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十七:抛砖引玉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四员大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机谋。

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与己不利。他首先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军逃跑,唐军统帅曹仁师见—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黄肌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还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

张、麻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他们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硖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绝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唐军络绎不绝,进入谷中,艰难行进。黄昏时分,只听—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

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人。曹仁师早就轻视契丹,接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过峡谷,赶往营州。

不用说,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0)

相关推荐

  • 五次背叛:数万契丹大败五十万唐军,终究迎来了安史之乱

    有唐一代,北有突厥,西有吐蕃,南有南诏,东有契丹,战火连绵,无有休时.煌煌大唐宛如一头雄狮,被群狼环伺,纵凛然无惧.所向披靡,却也遍体鳞伤.流血不止.而看来最为瘦弱的契丹,时而为犬,时而为狼,降而复叛 ...

  • 鲜为人知,安史之乱前六十年,这场叛乱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起点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中国的历史一大转折点,它不仅中止了大唐盛世,并且导致了后来五代到宋朝数百年间中原面对北方游牧和渔猎民族的被动局面.而少有人知的是,早在安史乱前六十年,唐朝东北的一场地方叛乱,就埋下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0讲:攻战计(三)

    <三十六计>讲义第10讲:攻战计(三)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攻战计之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抛砖引玉"和"擒贼擒王" ...

  • 李尽忠之反(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一)

    万岁通天元年夏五月壬子(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唐.叛军攻陷营州,杀死都督赵文翙. 李尽忠是孙万荣的妹夫,他们都居住在营州城边.赵文翙为人傲慢而固执,当时契丹发生饥荒, ...

  • 薛婆失利契丹(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三)

    当初,营州都督治所设在柳城,以镇抚奚和契丹诸部.武则天时期,营州都督赵文翙执行政策失当,柳城被奚.契丹攻陷.此后,营州治所就寄居在幽州东部的渔阳城.当地有人传说:"靺鞨.奚.霫等部落非常希望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二十七:假痴不癫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康熙帝即位时才11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二: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三: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四: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五: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六:声东击西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七:无中生有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八:暗度陈仓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九:隔岸观火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