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蛰养仁不杀”的典故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劝君莫杀春之生,伤母连子悲同意。
启 蛰 不 杀
《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第十二》记载:“高柴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之,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柴于丧,则难能也;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成汤恭而以恕,是以日隋。’凡此诸子,赐之所亲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讯赐,固不足以知贤。”
启蛰养仁不杀,现代人在艺术作品中也有表达。
《丰子恺护生画集·人谱·启蛰不杀》:“曹武惠王性不喜杀。所居室坏,子孙请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皆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存心爱物如此。”
《丰子恺护生画集》中,描绘了北宋初年的曹武惠王悲天悯人的故事。曹武惠王,名叫曹彬,是一位战功彪炳的大将,为官清廉而谦恭,曾带领北宋军队与南唐作战,歼灭南唐及后蜀;亦曾出使吴越,一直官至枢密使,死后被追封为“武惠”,所以又叫曹武惠王。他治军严谨,并以不滥杀著称。他曾经说过:“我虽然做为将军,杀的人非常多,但是没有因为个人的喜怒胡乱枉杀任何一个人。”
有一年,家人在曹武惠王所居住的房舍墙壁间发现有虫蚁败坏腐朽之处,请其进行修缮。生性慈悲的曹武惠王权衡当时正在冬季,正是动物伏藏的时候,于是告诉子孙:“此天寒地冻时节,墙壁瓦石之间,必定有许多虫蚁等小动物蛰伏,藉此处冬眠,现在翻修房舍,必会伤害它们的性命。”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春季养生的论述,其中最重要的是《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论述,指出了春季顺时应节修身养生的规范,研究参考的价值很高。《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告诉我们,春天的三个月里,天地能量周期性地又一轮复临生成,从而促生万物的生机,称之为“天地俱生”。俱生,并非是说天地本身又生出一重天地来,而是指天地能量促生万物。在立春以后,应该早睡早起,适当地运动身体,非疲劳式漫步于庭院之间,将筋骨皮活动舒展开来。
《黄帝内经》所描述的这些养生之道,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一些古村落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目前还保留着这些认知,那就是“生而勿杀”,整个春季里禁猎,不允许捕杀任何野生动物。春天是动植物新一轮的繁殖期,这个时候倘若杀生,便是一杀杀一家、杀一窝、杀一群。这时候养生的首要一条,就是爱惜生命和物命,不生杀心。如果在春天违背了这一要求,后果会极其严重,“逆之则伤肝”。在现代社会,春天是肝病的高发期,传染性的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等,在春天很容易发作与流行,这都与人的滥捕乱伐、乱杀妄杀密切相关。人们为了满足口欲而杀伐物命,破坏的是生态平衡,干扰的是春时万物繁衍生殖的炁运。不明天地运气的总趋势,不论是杀伐还是食用,直接反馈的后果就是严重损伤自己的肝臓,使自己罹患肝病,致使“夏为寒变”。
在年度周期律中,从冬至开始,五运六炁(气)中的木运能量开始主事,作用和主宰地球上万物的生机。一年的木运一共有七十二天时间,在这七十二天内,木炁仁德能量的输布处于主导地位,木炁仁德能量燥浊而且色质为青,物相色则是绿色。
天道的仁德木炁输布天下万物时,万物都应当尊道贵德而顺应仁德木炁能量的特性。忠信土的承载,明智水的滋养,光明礼火的照耀,是木炁仁德能量顺利展开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人的行为要同步于木德能量的仁慈柔容,爱惜物命施惠于动物和植物。
天、地、人三才合一地认识万物,居道用德,信守天地法则的秩序,这样才能够民不有疾,而修身有所成就。
本文选编自熊春锦先生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和德慧智相关书籍,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117-2908-8
编辑|洁洁
录音|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