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鉴定方法及保养技巧
陈鸣远是清朝时期的陶艺家,具体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时期的人到目前为止并不能考证。根据史料可以推算出在康熙中期的时候,陈鸣远的年龄层应该在20-30岁、30-40岁或40-50岁之间,反正是不会超出20-50的范围了。根据《宜兴县志》里“年虽未老”来看,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也只是推算而已。
陈氏紫砂壶制作技艺,整把壶的制作有严格的工艺讲究和分工,特别在仿古,六方,石瓢等方面,有比较高的造诣,而且一直秉承只手工制作壶,只做真紫砂壶,而且一直把这些做壶的思想原则,包括经营生意经言传身教,陈国军 都是耳熟能详,每每看见父亲做壶,都在兴致满满,不断询问父亲制壶的原理和方法,从泥料的选材,熟泥加工,温度控制,制壶工具,使用技巧,壶身制作技巧,壶底,壶把,壶嘴,雕花,刻字,镶嵌,整壶粘合,烧制等技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学习。陈国军都是认真听取,不断总结。这为他日后在紫砂壶工艺制作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其技法娴熟,独具一格,在制作流程,制作风格上既传承古风,又推陈出新,其作品广受紫砂爱好者的喜爱!
“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这是旧时江南收藏界的一句流行语。促使陈鸣远成名很早的原因,主要是他既承袭了明代器物造型的朴雅大方,又发展了精巧的仿生写实技巧。不仅擅长制壶,还能做杯、瓶、盒以及各式文玩;镌刻功夫也十分了得。而且,他是紫砂艺人中文学修养最扎实的第 一人。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日渐火爆以及百姓艺术欣赏水平与养生意识的逐步增强,兼具艺术收藏价值与保 健功效的陈鸣远紫砂壶逐渐成为众多藏家的心头挚爱。
陈鸣远不仅把自然形体作为茶壶的重要创作思路,还从日常生活着眼,作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些创作,极大的丰富了紫砂陶除日用品外的纯艺术欣赏门类。扩大了紫砂陶造型艺术的外延,并使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陈鸣远,作为清初的紫砂大家,是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大紫砂宗师。他的作品极 具文化性与艺术性,视之经典,影响深远。
紫砂壶,壶体近似球形,由上至下渐歛。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流畅优美,包浆浑厚。圆盖,圆珠纽,短弯流,耳形柄,底部顺势塑成三瓣形足。沿壶身堆塑素带纹一圈,简洁雅致,有冲淡素朴之美。流下方壶腹位置有“陈鸣远”楷书款识并篆书印款。庞元济《虚斋名陶图录》收入此壶,并详述其形制由来:“鸣远喜仿古彝器作壶。此壶圆形短嘴长鋬有三足,盖仿铜器中之盉也。盉,说文:调味器也。有流。其制颇似今之茗壶,此壶寔仿其制。中腰有素带,制作古拙,寉邨制壶向以精能胜,此壶则用紫黑砂,全以雅淡见长。款陈鸣远三字下有陈鸣远朱文方印。”《宜兴县志》载:“鸣远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士衡(友泉)、沈士良(君用)间,而款识书法独雅健,有晋唐风格。”证诸于鸣远此壶,冲淡雅健,气宇轩昂,确为出类拔萃之佼佼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