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唐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唐氏名人与家训
唐仲友
唐仲友(1136—1188年),字与政,又称说斋先生,浙江金华人。莒国公唐俭第21世孙。绍兴甲戌进士,父亲唐尧封官至五品龙图阁朝散大夫,其兄唐仲温,1151年进士,兄唐仲义,1160年进士。和宰相王淮同乡,《勉斋集》等文章陈述他与宰相王淮有姻亲关系。
曾知台州。著有《六经解》、《帝王经世图谱》、《说斋文集》等。其刻书活动主要是南宋淳熙间(1174—1189年)知台州在临海时,所刻之书有《荀子》、《杨子法言》、《中说》、《昌黎先生集》、《后典丽赋》等。其中《荀子》二十卷,战国荀况撰,唐杨倞注。为唐仲友于淳熙八年(1181年)在临海台州任上所刻。此书为二十卷本,版式半页八行,行大字十六,小字双行各二十四。刻成后,人称“宋椠上驷”,赞其“雕镂之精,不在北宋蜀刻之下”。现日本尚有藏本,举为国宝。
唐龙
唐龙(1477—1546),字虞佐,号渔石,兰溪县城北隅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所著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年七十岁。少时师事章懋。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后历任陕西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太仆寺卿等职。嘉靖七年(1528),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任间奏罢淮西民户代养官马种牛,废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州、泰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感其德。调任左副都御史。又先后任吏部左、右侍郎,总摄铨事,人不敢干以私。十一年,陕西大饥,蒙古吉囊、俺答二部拥众自河套入陕西,延绥告急。龙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奏行救荒十四事,皆切时实惠。又用总兵官王效、梁震率兵击退入侵诸部。改任刑部尚书,任满加封太子少保,以母老请求归养。后又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调吏部尚书,因有边警,改兵部尚书,到边设防缉奸,敌远徙,加太子太保转任吏部尚书。未几有病,三上章乞休,以言过激切失旨,又因劾而被罢黜为民,舆出都门30里卒于旅舍。数年后,诏追复原职,赠少保,谥文襄。
唐汝楫
唐汝楫(1514~1597):字思济,自号小渔,明兰溪人。出身望族,其父唐龙,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官颇多建树,屡建军功,且有德政。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他利用父亲的名望与关系,依附严嵩,得以进士第一及第。授修撰,官至右谕德(或日太仆寺少卿)。仕至左春坊谕德,为皇太子朱载垕讲课。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唐汝楫被罢官削职。隆庆元年,皇帝朱载垕为平反,“特授奉常,宠赉银币”。晚年自称白云、紫霞二洞主人,终日与田夫野老对谈。万历二十五年卒,终年八十四岁。葬于灵洞乡八石溪行政村上尹自然村。著有《玉堂集》。唐汝楫能诗文,《明状元图考六卷》录其诗《侍恩荣宴》云:“万年天子宴蓬莱,五色云中宝扇开,青琐班随鹓鹭列,瑶阶韶行凤凰来。词臣上寿陈金镜,羽客来朝捧玉杯。白面书生无以报,惟歌天保答涓埃。”著有《小渔遗稿》。
据传:唐汝楫乡试卷在魁选,考官拆卷,见是唐尚书之子,为避嫌搁置一旁,与某监生之卷同委于地而汝楫之卷独悬于几端不坠。监场御史取而观之,爱其文乃抑置榜后。及会试,同考官郑廷鹄欲取唐汝楫的试卷为本房之首,主考官面有难色,郑廷鹄说:“吾宁本房只中彼一卷,岂有如此文字而不取乎。”于是被列为第十。郑廷鹄本欲将其策论作为范本刊刻出版,又怕被人嫌疑,未果。等到金殿传胪,郑廷鹄大喜,自言道:“我就知道唐汝楫的文章不会辜负我的希望。”唐汝楫闻之笑道:“零碎文字不必刻,只刻一篇大文字可也。”后果然如愿以偿。
唐彪
唐彪,清代人,字翼修,浙江兰溪人。作品有《读书作文谱》、《父子善诱法》。益力于学,时誉为“金华名宿”。
唐彪(1640~1713),字翼修,家住城中,清顺治十八年(1661)岁贡。自幼博览群书,曾求学于黄宗羲、毛奇龄之门。存心平恕,立论和易。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秉铎武林(杭州),课徒讲学”,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解职后,益力于学,时誉为“金华名宿”。
其所著有《身易二篇》《人生必读书》《读书作文法》《父师善诱法》等。
标点符号应出现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它的创始人是兰溪人唐彪。
《读书作文法》十二卷87篇,阐述文章概论和22种读书方法,从文章体裁、构思、立意、布局、修辞表达等各方面讲述写作方法,关于写作技巧即列举了37种。该书首创文章划分段落,并在古文“句读”基础上,首创了“圈点”,以及标注年号、国号、地名、官名等的专名号、着重号等标点符号,在中国语言文字史上作出了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万松唐氏家训十条
古圣贤垂教立言,班班典籍。即我万松唐氏广制家训十条,凡所以准人情而后风俗者至明且切矣。人苟能以心体力行,范围不过,则在宗族为循良子弟,即在乡党为端品正人。无如世风不吉,习俗移人名节稍乖,即身再扰贻口实,可不慎与。语云:子弟之率不谨,由父兄之教未先。倘不训而罚,不几与不教而杀者等耶!兹于族谱既成,特编家训数则,另镌谱首。词不必精深,惟切于目用身家以及关乎伦常风化者,俾人人易知而易行,凡我族人,各宜致意,女常力业,操勤谨于当躬,正已修身,树仪型于后裔。
1、敦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孩提知爱本诸良能,稍长知敬原于善,何以狃于习俗,顿失初心。为子弟者不知孝,当体父母生我之恩情,不知悌,当思长上待我之友爱,诚能服劳竭力,奉养无违隅坐徐行,恭让而不懈,则一门之内,和顺雍容,孝悌敦,而人伦斯重矣。
2、睦宗族
自古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异姓尚敦亲睦,矧同族之入而漠不之顾耶。务使视如一体,疴痒相关,庆吊必互相往来,缓急必互为通义。鳏寡孤独,必为之哀矜;困苦颠连,必为之照顾。能与祖宗济一日子孙,即能与祖宗免一日忧虑。若乃各顾身家,视同宗如秦越,甚则每因小事,辄起纷争,则怨积日深,其不视如仇敌者几希矣。书日:“以亲九族。”尚其念之。
3、力本业
士农工商,均有常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盖人有一定之胜境,不拘所肆何业,即随在可自致,立收其效。若乃既居于此,又慕乎彼,则此心一纵,遂不免怠忽其业矣,无何身人他歧,依然故我。业精于勤,荒于嬉。事虽勤于始,尤贵励乎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尚须自勉之。
4、慎交游
交接之际,不可不慎。正人入室,所讲者好话,所行者画龙点睛事。则子弟之所见所闻,即不得引入邪僻。不然,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况子弟之庸愚者众乎。语云: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丽泽求益,尚慎旃哉。
5、和兄弟
见弟之间,原称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与足,断不得隔膜相视者也。何今之人见识浅狭,或因兄弟弱于我,或因食口多于我,加以妇言唆拨,遂日思析箸而各烟。甚至每因小事,入室操戈,同气参商。外人因而构害,拆篱放犬之弊可胜道哉。
6、训子弟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凡子弟无论智愚贤否,均当以读书为上。即或赋质不齐,亦须为之谋成,立慎择术,以为久远计。断不可溺于姑息,听其放浪形骸。盖入惟年幼,每令人怜,偶有过失,恒以无知恕之。不知中人之性,成败无常,若不预加防微,则骄奢淫逸,鲜有不为俗所染者。其至寡廉没耻,无所不为,不大贻祖父羞哉。须知水随器为方圆,影视形为曲直。有父兄之责者,可不慎与?又,教子读书,须趁光阴,不可太迟。世人常谓,太幼则无知,俟其稍长读一年算一年。不知既长,则外旷多端,虽读而终难刻骨。无怪乎三四年庸师之教,念一转而尽归乌有矣。惟其幼则嗜俗未萌,心无旁鹜,际引一片之灵机,加以严师之提命,启其颖悟,收其放心,则成童之年,自可判其优劣之性。曾思十二岁之庠,人岂一二年工课哉?顽子切勿诿以家道艰难,遂渐往荒误子弟而不教也。凡我族人,共体此意。
7、尚勤俭
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财之来,俭者财之蓄。常见好闲之辈,似乎惰气天成,稍盈余,即喜丰而好胜。不思一时侈欲转囊空,悔何及哉。故不勤不得以成家,即不俭亦不可以守家也。冠婚丧祭,称家有无,衣食人情,随分自适。与其奢隋而终嗟不足,何若勤俭而常欣有余,为祖宗惜往日之勤劳,为子孙计将来之生业。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日:有钱不可使尽。愿后人其敬听之。.
8、戒争讼
居家戒争讼。凡是非之来,退一步,让三分,自然少事。盖以汝既有包容之度,彼必生隗悔之心。若乃因微逞忿,忘身及亲不顾,颂家尽产与人斗讼,则是鹬蚌相持,渔翁获利。纵令侥幸得胜,而家资受累矣。于是,所用不足,势必称贷,宿债莫偿,势必鬻产。此讼之所以终凶也。圣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其试思之。
9、遵法律
朝廷定律例,以惩愚顽。凡酗酒赌钱,奸淫强盗,及一切不法之事,示谕煌煌,极为严肃。倘自蹈非僻,不畏三尺之条,一经发觉,身陷囹圄。爰书不宥,乡论不齿,上辱父母,下累妻孥,终何益哉。纵不明法律之严,亦当知身命为重,与其追悔于事后,何若远虑于事前。
10、禁非为
人生斯世须趋正道,始为正人。乃有一等丑类,学习法打,包抢包牵,外逞豪强,心怀狡诈,每每恃能挟制,藉径刁唆,坏名分而不辞,犯王章而不顾。此等败行,大辱宗亲。凡我族人,均宜惕戒,'毋游手好闲,而失本业;毋博弈饮酒,以废居诸;毋身陷不法,以身罹于刑章;毋肆态胡行,而见憎于乡党。修其身,安其分,勤其业,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