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红叶2-2-中国饮食文化-味道与营养【含音频】
05
—
中国饮食的味之“道”
依然分享香鲜之道,刚讲到就是在中国人观念里,要一个东西好吃“香”就要用火来烤、炸、炒;如果要“鲜”,最好是炖、蒸、煮等用水的方法来做。其实在中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香和鲜也在整个中国饮食口感里,有很优长的历史。任何一个词汇,只要涉及到“道”的时候,就有深刻的意义。
味道平常只是在用,没有想到其蛮深刻的意思。味道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味指的是食物的本性,舌头能尝得到的。而“道”是接近于艺术的一种提法,是指内心的感受。味道这词平常讲起来没什么文化,细细琢磨,很有文化。味道是中国菜所独有的。当前最提倡的西餐或说是最有横盛的西餐就是法国大餐,据考证法国大餐来自于中餐。因为法国大餐的烹调,得益于意大利公主下嫁于法国,而意大利公主的饮食则得自于马可波罗在东方的往来。实际上其中是有联系的,西方人传统对于吃是带着愧意的,在《大不列颠全书》里说有愧疚的,觉得对食物实在做得不好了。西方人觉得自己对食物不够尊重。而东方人指的东方叫中土,是很注重自己脾胃,而西方属于金。比如从饮食食色里来讲,在表面上讲东方人注重的是食,西方人注重的是男女,这跟东西方的文化有关系。
实际上说到男女实际上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在养生方面男性最主要的是保护金气,并不是保护脾胃。女性养生的时候,最主要要保护脾胃。
金不独指肺,如果金是指肺的话,在《黄帝内经》里有说,说到阳明经的时候如果按照正常的推理的话,应该叫阳明造土,可是看到的却是阳明造金。这说的有点远了,回来刚才讲到东方人因为是中土,在五行里胃对应的是土,所以中国人对于肠胃尤其是胃的这种保养,是认为在饮食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源泉。而东方又带着木气,而木气要克土。
更加加重了东方人对于“土”的热爱,看皇帝衣服都土黄色的。东方人崇尚的是黄色。而西方人崇尚的是白色,结婚的时候都是白色的婚纱,白色是西方的,西方属五行中“金”,西方和白色对应的;东方和绿色相对应,而中土又是黄色,因此偏绿色/偏黄色,是东方比较崇尚的一种颜色,绿色代表“木”毕竟是克“土”的。
06
—
味道VS.营养
而从味道和营养来讲,味道是非常模糊的,是感性的,不可以定量的;而营养却可以做到很精确,很理性。因此可以大范围地推广营养,却不可以大范围地去体尝到味道。味道完全是一种身心的感受,是一种静下心来的一种“贵族”的体验。【茶道也是如此】
西方人虽然对营养有些高层次的讲究,但与中国的“味”的讲究来比,营养毕竟属于谋生层面的,而中国人对于“味”道的追求,是属于艺术层面的。谋生科学毕竟不等于艺术。【茶道也是如此】所以当在计算着有多少的卡路里,多少的什么氨基酸,多少比例蛋白质的时候,其实食物就远离了“心性”。红叶老师说随时要贯彻“我生不弃”的思想,其实中国人现在对味道存在着些遗忘的倾向。这种对“味之道”的遗忘其实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比如在《三国志》里,曹操说“鸡肋”的时候,原文记载叫“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史书上的注解:“食之无所得,弃之殊可惜”。但令人深省的是这句话后来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把“无味”和“无肉”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子就整个把饮食层面上味道的问题给打乱了。饮食的层面上除了谋生之外,还有游戏快乐和艺术享受。
这中国人讲“吃”绝不是把其当吃饱来吃,吃饭本身跟谁一起吃,在什么样氛围里去吃,然后,吃一些吃不饱的但很有意思的东西。中国人很有追求的,比如吃瓜子儿,比如吃鱼头,比如吃羊蝎子,比如吃鸡瓜子鸭脖子等等都是吃不饱,但很有嚼头的。
这些吃的东东为什么都是在中国发展出来的,其背后有一个很深刻的社会动机,就是很早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把“吃”提升到了一个追求口腔快感,追求心灵快感,追求眼睛鼻子快感,而不仅仅追求吃得饱的一个境界了。上一次聊过关于苏东坡吃河豚的事儿,苏东坡盛赞河豚之美,有人问他,说,“其味如何?”苏东坡说,“值那一死!”当时记载这部书叫《能改斋漫录》。作者对苏先生的评价是,由“东坡之言,可谓知味。”
另外还有个苏东坡的轶事说:苏东坡和友人相遇于某地,俩人在路边吃汤饼,汤饼就是宋代对于面条的叫法。因为这汤饼味道,非常恶臭,友人置箸而叹,就是把筷子扔下在那叹气。苏东坡很快吃完,并且玩笑地说:“你还要去咀嚼这些食物吗?”可见苏东坡是胡乱把这面条吞下去的。跟前面例子进行对照,可以领会苏东坡吃河豚,是在赏味;吞面条是在谋生(充饥),判若两人,完全是两个层次,两种心境下的作为。
可以更明确地理会味道和谋生,味道和营养的区别。就是说苏东坡是个很明白的人,知道该享受,让自己感官享受舒服的时候,就沉下来好好去享受,就算是河豚要吃死人的,也要去享受。但是当他要吃饱的时候,他可以立刻放弃对美味的追求,直接把这很难吃的面条吞下去。
07
—
药食同源,并非“良药苦口利于病”
这也说明了苏东坡作为一个哲学家,其实真的是很明白事理,很拎得清。像《老子》里也有这样的记载,说“圣人为腹不为目”,说圣人为自己的“腹”指的是内心感受,不为“目”指的是表层感受。也就是说圣人都追求自己内心体验。还有弘一大师所谓的“执象而求,咫尺千里”,不是仅仅看到表面的象,而是要看到内部的理路。这对中医也有很多启发。比如说中医生看古代的医案的时候,把古代医案的药物,按照原来剂量和原来煎法,煮了以后,那口感非常好,不像现在中医开的药,口感是非常恶劣的。很多人说,吃了中药以后马上就吐了。
以前的中医中药,有些煎出来很好喝的,因为药食同源,确实很好喝。一个是对其病机的把握,很切合这病,当其需要这味道时,就会觉得这味道是很悦目的,很愉悦自己心灵的。另外一个其剂量的把握上。所以有句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话可能是有问题的,这话也是个教学版,是教育孩子用的。其实真正好的东西,一定是不会让其难受的。至少这良药应该对其受用者内心要产生一种亲近感。怎么样去亲近感,怎么样去亲近人的内心呢?首先就是要口感舒服。为什么堆砌药物不讲口感,让中药没有享受性的吃法,一般把它称作药奴。
对应到吃上面就是饭桶,饭奴了。“食奴者,饭桶也”。就是说吃东西只是把其塞下去而已。可以像苏东坡一样,偶尔因为肚子饿了塞一下;但是如果一辈子每一顿饭,都这么塞下去,那么是实在太可惜。偶尔也不妨去享受食物中间美妙的味道。所以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因为一说话精神就分散了,就享受不到食物的美味了。当内心的气不往内收敛时,就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味了。
08
—
节气和饮食关系
其实很多节气对饮食和人体关系很密切,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夏至一阴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人的阳气到顶点了,阴寒之气,收敛之气开始显现。所以经常能看见的,夏至那一天有的人会莫名其妙地出现腹痛,肚子疼。或者有的人晚上做梦的时候,会梦见故去的人都是一些阴气的表现。夏至这一天应该吃些偏温热的食物,比如鹿肉、牛肉、羊肉。古人对于夏至和冬至,有两种不同饮食的指导思想提法,叫“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的时候吃馄饨,夏至的时候要吃面。吃点馄饨,不是吃点肉,带馅的东西,实际上都会伤胃的。当胃阳气足够的时候,才能吃这些容易伤胃。因为冬至那一天一元复始,阳气开始萌动了,可以消化一些难消化的东西。那为什么馄饨难消化呢?因为剁成馅以后,在口腔里停留时间不够,按照现在说法就是和唾液淀粉酶的搅拌不足够,直接掉到胃里面,会撞击胃粘膜的。所以有胃病的人是不能够吃带馅的食物。
夏至那一天表面上很热,但是夏至天其实阴气已经开始启动了。反而不能吃带馅的东西,避免不能消化。所以可见中国人的生活是太考究了!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要接触水,水是寒的。因为端午那天的阳气比较旺,不一定温度很高。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粽子是米做的,面热而米凉。如果脾胃不好的人,应该多吃面食,少吃米。红叶老师曾见过有的大夫给病人治胃病,治到一定程度以后,给病人提个要求:一年之内不动米,就能去掉根儿真能好。所以肠胃不好的人,多吃点馒头,烤馒头片更好,这阳气是比较足的。
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可以问问身边的人,很多人半夜里都会突然醒来,基本上都是因为口渴而醒。这个口渴确实是因为阳气上升了,九九重阳节,秋高气爽的日子适合登高,因为高处不胜寒。还可以把别的节气放在一块儿来看更有意义。
比如立春这一天现代人都容易上火。尤其老年人在立春这天容易心脏不舒服。因为立春阳气上升的时候,容易扰动人的心火。因为心是属火的。这时候经常让一些老年人在晚上临睡的时候,吃一丸同仁堂的安宫,牛黄清心丸,就能够避免这一年内心脏病的发生率。
还有冬至这一天,古人特别注重冬至,说“冬至如大年”,冬至又成压岁。在江南的很多地区冬至要做一些米丸,面热而米凉。宋代一些记载说冬至这一天要吃赤小豆粥。冬至煮赤小豆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就说冬至这一天如果吃了赤小豆煮的粥,一家人团聚着来吃,能够避免这一年的瘟疫。因为冬至这一天,一阳升起来。要用一些偏阴寒的东西,从五行来讲,要用些入肾的东西,“豆”就是肾之谷。因为赤小豆能够贯通人的心气,把心气和肾气能够贯通起来,叫做水火既济。这样的话人就会抵御到外界一些疫气。所谓的疫气都是能量很足的东西,如果心气张扬在外的话很容易沾上疫气,瘟疫的疫气。
所以就是对于每个时间点上的饮食特别敏感。因为天地气机在这些时间节点上不同表现。立春也好,冬至也好,夏至也好,重阳也好这些时间节点是要过一个节的。
09
—
风水、节气和穴位是同一个东东
在三个不同层面上来贯通到一起的东东,就是穴位、节气、所谓的风水,这三样都是不同层面的同一个东西。
可以说“穴位”就是讲人体气血层面的风水和“山河湖泊”。“风水”讲的是山河土地层面的“穴位”。“节气”讲的是时间层面上的风水或是“穴位”。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时空一体观,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其间是可以被互相转换的。例如可以拿时间来做药,也可以拿空间来做药。
很常见比如说有很多朋友在北京时过敏性鼻炎很严重,而去了海南后,不用吃药就好了。也或者说,这个人过敏性鼻炎冬天很严重,但这季节没法给他治疗,等到特定的某天,比如到了冬至或夏至,就可以用些药物稍微推动一把就好了。
包括中医的三伏灸法,三九贴法等都是同样的概念。所以时间/空间实际上都是药物,只要善于运用。运用得当就是大药,一定是大药,但是用反了也很危险的。
10
—
酸味-胆-胆经用乌梅汤保护
说到饮食中国古人很注重酸味的,包括醋的酸味,和乌梅的酸味。南方有道名菜叫作响油鳝糊。正宗做法其里面酸味,应该是乌梅汁儿勾出来的。因为乌梅是入胆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能够保护胆囊。胆囊的胆汁能够解油腻。从中医角度来讲《黄帝内经》有句话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就是说对十一脏的约束都是靠胆来进行的,把胆保护好了,能够救一个人的命。从临床上来看保护好胆或保护好胆经,用好乌梅汤就能够预防很多肿瘤。梁冬同学说他的朋友中里巴人老是说要敲胆经。
如果不愿意敲胆经,可以喝乌梅汤,乌梅汤可以保护胆囊。《伤寒论》的乌梅丸就是很好的治疗胆囊病的经方名方。但是比如说乌梅也要有时间节点。腊冬梅花开,古人记载说,“梅花于冬而熟于夏”,冬天开花,夏天成熟。这果实就是得木之全气。春天对应的木,夏天草木又很繁茂,所以乌梅果实得到的木气生长的完全气息,在五行里肝胆也是属于木的。所以要用乌梅汤来保护肝胆。因为它能得到春天的整个完整春天的木气,所以它对于身体的“木”即肝和胆,尤其是胆的滋润和保护作用就很强。
乌梅汤可以治疗很多的,跟胆有关的疾病,包括胆结石的疼痛,排石不行,但是其止痛效果却特别好。但是乌梅汤的做法上也有一些诀窍的。传统的乌梅汤至少要包括乌梅,要包括甘草,要包括桂花,另外还要包括洛神花。洛神花是现在能够在茶叶店买到的叫玫瑰茄。为了口感,还要加些像柠檬,鲜柠檬汁儿,再加一些蜂蜜/冰糖。而且在做法,先后上也有区别。还要加加山楂,炒山楂。这是传统乌梅汤,保持它的口感好。而且要炖六个小时以上,才能出那种好的味道。不是老说吃火锅,要酸梅汤解油腻。
古人把调味儿品做了个排序,第一是盐,第二就是梅,叫作盐梅。所以有些梅子还有一点盐,拿盐裹着来做的。在福建就有个习俗或者说有个土办法来治疗孩子肚子疼,就含一个盐梅往往就能好。
11
—
从盐到茶再到优雅
盐的确是五味里面之首,咸味是五味之首。怪不得在中国古代,盐的生产和经营是属于政府垄断。除了贩盐以外,贩茶也是政府垄断。“茶”代表的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可以为了“茶”去打仗,茶马古道的很多战争,都是因为“茶”引起的。主要那时代的人们油腻太重了,要用茶来剐油,所以刚刚讲到似乎是信手拈来,又觉得是能够融会贯通。实际上传统的很多东西,是因为自己丢掉了。
红叶老师自己看到范增先生写的艺术方面的著作,看到一句话,非常地让人觉得有启发。范增先生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确实发现了传统文化有很多需要抛弃的地方。”这种需要抛弃的东西,就是对于儒家过度刻板化所造成一些道家思想的丧失。这种改变是需要去做的,但是“五四运动”却带来了一个不符合客观的方法,就象给孩子洗澡一样,洗完澡以后,应该把这个孩子留下,油泥倒掉。当时就是连孩子和污渍一块儿给倒掉了。这个比喻很好,现在又再把“孩子”捡回来。这就是《国学堂》节目的要诣。每一种文化尤其中国文化都有其尊严性,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在为其文化尊严在战争。文化沉淀可能太厚了,一百多年来的糟蹋,很多人没有了心疼。
古代的侠客要显示手中利刃的时候,总是要把剑随手插在小溪中,自己静坐在一边或品品茶,听听笛声,看着上游下来一片树叶,经过这利刃以后,树叶被轻松地分解成两半,目睹这一切的人没人怀疑这宝剑的锋利。不会像现在老想着要拿壮汉来劈竹子,费力不讨好,除了蛮劲儿,跟美没有搭界。古代人真的是很优雅,很优美。
梁冬同学想起当年古龙在形容一个人的刀如何快而且准的时候,他说,这里放着一本书一刀切过去,把第三十五页切了出来。梁冬同学喜欢古龙,就是古龙在描述中国古代侠客时,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艺术性,真的叹为观止。
说回美食,传统文化实际上有其特殊的一种语言体系。一直在探讨这语言体系,来试图探讨了以后,进入其语言系统里去,达到一种美的状态。
12
—
土不及之年该注意如何饮食
从五运六气的角度上来讲,这一年【2009】是属于土不及之年。作为一个医生,医药工作者,也作为一个美食钻研者,红叶老师说所谓的土不足之年,主要反应的问题并不是说脾胃就一定要弱,只是说明脾胃可能会出现不平衡。
这样的话对中国人来讲,在选择饮食的时候,第一,因为是土年“土是克水”的,因此不能让水气太旺。一定要正确地饮水。第二,要吃些温热的东西,至少是性平的东西,不要太贪于寒凉。第三,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早餐。因为早餐是阳气萌动的时候。早餐不要太过于像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大量的奶制品,其实很多中国人身体是接受不了的,只是现在各种媒体一宣传以后,大家都在崇尚这思路,很多人早餐在愣吃奶制品。
生扛,是有害的。从动物蛋白来讲,牛肉是属土的,可以适当多吃些牛肉,可以多吃点面食。而猪肉属水的。相对来讲,多吃些牛肉,少吃猪肉,少吃海鲜。但是要吃也可以,一定要在有主食的情况下,尤其有面食的情况下来吃。少喝冷饮,尤其女青年不要穿露脐装,露背装,露腰装。露脐实际上是把丹田(神阙穴)露出来,露腰实际上是把命门露出来,这两者受寒都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子穿的话为大夫创造了无数的病人。
实际上很多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创造病人。比如空调的产生容易伤皮毛,伤肺气,就伤到手太阴肺经;冰箱的产生吃了大量的冰食,容易伤到足太阴脾经。这样子人身上的两个根底都伤到了,再加上有灯泡的发明,可以晚上十一二点/一点钟都不睡觉,伤到了阴血。所以现代人很可怜的。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可以去享受现代科学给带来生活便利,但是一定要看到这些生活便利以及生活科技,给带来身体的本质性伤害。要是不明白的话,那就成为一个很可怜的现代人了。
[下一集]:国学堂--梁冬对话红叶3-中国饮食文化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