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出生地,到底是不是辟才胡同?
在北京市西城区有一条颇有名气的辟才胡同。辟才胡同东起西单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虽然说是一条胡同,它却有着大街的气派——它有40多米宽,为双向4车道。在辟才胡同的周边,有著名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因此,辟才胡同车水马龙,繁华热闹。
辟才胡同是一条古老的胡同。在明朝时期,这里生活着许多依靠劈柴谋生的穷苦人家,因而取名为“劈柴胡同”。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后,著名教育家臧佑宸在胡同里创办了一所新式小学“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并将胡同改名为辟才胡同。臧佑宸亲自撰写校歌:“辟才,辟才,辟才胡同中。苍苍,菁菁,槐柳兼柏松,是何处?私立第一两等。开辟人才,开辟人才,胡同著其名。”虽然辛亥革命爆发后,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就因故停办了,但新式小学教育在京城蔚然成风,辟才胡同的名称也延续至今。
清朝时期,辟才胡同属于镶红旗居住的区域。到了晚清时期,八旗居住的区域不再泾渭分明,辟才胡同住进了不是镶红旗的满人。根据清史学家根正的研究,原本属于镶蓝旗的慈禧太后,就出生在辟才胡同。
与大家想象中不一样,慈禧太后出身官宦世家。她的曾祖父吉郎阿、祖父景瑞和父亲惠征,都在朝廷里做官,官职还不低。
吉郎阿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官员,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内阁侍读、户部银库员外郎、刑部员外郎等职,品级最高为从五品。
景瑞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官员,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等职,品级最高为正五品。
惠征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官员,历任吏部笔帖式、吏部文选司主事、山西归绥道、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等职,品级最高为正四品。
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11月29日。那时候,她父亲惠征仍然在吏部担任笔帖式,为二等笔帖式,居住在辟才胡同。因此,慈禧太后的出生地只能是辟才胡同。
慈禧太后在辟才胡同度过了17年光阴,直至1852年参加选秀被选送进宫,成为咸丰皇帝的兰贵人。慈禧太后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信,在1856年为咸丰皇帝生下了长子,也是唯一的成年的儿子载淳。咸丰皇帝非常高兴,将西直门内新街口二条胡同路北的一所官房,赏给慈禧太后的娘家居住。
那时候,惠征已经去世,娘家里只有慈禧太后的母亲和几个弟妹。慈禧太后的母亲和几个弟妹便从辟才胡同搬出来,搬到西直门内居住。
不过,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中记载:“恭忠亲王奕訢曾言,我大清宗社乃亡于方家园。”奕訢以“方家园”代指慈禧太后。很多人就认为,慈禧太后的出身地是位于东城区的方家园。
《清朝的皇帝》记述:“慈禧母家在东城方家园,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征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
其实,这是一种误会。
同治皇帝继任后,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握了朝政大权。这时候,慈禧太后有能力为娘家谋得更大的“好处”。1866年,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将方家园赏赐给弟弟桂祥居住。桂祥是三等承恩公,他的府邸被称为“桂公府”。方家园是朝阳门里面的一条巷子,现在依然存在,不过已经改名为芳嘉园。
基于这点原因,方家园被视为慈禧太后的娘家。《燕都丛考》引《荃詧予斋诗序·清孝定景皇后挽词注》记载:“(隆裕太后)后为承恩公桂祥女,即孝钦之侄。一门两世,正位中宫,都人荣之,称大方家园承恩公府为凤凰巢。”
尽管如此,慈禧太后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还是辟才胡同,而非方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