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高尔基:两个“不合时宜”者,但时间终究站在了他们这一边

# 合传媒摘要 #

他直言不讳:'最令我震惊,最令我害怕的,是革命本身并没有带来人的精神复活的征兆,没有使人们变得更加诚实,更加正直,没有提高人们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们劳动的道德评价。'倒是新贵们'捞起贿赂来还像以前的官吏们一样,还要人们像牲口一样成群结队地往监狱里赶。'高尔基悲叹:'俄国人无依无靠到了何等地步!'

本文系作者此稿,原题为《苏东坡与高尔基》

苏东坡是北宋人,高尔基是苏俄人,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两人都明确地以“不合时宜”的立场自许、自命,发出了他们所处时代最“不合时宜”的声音,这就使他们在远隔万里、相距800余年后,在天堂互相致敬了。'

01

先说苏东坡。下面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觉不够恰当。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对朝云的说法甚为满意。那时,他还在庙堂里。

苏东坡

这件事,在明人曹臣在《舌华录》、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王水照、崔铭合著的《苏轼传》都有相同的记载,显非虚言。

'一肚皮不合时宜'伴随了苏东坡的一生。最典型的表现在,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中很多错误的政策而遭到变法派的忌恨、迫害。王安石下台后,他对复出后的司马光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又持不同意见。结果,两头不落好。此一公案也为很多读者知道,不再赘述。

读苏东坡,其不合时宜地思想、主张,对皇帝对朝政的批评、警告,在他的奏折和诗文中比比皆是,不及摘录。仅说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侍妾朝云生了小孩,他当然很高兴,写出的诗却是:'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你苏先生倒是一吐胸中块垒,让朝中衮衮诸公作何感想?难道我们都是'愚且陋'而直步青云、佩紫怀黄的?与刘禹锡前后两个'玄都观'诗一样,讽刺的意味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也就难怪他被'黄州惠州儋州'了。

类似苏东坡这样'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人,在中国长达数千多年的历史里,从屈原、司马迁,到胡适、鲁迅,可以拉出一长串名单,没有几个是招朝廷和奴才喜欢的。但明确地把'不合时宜'这个标签接过来或自鸣得意,或公开标榜的,似乎还没有。

02

世界之大,多少偶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苏俄人高尔基,未必知道中国有个苏东坡。但其在苏俄新贵弹冠相庆时,公开标榜自己的言论是'不合时宜的思想',是有文字为证的。

199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尔基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思考》。在该书的封面上有这样四行字:

这是一部俄文版三十卷《高尔基全集》未收录的作品

这是一部七十年后才重见天日的作品

这是一部展示未经化妆的高尔基真实思想、情感的作品

这是一部俄国革命独特的编年史

《不合时宜的思想》是《新生活报》开设的一个专栏。该报于1917年5月1日在彼得格勒创办,1918年7月16日被迫停办。期间,高尔基在该报发表了80篇文章,其中58篇刊登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专栏里。高尔基把这些文章加上其它文章,于1918年以《不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思考》为书名结集出版,计有24.5万余字,一时洛阳纸贵。1922年至1923年间,高尔基准备将这本书再版,不获批准。直到70年后的1988年,'此书才从秘密的封存中重见天日'。到这本书来到中国与读者见面时,磕磕碰碰,又过了整整十年,也算是好事多磨吧。

《新生活报》为什么要被取缔?高尔基准备再版《不合时宜的思想》为什么不获批准?高尔基不是与列宁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吗?

不错,与俄罗斯很多革命知识分子相比,列宁对高尔基确实高看一眼,厚待一分。

高尔基

这是因为,高尔基的前妻安德烈耶娃曾是一笔巨大遗产的遗嘱执行人,这对革命夫妇在当时比较看好列宁的布尔什维克,给了其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1907年列宁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是这位革命者最大的'金主'。由于这一层关系,高尔基与列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其一。

其二,高尔基在'二月革命'前,就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海燕》(散文《春天的旋律》最后一章)等鼓吹革命的作品,为列宁激赏。列宁毫不吝啬地称赞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活动家,诗人。'

由于这两方面的关系,'十月革命'成功后,没有人不看好高尔基的政治行情。此时的高尔基即使不做夜莺,不做八哥,只要识大体,不吭声,在列宁去世前,也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安享尊荣。偏偏这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良知更是不短斤两地安放在自己的心里,对革命后发生的种种非理性现象,痛心疾首,频频发声,该揭露的揭露,该批判的批判,这就让新贵们很不安,很讨厌,很害怕。

或曰,'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变了?没有变。变了的是别人。高尔基还是那只在狂风卷着的乌云与苍茫的大海怒涛之间,像黑色的闪电般高傲飞翔的海燕。

03

现在,让我们在《不合时宜的思想》里,看高尔基都写了些什么。

他揭露无处不在的暴力和血腥。当《真理报》发出'为了抵偿我们人的一条命,我们要资产阶级的一百条命'的号召并滥杀无辜时,高尔基严正警告:'街头流淌的血正在弄脏无产阶级的旗帜!'(《新生活报》1918年3月公历26日)

他批判明目张胆的不公与劫掠。当300名赤卫队员响应消灭富农的号召,打着'抢那些抢来的东西'的旗帜,将一个村庄所有富裕的房主洗劫一空,高尔基闻讯,立即给予抨击,并讥讽,如此一来,甚至傻瓜都确信'私有财产就是窃来之物'。(《新生活报》1918年5月公历18日)

他鞭挞对文化肆无忌惮的毁灭:1917年俄历5月31日,高尔基在《新生活报》上指出,'好书,诚实的书--启蒙的最好的武器--几乎完全从书市上消失了。'他对所谓'为了救国,需要专制'的谬论痛加驳斥:'最蛊惑人心和最机灵的政府通常都用'我们表达了人民的意志'的话来掩饰自己把握人民意志和培养这一意志的企图。'

他捍卫公民的言/论/兹/由。《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一节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争取言/论/兹/由,是为了能够说出和写出真相''我有权利说出有关人们的令人生气和痛苦的真实情况。'面对收到的恐吓信,高尔基坚定地回答;'这样做是愚蠢的,因为威胁不可能使我变成哑巴,不管用什么威胁,我都要说。'高尔基坦言自己有自由饥饿感。

他痛斥那些蛊惑人心的宣传。当《红报》为以暴制暴的行为叫好时,高尔基说,'不要以为只因人们受过折磨,他们就是神圣和道德高尚的了。'那样做,只能使他们'变成了不比他们昔日的折磨者逊色的兽性的和残酷的折磨者。'(《新生活报》1918年3月公历21日)

他深刻反思:'哪里没有对人的尊重,哪里就很少有能够尊重自己的人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思想是无法用肉体上的暴力手段战胜的!'

他直言不讳:'最令我震惊,最令我害怕的,是革命本身并没有带来人的精神复活的征兆,没有使人们变得更加诚实,更加正直,没有提高人们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们劳动的道德评价。'倒是新贵们'捞起贿赂来还像以前的官吏们一样,还要人们像牲口一样成群结队地往监狱里赶。'高尔基悲叹:'俄国人无依无靠到了何等地步!'(《新生活报》俄历1917年12月19日)

他无法接受新政权'在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的时候,忘记了未来是用当前创造出来的。'他痛心那些曾经理智、诚实的人'现在几乎完全绝迹了',倒是那些'虚弱的、愚昧的'人,'现在被呼唤来充当世界的精神向导,充当欧洲的救世主。'(《新生活报》1918年3月公历16日)

他发出警世之言:'有朝一日群众将对布尔什维主义不满,对最美好的未来永远失望,将永远失去社会主义的信念,将重新把目光全都转向过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新生活报》俄历1917年12月19日、1918年公历6月11日)

如此等等。其每一篇文字,逻辑之严密,言辞之犀利,让对手除了恫吓,动粗动武,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1918年7月16日,彼得格勒出版事务人民委员部的代表来到《新生活报》编辑部,出示了查封该报的命令。高尔基签署了编辑部的抗议书,同时天真地向列宁求助。列宁的回答十分果断:'应该关掉《新生活报》。'

1921年10月8日,高尔基被以去国外疗养的驱逐出境,黯然离开俄罗斯。不过,实事求是讲,面对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等异见者被下狱、被枪决,高尔基已经很幸运了。

04

苏东坡、高尔基的'不合时宜',按世故者的说法就是'不识时务'。对此,萧伯纳心有灵犀:'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是的,历史是那些'不合时宜''不理智'的人创造的。他们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苟且,不趋时,不媚上,不媚众,虽是众口嚣嚣,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始终按照常识和逻辑作出独立的判断,言所当言和人不敢言、不能言,'虽万人,吾往矣!'历史的星空因此才值得人们去仰望。

当然,什么事都是有条件的,形势比人强。所以,连孔子也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逊言。我不知道苏东坡和高尔基所处的'邦'是有道还是无道,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因'不合时宜',殊途同归:一个被贬谪到穷山恶水,一个被驱逐到异国他乡。

不同在,苏东坡被朝廷从海南召回。归途中,其在《和陶咏三良》诗中,仍然发出'不合时宜'的声音,表示'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纬',坚持'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君命正确的就执行,若是'乱命',对不起,可以抗命。惜乎天不假年,苏学士客死在回京的路上,令人感叹唏嘘。盖棺定论,苏东坡'不合时宜'的标签,始终没有褪色。

高尔基后来被美妙的歌声召回故乡。在斯大林治下,说了些违心的话,我总觉得应予同情的理解。陈徒手先生说得好,在一个荒诞的年代,没有几个人的手不被弄脏。但无论如何,高尔基给我们留下了这部《不合时宜的思想》,其价值,一如封底所言:

高尔基是一座森林,这里有乔木、灌木、花草、野兽,而现在我们对高尔基的了解,只是在这座森林里找到了蘑菇。

《不合时宜的思想》表现了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大胆、复杂、深邃、隐秘的思想。没有了这些,我们所看到的的只能是一个被阉割了的、片面化的高尔基。

《不合时宜的思想》对人以及人类文化的尊崇不再'不合时宜'。凡是真正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承认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具有重大思想价值。

05

苏东坡远去了,高尔基也远去了,许许多多'不合时宜'的人远去了。遥望他们的背影,不难发现:

'不合时宜'者从来'吾道不孤'。比如苏东坡,近千年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海内外的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大家读他的诗文,讲他的故事,仰慕他的人格,向他学习和致敬。林语堂先生感慨:'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也就不能不为历代人对其满怀温情、高山仰止;对高尔基来讲,我相信,假如十二月革命党人地下有知,一定会与他站在一起;假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读了《不合时宜的思想》,一定会击节赞赏。而苏联人民,早在1991年12月25日,就以对旧制度毫不留恋的抛弃,为《不合时宜的思想》做了生动的注解。此其一。

索尔仁尼琴

时间站在'不合时宜'者一边。回望人类历史,'不合时宜'的思想、声音,从来不为权威及从众所喜欢,这基本上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定理。从西方中世纪的哥白尼、布鲁诺,到中国数千年来的无数仁人志士,因为'不合时宜'而遭受了这样那样的磨难,甚至献出生命者,屡见不鲜!但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他们是对的。倒是那些向权力献媚的、颂圣的、歌德的人,而今安在?!

'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出现'不合时宜'的声音,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这是一种非常珍贵、十分稀缺的资源。鲁迅先生就痛感'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因此,他对自古以来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合时宜'者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是灾难的预警者、吹哨人,是良知的守护者,道义的担当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支'董狐笔',都有一曲'广陵散',都有一部'正气歌'。对'不合时宜'的声音有没有包容,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健康与否最重要标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