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私桥”谈《子不语》及其他
2009年8月的某一天,我来到了云南省的建水县——一个云南之南的边远所在。建水是一座古城,这天,我在建水的街上转悠,看到一座现在已经做了酒店一部分的古建筑,是当年城隍庙的旧址,在它的前面,有一座象征性的小石桥(因为桥下面已经没有水了),桥的旁边,墙上写着这小桥的来历,原来它叫做“受私桥”(很奇怪的一个名字!),还写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建水朝阳门(本辑图片摄于2009年8月)
临安府张大和李二是好朋友,李二家中贫穷,向张大借了几百两银子去做生意。几年后连本钱都亏完了,不敢去见张大。张大等了很久没等到李二还钱,刚好他嫁女儿要用钱,就去催李二还债。谁知李二假装不知道,两人大吵起来,引来很多乡邻围观。两人各执一词,又没留字据,张大气不过,说:“你明天要敢去城隍庙发誓摸钱,我就作罢。”因为大家都相信城隍神最灵验,在神前煮一锅热油,放一个铜钱在里面,有理的人去摸钱手会没事,理亏的人手就会被烫伤。第二天果然去庙前油锅摸钱,李二伸手去把铜钱摸了出来,手安然无恙,这样大家都说张大不对,张大也没话可说了。后来,李二改做别的生意,又过了几年赚了钱,于是连本带利上门找张大还钱,张大说,我们已经绝交了,不收。两人再三推让,乡人出主意说:既然这样,庙前的木桥已经腐坏了,不如就用这钱改成石桥吧。大家又问李二:“为什么原先你敢冒险去摸油锅?”李二说:“我那时身无分文,承认了也没钱还,所以先到庙里去祈祷,说发财后再来报答。没想到神灵答应了。”大家都笑了:想不到城隍爷也接受你的私请啊。于是就把这条桥叫做“受私桥”。
建水文庙
这个故事出自清代袁枚撰写的《子不语》一书里。这里说的“临安府”,指的正是现在的云南建水县,因为建水以前的名字就叫作“临安”。其实大家更熟悉的“临安”是现在的杭州,《子不语》的作者袁枚就是杭州人,他在该书也有多处提到了杭州,但他都是直接称作“杭州”。因此,这“受私桥”是在建水无疑了。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中国禁毁小说精选百部”中的一部,后来我从惠州的图书馆借得一阅。“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即“孔夫子不谈那些神神怪怪的事情”。从书名便可得知该书写的是“孔夫子不谈”的东西,也就是“神神怪怪”的东西了。
建水双龙桥
袁枚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他在《子不语》中写的尽管是“鬼故事”(全书共一千零数十篇),却娓娓道来,很吸引人,就像我们小时候在老家农村,夏夜里,榕树下,围坐听老农讲的那些乡野故事一般,让人入迷。如前述《受私桥》一则,语言极精炼,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正如鲁迅说的“屏去雕饰,反近自然”(《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人,和他年代接近而且同样写鬼狐仙怪类型笔记小说的,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聊斋志异》由于种种原因被宣传、拔高得家喻户晓了,反而掩盖了它的本来面目。其实,我觉得这几部书都有相通之处,它们并不在于“揭露”了什么,“批判”了什么,即使是被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志异》亦是如此。其实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早就提到:“《聊斋志异》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它们只如邻家老农讲的乡野鬼故事,娓娓动听,“和易可亲”,让人入迷。咱们小百姓,才不管什么崇高的意义,不管它揭露什么“统治者的黑暗腐败”,抨击什么“儒家道统和科举制度”(《子不语》导读)呢!我们爱听爱看的,就是孔老夫子不谈的那些“怪力乱神”,那些会在乡野民间口口相传,让人听之不厌的狐鬼故事呢。
建水城里的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