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再说点与《查令十字路84号》有关的事

本文图片均采自网络。

15年前还写过一组与《查令十字路84号》有关的文字,今天一并使其“复活”,以续昨天“公文”故事。

其一:爱书人的传奇

1949年10月5日,住在纽约的女作家海莲·汉芙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路84号的一家旧书店写了一封信:

诸位先生:

我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你们刊登的广告,上头说你们“专营绝版书”。另一个字眼“古书商”总是令我望之却步,因为我总认为:既然“古”,一定也很贵吧。而我只不过是一名对书本有着“古老”胃口的穷作家罢了……

接着,“穷作家”海莲抱怨说在她住的地方总买不到她想买的书,她随信开了一张书单,说如果每本不高于5美元的话,就请给她寄书。

这一封信,开启了一位美国女作家和一家伦敦旧书店长达二十年的书函往来。起初是买书寄书,后来渐渐熟了,相互称呼越来越亲热了,越来越无话不谈了;开始是经理弗兰克·德尔一个人和她联系,后来旧书店的所有店员都加入了。直到1969年1月8日,海莲收到书店秘书的一封信,告诉她说:经理德尔已经于二十几天前去世了。

二十年间的近百封信,有书缘,有情缘,说是爱书人的传奇也不过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社把这些信印了出来,取名《查令十字路84号》。书出奇地畅销,译成几十种文字到处流传,还录制了广播剧,拍了电影,搬上了舞台。几年前去英国,我在爱丁堡买到了英文平装本,回来后不久即在香港买到了陈建铭译的繁体字版。当时我想,用不了很长时间,中文简体字版也会出的吧,结果,迟至今年的五月,译林出版社总算把这本“爱书人的圣经”印了出来。

陈建铭译本大陆译林版。

书是引进的繁体字版,设计得还算雅致,出彩的地方是首页贴有一幅藏书票。虽是批量印刷的那种,总是聊胜于无。票面是一女子,安坐书下,捧着一本书在读,下方的文字是: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I owe it so much..这是一句所有熟读《查令十字路84号》的爱书人出口成诵的话,陈建铭的译文是: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海莲写这句话时,弗兰克·德尔已死,那家旧书店也已经关门了。

其二:为什么是“街”不是“路”?

在书店见了《查令十字路84号》,我一下买了5本。不为别的,一来向几十年前的爱书人致敬,二来既然是“爱书人的圣经”,不妨留着送人,也算尽了“传经布道”的义务。繁体字本我已经翻过几遍了,简体字本买回来也就放在一边,专等有书缘或者情缘的人。不想某日浏览“闲闲书话”网站,发现一帮书友对此书讨论得正欢。一位网名江慎的网友对简体字本提出几个问题,大意如下:

其一,恺蒂原本发表于《万象》的那篇《书缘·情缘》成了此书的序,原也适当,可是原文中是用《彻灵街八十四号》的,现在全部改为《查令十字街84号》——有此必要否?

其二,英文原版究竟收录了多少封信?看译林版,总感觉是超级吝啬的节译本,怎么看怎么别扭,怎么不过瘾。

其三,说到排版,每封信的下面都有很大空间,但不知道出版社为什么把注释一古脑放在正文之后?真是太不方便了。

此帖一出,回者纷纷,有继续挑毛病的,有称道译笔不错的,有表示“各花入各眼”的,有感觉“书眉用黑体十分扎眼”的,有相信是“全译本”无疑的,有劝解说“不必吹毛求疵”的。一看即知这些“吹毛求疵”的人正是珍爱此书的人,当年远隔重洋靠纸上通信访书谈书的书,如今在网上又惹得一帮人争论不止,实在是历史的书缘延续到了今天,现实中的书缘蔓延到了虚拟空间,海莲和德尔地下有知,当也颔首微笑。

网络说奇也奇,海峡这边读简体字版的读者一发声,竟把海峡那边的译者“勾引”出来了。陈建铭写了长长的繁体字回帖逐一解答网友的问题,惹得众网友又惊又喜,寒喧声不止,讨论的气氛更上层楼。

原来,作为译者,陈建铭对简体字版的印行与改动多有不知,这难免令人大为疑惑,不明白版权交易中哪个环节衔接不畅。他说,简体字版本得以印行,实在他意料之外。译林版的发行,事前他并不知道,否则他会要求出版社修改若干本地惯用的措辞,以适应大陆读者用词习惯。他也不知道“查令十字路”为什么要改成“查令十字街”:

Charing Cross Road曾作“雀灵路”、“彻灵街”、“查灵歌斯路”等译名,其中“查灵歌斯路”乃当地正式中文名称;因前译都没有点出Cross,为了解释这个十字架的典故,他采用直译“查令十字”;“可是为何'路’改成'街’,我很纳闷。”

其三:继续听他们讨论

“我是翻译《查令十字路84号》的陈建铭,朋友嘱咐我来此地看看各方意见,给大家说明说明。”

陈建铭以这一句开场白,融入了“闲闲书话”网友对他译作的讨论。《查》是他初试译笔,后来他还译了厚厚的《藏书之爱》,即美国著名藏书家爱德华·纽顿的书话合集。听说重庆出版社拿到了简体字版权,书马上也要印出来。

繁体字版的《查》书译序用的是唐诺的文章《有这一道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简体字版则换成了恺蒂的《书缘·情缘》。按说撤换译序应该给译者打个招呼,可是竟然没有。陈建铭回应网友说:“恺蒂女士的美文我也从《书缘·情缘》读过,无疑也是好文章,但作为前序,我依然觉得有点不适合,毕竟当初是为其它场合所写。”他说简体字版印行前他一无所悉,否则他会央请出版社找钟芳玲小姐撰写一篇新文章。

钟芳玲或许真的是为《查》书写序文的合适人选。1996年7月,她在纽约曾两次拜访海莲·汉芙,请她在自己带去的海莲著作上一一签名。她收藏了大量的海莲作品,仅《查》书就有多种英文版本,甚至还有舞台剧的脚本;“几乎每到一个书店,看到封面、编排不一样者,我就会买下”。她也动过翻译《查》书的念头,后来放弃了:“在读过数十回她与弗兰克的原文书信后,我只觉得无法用另一种语言来为他们发声。”她写自己与《查》书和海莲·汉芙书缘加情缘的文章,收在她那本可爱好读的《书天堂》里。

陈译《查》书,在译注上颇下功

夫,等到他译《藏书之爱》,译注的分量更大大增加。大陆网友觉得将译注放在书后不方便,陈建铭却有自己的看法:原本没有打算写那么多译注,但考虑书中提及许多英文文学经典,台湾读者可能欠缺完整的文化准备,于是“蛇足了一番”;至于一股脑列在书后则是他的坚持,只希望读者阅读时不受干扰,版面能恢复一封信该有的模样。“页数因此增加多少,出版社是否收了渔利,并不在我的考虑之内。”

当然,《查》书是全译本,并非节译,大陆读者大可以放心。陈先生猜想当初结集时汉芙也许经过了一番筛选,否则二十年的信函往复决不只此数。“但故事交代完整,不是吗?”陈建铭说,“我正喜欢它既短却长,虽薄但深;试想:倘使全放进去,满满四百页,就不会这么动人、引人神伤了。”

其四:不要“迷阵”,不要“血影”

《查令十字路84号》中那一片因书而来的情意实在太感人了;又因为是通信,一张薄纸只载得动故事的梗概,几行文字却盛不下浓密的情谊,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也太丰富了,艺术家们觉得读着不过瘾,于是开始演绎复演出。1987年,电影版本问世,英国导演大卫·修·琼斯执导,著名演员安娜·班克劳馥饰演汉芙,饰演得尔的演员我们更熟悉:大大有名的安东尼·霍普津斯。我曾打探过深圳的“碟情”,行内人士都说不知道有这部电影。失望之余,我曾在两年多前的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开始寻找电影版《查令十字路84号》。听说台湾版的影碟市面上可能会有,可是我不会要,因为陈建铭说,台译片名居然成了《迷阵血影》,对白字幕亦惨不忍睹。 “迷阵血影”?简直离谱离到了天上。翻遍全书,汉芙的文字只有一处与“血”有关:“我得去睡了。我会做一个可怕的梦——披着道袍的妖魔鬼怪,拎着一把把血淋淋的屠刀——上面分别标示着'段’'节’'选’'删’等字眼,霍霍朝我追来……”这封信,汉芙是在斥责那本选编得很差的《巨匠当代文库》,噩梦的“标示”都带着书卷气,哪里会有什么“迷阵血影”?莫非电影加入了谋杀内容?可是恺蒂明明写过,电影介绍中是这样说的:“这部片子旨在反映两种爱情,一是汉芙对书的激情之爱,二是她对德尔的精神之爱。”

我说我不要“迷阵”,不要“血影”,可是电影《查令十字路84号》还是从台北飞来了。2005年初,突然收到陈建铭先生的邮件,自我介绍说他曾译出《查令十字路84号》与《藏书之爱》等书,对与书籍相关诸事极感兴趣(这些当然我早就知道了)。他说他想寄一本他编的《逛书架》给我,也想有机会来看看我的藏书。我真是又惊又喜,立刻回复说随时欢迎他光临,并附上了含有上面那段文字的旧文博他一粲。建铭兄复信说,他要寄我一张《查》电影碟:“请放心,我会录制没有中文字幕的清爽版本,您配合中、英文版书籍观览不成问题。”

呵呵,就我的烂英文水平,观览还是会有问题的,可是只要有了这没有“迷阵血影”的清爽版本,有点问题又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其五;拜访过汉芙的人

《查令十字路84号》文字太短了,书太薄了,如果心急,一会儿就会看完。人生苦短,好书也苦短,生活总该有“求慢”的时候,读《查》书因此需要夜深人静,拥被在床,开一盏亮亮的灯,慢慢打开封面,慢慢地读。我回复陈建铭的邮件时表达了这个意思,建铭来信表示他也深有同感:

《查》虽轻薄一小册,却载满浓重深情。我多年以来每回重阅总会缓缓地读,在几处转折点还会刻意搁几天再接着往下读——人家可是结结实实写了二十年的信啊,实在没道理让咱们如此囫囵吞枣、一鼓作气的consume掉。

或许还是因为《查》书的关系吧,建铭兄还寄赠我一本他朋友钟芳铃的新书《书天堂》繁体版精装签名本。此书我之前已经读过,知道钟芳铃曾经去纽约拜访海莲·汉芙。她应该是两岸爱书人中唯一见过汉芙的人了。那是1996年7月,她去纽约,辗转与汉芙通了电话,约了时间;“管理员通报不久,一位佝偻瘦小的老妇人缓缓走出电梯,手上叼了根香烟。没错!她就是海莲·汉芙。”

一老一少去对街的咖啡馆小坐,两三分钟的路程花了近二十分钟:汉芙已经举步维艰了。她对钟芳铃说,欧美读者常有人来,你却是第一个来访的台湾读者。提起查令十字路84号,汉芙的眼光变柔和了,语调也变轻了,说自己因为与伦敦的那家旧书店结缘,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她说自己的写作生涯本不顺遂,因了《查令十字路84号》的成功,她得以重拾自尊与自信。她们还提到这本书对爱书人的影响:“有些浪漫的书迷情侣,甚至相约在那个门号前初吻。”

垂垂老矣的汉芙对书的眼光依然挑剔,她和钟芳玲一起抱怨她著作的平装本欠缺质感,难以保存,封面松垮,边缘又容易折角。钟芳玲不甘心汉芙只在平装本著作上给自己签了名,又到处去找精装本,几天后果然找到了两种。她再约汉芙见面,希望在精装本上留下汉芙娟秀流利的笔迹。这次她去了汉芙的公寓:老式的打字机,长条的座椅兼睡床,茶几上的马提尼与酒杯,书架上来自伦敦的旧书……都是她书中描述过的,一切都很熟悉。她终身独居,如今老了,一位朋友每天会来电话查看她是否还活着。她在钟芳玲带去的书上写道:“致芳玲:冀望她快快再来纽约,否则在她成行前,我将死去。”

那年汉芙八十岁。半年多后,她走了。

2005年12月2日、7日

(0)

相关推荐

  • 张宁芳:在街头巷尾和书店来一场别具一格的相遇

    段英贤:北京西,门头沟的月季花开了 图文/张宁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对爱书人来说,在街头巷尾和别具一格的书店来一场相遇是人生中乐事一桩.那些或活泼.或严肃.或简洁.或精美的店招总引人驻足,橱窗中 ...

  • 儿童绘本故事《爱书的小狗》

    小狗爱书.他爱书的味道,他爱摸书的感觉,他爱书的一切. 小狗太爱书了,于是,他觉得开一家自己的书店. 他拆包,开箱,把书摆好,为隆重开业做准备. 当隆重开业那天终于到来时,小狗洗了个澡.吹干了毛,擤了 ...

  • 对书好奇?这张清单帮你在线答疑 | 清单

    读书这件事,不需要反复强调有多重要. 从点赞和收藏的数目就知道,大家没事儿的时候爱翻两页书,所以每次推荐清单的时候我都不用担心流量.即便是知道可能很多读者只是马住算读过,心里还是像准备过年的老农一样, ...

  • 在我们的一生中,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在12月17日我的<21天阅读打卡能改变什么?>里珍藏收录是我的七篇<月亮和六便士>的书评.今天继续奉上我写的<查令十字街84号>的六篇书评,也作个珍藏收录吧!但如 ...

  • 郭凯 | 云中谁寄锦书来,相知何必曾相见——荐书《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127篇文章 -  始  - <查令十字街84号>毫无疑问是所有爱书人的圣经,如若你也是爱书之人,哪怕从未踏足远在伦敦的查令十字街,未曾亲身感受几个世纪空气中弥漫的文学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

  • 胡洪侠书话|以一本大书,致谢深圳的大美

    <南寻深圳>序 2014年10月16日 2012年夏,<晶报>创设"独唱团"系列专版,邀请资深编辑记者以专栏作家姿态披挂上阵,在自己擅长领域每周发言,靠鲜明 ...

  • 胡洪侠:牯岭街中年淘书事件

    本文图片均采自网络 [此文写于2013年12月]  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拍成上映二十多年了,我久闻其大名而从来没看过.这次因想着要写牯岭街,在网络里搜资料,只见满屏幕说的都是杨德 ...

  • 胡洪侠:给姜威《色香味居梦影录》写序

    [<色香味居梦影录>,姜威著,胡洪侠编,入选李辉主编的"副刊文丛",年内将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百多年来,中国报纸副刊召唤出一代又一代"副刊分子".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