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残墙,一座丰碑
永定新闻网讯(苏红艳)张鼎丞(1898年~1981年),福建永定金砂乡西田村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福建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省长,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28年6月底7月初,张鼎丞在永定领导了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农民武装暴动。永定暴动发生后,他家的房子就被国民党军队烧毁,只剩下厨房边的一段宽约1米、高不到2米的残墙。新中国成立后,乡亲们多次建议张鼎丞重建房子,张鼎丞都没有同意。1964年8月,永定暴动纪念馆的负责同志写信给张鼎丞的侄子张定安,告知准备重建张鼎丞的房子作为纪念馆。张定安将原信转给张鼎丞。张鼎丞回信说:“我过去在金砂住的房子,根本不应该考虑重建。……一个革命者应当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服务,绝不可为少数人服务,更不可为自己服务。任何时候都应当以大多数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家乡人民遵从张鼎丞的意见。
1898年12月,张鼎丞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呱呱坠地。他8岁上小学,后在亲友的资助下断断续续读完了高小。1920年,他到上杭县丰汤励勤学堂当义务教员,在五四运动思潮影响下,他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1924年,应家乡父老的一致要求,张鼎丞回乡担任金砂公学校长。在他的领导管理下,金砂公学很快成为永定一所著名的学校。
因为金砂地处城郊,这里的土地几乎为地主和富农所有,地租往往在收成的七八成以上,贫雇农往往辛苦一年却食不果腹。为了生存,他们只好借高利贷,而高利贷利息又基本在两成以上。在地租和高利贷的双重盘剥之下,金砂百姓基本没了活路。
1926年,身为金砂公学校长的张鼎丞虽不愁自己一家衣食,但看到家乡父老的困苦,他忧心如焚。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张鼎丞毅然奔赴广州准备报考黄埔军校或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但均因错过报名时间,只得返回家乡。后来他到和永定毗邻的广东大埔县保灵寺小学当义务教员。这里,张鼎丞认识了大埔县的教育督学饶龙光(实则中共大埔县委书记)。在饶龙光的影响下,张鼎丞逐步接受马列主义。1927年6月,张鼎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受党组织委派,他回到家乡,开始领导溪南一带的革命斗争。张鼎丞发展党员,建立中共溪南支部,创办平民夜校,组建“铁血团”直至策划和指挥了永定暴动。暴动结束后,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溪南土地革命,实现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保证了耕者有其田。
在张鼎丞的影响下,张鼎丞一家家族式地参加了革命。在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们家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母亲范达春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后病重不愈辞世,父亲在红军长征后遭敌人“清剿”杀害,时任永定县军事部长的弟弟范炳元头颅被敌人割下,另一个在白区做地下工作的弟弟张福智也遭敌人杀害。他的堂妹“红色小歌仙”“中国十大少年英雄”之一张锦辉,年仅15岁也被残忍杀害。
尽管自己居功至伟,家人也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张鼎丞始终不忘初心,从未曾利用职权为个人、为家庭谋取私利。他的大女儿张延忠嫁给王若飞的儿子王兴。1974年,张延忠和王兴夫妇两人都在江西工作。而张延忠的婆婆(即王若飞的夫人)李培之由于受“四人帮”的迫害,被关进监狱好几年。这位多病的老人出狱以后,住在北京,当时,她身体更加虚弱了,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而李培之只有远在江西工作的王兴这一个儿子,确实有不少困难。为了照顾婆婆,张延忠和王兴商量后,准备向组织上申请调回北京工作。张鼎丞知道女儿女婿想调回北京工作的消息后,马上找他们谈话,对女儿女婿耐心劝导,希望他们不要向组织提出回北京的要求。张鼎丞首先发问:“好儿女要志在四方。为了照顾妈妈,怎么连工作都不顾呢?你们的妈妈,党和组织上会照顾的。再说,现在有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也有家中有困难的,如果都要求调回北京,能办得到吗?我作为领导干部,决不能带这个头。”最后,张鼎丞语重心长地对张延忠和王兴说:“我们的心也是肉长的,并不是不要家庭和父母儿女的感情。我们牺牲一家的儿女情长,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家庭幸福!”
张鼎丞,一位大公无私、党性极强的共产党员,他还曾四次辞官。1945年,和粟裕互相谦让华中军区司令员职务;1955年,中央明确他当中组部部长,他建议让邓小平担任;1964年,请求不再提名他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让更年轻有为的同志来;1980年,积极响应和推动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主动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虽身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生前曾向中央要求,他逝世后不要搞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一切从简就好。1981年12月16日,从客家山乡跃出的千里马——张鼎丞的心脏停止了跳动。1982年1月1日,一架草绿色的“安二”型飞机,沿着“客家母亲河”——汀江缓缓低飞。他的骨灰,倾洒在这片他所挚爱的客家热土上。张鼎丞,魂兮归来。
直到今天,张鼎丞的故居也就是只遗留有一段历经百年沧桑,仍巍然屹立的残墙。这段残墙,吸引了无数后人瞻仰崇敬的目光。这段残墙,已经成了一座矗立在世人心中的巍巍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