽无壮举也英雄。(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2、句中平仄基本规则
(1)“两两交替”规则
  汉语两字词居多,3、4字词相对较少。对于两字词加上个别单字词组成的联句,句中平仄的基本规则包括:

  1)单边平仄两两交替,同时可以“1、3、5不论”,但必须“2、4、6分明”。
  2)避免在下联出现三平尾,大忌。
  3)避免在5言联下联出现“仄平仄仄平”,7言联下联出现“仄仄仄平仄仄平”,这两种格式被称为“孤平句”,大忌。
  4)上下联2、4、6偶数位平仄应相反(如相同称为“粘律”,也是禁忌)。
5)节奏点不在偶数位的联句,平仄规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1、3、5不论,2、4、6分明”可理解为单数位上的字可平可仄,偶数位上的字必须平仄交替。注意:此规则不包括3、5、7等单字数联的尾字。

  例: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 兵(仄仄 平)

  春来眼际(平平仄仄)
  喜上 眉梢(仄仄 平平)

  春促山河变(平仄平平仄)
  人描 天地 新(平平 平仄 平)

  冬去山明水秀(平仄平平仄仄)
  春来 鸟语 花香(平平 仄仄 平平)

  风似剪刀花似锦(平仄仄平平仄 仄)
  雨如 银线 柳如 烟(仄平 平仄 仄平 平)

  “三平尾”必须纠正。病例:

  富随科技户
  福伴文明家(平仄平平平,须将“文”换仄声字)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平平平仄平平平,须将“迎”换仄声字)

  “孤平句”必须纠正。病例:

  爆竹传吉语
  腊梅吐异香(仄平仄仄平,须将“吐”或者“腊”换平声)

  辉煌长创人财旺
  锦绣又添事业兴(仄仄仄平仄仄平,须将“又”或“事”换平声字)

  “粘律”也必须纠正。病例:

  风和日丽花争艳
  山青水绿鸟竞歌(青-和、绿-丽粘律,此例应调整为“水绿山青”)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联句在朗读时基本上是两字一停顿,这就是“音步”或“节奏”的概念。每个节奏的重音是第2个字(称为节奏点)。“2、4、6分明”就是要求节奏点必须有平仄交替。

  并非所有的两字词联句节奏点都在偶数位,例:

  欣 文坛喜溢
  看 艺苑花荣

  经世上几番风雨
  看 人间 别样春秋

  这种节奏点不在偶数位的联句,可以将第一个字的平仄忽略,只考察后面的双字词汇的平仄情况。如上面第一例应将后四字看成一个4言句,第二例将后面六字看成一个6言句。

(2)“节奏点交替”规则(非考核内容)
  如果联句中有3个字组成的词汇,或者5个字的成语、成句,则无法做到两两交替,此时须将这些单字数的词汇、成句看成一个节奏,节奏点的平仄应尽力做到句内交替和上下联相反。其中句内交替可以很灵活,不要求每个节奏点都必须交替,可以类似句脚平仄规则两两交替,还可以根据联意需要更为灵活地处理。在这种灵活的句式中,甚至三平尾也被允许。例: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
  大地 回春 新千年 更看 九州风云
  “老百姓、三个代表”均为连续仄声,但属于不可换字的惯用词汇,此类联句中,“新千年、九州风云”这样的三连平(三平尾)也可以不计较。前四个字也可以看成一个节奏。

  是姓“社”,还是姓“资”?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
  要防“右”,更要防“左”,以“百年不动摇”去力行。
  此例上联“社、资、于、断”有交替,但是下联的“右、摇”两个节奏点没有做到和上联相反,作为有专名、成句入联的特殊例子,仍然是允许的。

  使用偶数位没有平仄交替的4字成语或惯用词时,可将整个词看成一个节奏。如上例的“三个代表、九州风云”。再例:
  三吴明清 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 五湖四海
  千载华夏 不二地 市肆双雄 来朋万国九州

  春夏秋冬八百标兵四十年电波荧屏荟锦绣
  东西南北 数千志士 九万里雄关漫道 铸辉煌
  此例上联节奏点除联脚外,全是平声,这种情况极少见。在主题思想明确、词义表达通畅的情况下,也是允许的。应对这类联句的要点:对句节奏点和出句节奏点平仄严格做到相反,使整副联作的平仄求得整体平衡。

附:关于“平仄”问题的一个重要说明:

古汉语中有部分汉字的平仄归类和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的平仄归类称为“古声”或“古韵”),因此在前人的对联作品中,有些字用“今声”(普通话)来判别是不合声律的。今天仍有使用古声创作对联的情况。近年在大部分正式征联大赛中,都允许使用古声。使用古声一般要求注明,并且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

(0)

相关推荐

  • 【课堂讲义】楹联知识讲座(一)

    [课堂讲义] 楹联知识讲座(一) 汪培勇 一.楹联的基本规则: 1.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 ...

  • 关于对联,你究竟知道多少?

    开门见山地说,头条上很多对联真是牛头不对马嘴! 当然,我反复强调我也还在学习对联相关知识,所以文中肯定也还有纰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就我所学到的,对联起码得包含以下这些点: 1.仄起平收 这是最 ...

  • 对联写作第十三讲:对联格律及马蹄韵四。

    [平仄相谐.节奏相应] 前面介绍了对联"六要素"中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对联形式结构方面的两点要求,即;    字句对等,和内容相关. 这一讲我们将介绍对联"六要素" ...

  • 【课堂讲义】对联的主要特点和禁忌

     对联的主要特点和禁忌 杨衍忠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国粹.从广义上讲,对联属于诗的范畴,要求对仗工整,平仄谐调,因此学习诗词格律对于写好对联至关重要.事实上,对联在最初就 ...

  • 对联基础知识摭谈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素为 ...

  • 对联基础知识(16)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6)作者:散漫斋主 明.清对联之繁盛,当然有许多原因.我想,大抵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文学史的角度,从文学发展.演进的过程看.这一方面,我比较赞同台湾学者南怀瑾和吉林大学赵雨 ...

  • 对联基础知识(15)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5)作者:散漫斋主 我想,在没有掌握确切的.无可争议的资料的情况下,似乎并没有必要去认定哪一副对联是"第一副"什么联,哪一副又是"第一副&quo ...

  • 对联基础知识(14)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4)作者:散漫斋主 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肯定:成熟的对联应该是产生于唐代.但这并不是说现在所发现的唐代的一些诗歌等作品(包括联句.题于门的诗歌等)中的对偶句都是对联.因为我们 ...

  • 对联基础知识(13)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3)作者:散漫斋主 还有人把唐代人作诗时的联句作为"楹联"或"联语".如<中国楹联报>总251期孙皖樵先生的文章<颜 ...

  • 对联基础知识(11)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1)作者:散漫斋主 第二节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刘叶秋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对联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对联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单音个体的汉字,使它的 ...

  • 对联基础知识(10)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0)作者:散漫斋主 此外,还有人从对偶是汉族人的审美意识.思维模式及汉语的表述特征等方面讨论对偶和对联. 湖南岳阳的童山东在<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对联基础知识(9)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9)作者:散漫斋主 俄语中有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中国汉字",其寓意则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

  • 对联基础知识(8)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8)作者:散漫斋主 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1999年7月13日给我的复信中说: "楹联的产生,从思想上讲,由于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不对仗,即 ...

  • 对联基础知识(7)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7)作者:散漫斋主 以上是第一个方面,即思想内容方面.此外,还有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外在形式方面.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9月有高玉的一篇文章--<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