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灭国后,他被迫西逃却称霸中亚,外语中国因他而有另一个别称

在古代历史中,若是王朝覆灭,但旧王朝的子孙重建国家,往往是在故土的某个地区东山再起。但在两宋时期,有一个王朝的国祚并非在故土延续,而是在远离其故土的地方重建家园,这就是延续大辽国祚的“西辽”。

西辽的建立是契丹人的无奈,却也是契丹后代的骄傲。而作为西辽开国国君,耶律大石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辽朝即将亡国之时果断出走西域,并凭一己之力在中亚重建了契丹王朝。这位末世枭雄的一生传奇,也并不亚于开国的辽太祖。

一、大辽最后的战士

耶律大石,字重德,契丹人。光看他的名字,很容易猜测起他和辽朝皇室的关系。猜得不错,耶律大石乃是辽朝开国皇帝的第八代孙,货真价实的辽朝皇室中人。《辽史》评价他精通辽、宋两国语言,擅长骑射,说明耶律大石汉文化水平很高,还是一个精通两国语言的文武全才。

公元1115年,耶律大石考中进士,被提拔为只有殿试榜首才有资格担任的翰林应奉。不仅如此,耶律大石还是辽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记载的契丹族进士。在契丹族中,翰林也被称作林牙,所以人们称耶律大石为林牙大石,史料中亦多以林牙称呼他。据考证,耶律大石考上进士之前已经担任地方刺史,他很有可能是在职参加考试并且一举高中的。可见,耶律大石不仅是个学霸,还是一个考神。

大石锋芒初显,又有才华又有皇室血统,未来一片光明。他先是在地方担任官职进行历练,只等着积攒功绩为朝廷效力。然而不幸的是,彼时的辽朝已是摇摇欲坠。兴宗、道宗时期,辽朝政治腐败,皇室内部争权夺利,人民怨声载道,国势渐显衰败之势。等到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社会矛盾已是十分激烈。而且耶律延禧为人冲动无谋,曾经在酒后无意中羞辱过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更加为日后的金辽大战埋下了伏笔。

公元1122年,金兵大举南侵。大敌当前,懦弱胆小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却只顾保命,抛下一干臣民仓惶西逃了。彼时耶律大石正担任辽兴军节度使,留守南京。天祚帝的临阵逃脱令耶律大石倍感失望,为了安定人心,大石只好另立新君。他和宰相拥立兵马大元帅的儿子、辽兴宗耶律宗真的曾孙耶律淳即位,由此开始了北辽政权。耶律淳则将兵马交给大石统领,让他负责防御护卫。

耶律大石将金视为最大的敌人,决定先向金称臣示弱,并与北宋修好合力抗金。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北宋一心只想趁机收回被契丹占据已久的燕云十六州,不仅不接受耶律大石的的提议,反而出兵直取南京。虽然最后宋军兵败,但大石联宋抗金的策略也由此破灭了。

6月,耶律淳病死,留下遗嘱传位给天祚帝的第五子秦王耶律定。但此时耶律定并不在南京,因此由耶律淳的皇后萧德妃主持朝政,如同女皇。只是,北辽虽然暂时挡住了北宋大军,却挡不住女真人的铁骑。公元1123年,北辽被金所灭。

二、离开故土,西行求存

风雨飘摇中好不容易护住的一点小火苗也被无情扑灭,耶律大石只好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对大石等人另立新君的行为十分不满,责问他:“我还没死,你就敢拥立燕王当皇帝?”耶律大石反驳道:“陛下拥全国兵马而不能阻挡外敌,反而抛弃国家社稷自己逃走,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册立十个耶律淳为皇帝,也都是太祖的子孙,岂非比向别人求饶强得多?”天祚帝哑口无言,只好赦免了他。

但此后,天祚帝冲动冒进,急于收复故土,决定向金出兵。耶律大石又一次和他站到了对立面,他坚持暂避锋芒休养生息的战略,苦谏天祚帝先不要轻举妄动,而要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君臣之间再次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耶律大石苦谏无果,再加上他和天祚帝之间始终横亘着耶律淳这根刺,得不到信任的他逐渐对天祚帝感到绝望,最后只得杀死了监视自己的人,连夜带着二百亲兵离开天祚帝。

随后,耶律大石避开宋、金耳目,向西而去,来到了可敦城。可敦城驻扎着一支戍边的辽军精兵,这里远离战火,便于大石收纳残部积蓄力量。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耶律大石深知自己如今势单力薄,于是请来七州、十八部的长官、首领和部众,在可敦城召开大会寻求同盟。大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痛陈自己对于金兵残害百姓侵占国土、使天祚帝出走国都的痛心疾首,又言明和各部结成联盟收复失地的目的,凭借出众的口才和感人的演讲,他得到了可敦城将士们的认可,建起了一支一万余人的精兵。

公元1125年,不听大石劝告的天祚帝兵败成为女真人的俘虏,辽朝被灭,可敦城的精兵成为辽朝最后一支武装力量。

三、西辽开国,称霸中亚

公元1128年,经过一番发展,耶律大石的兵马已经有数十万之多。然而,大石并没有立即对金出兵收复失地,他深知金朝气焰正盛,自己此时伐金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落得和天祚帝一样的下场,那辽就真的亡族灭种了。但是他也清楚,女真人绝不会放过自己,他要如何才能保住这最后一簇火苗呢?

公元1131年二月,耶律大石得到了金兵即将北上的消息,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耶律大石选择了西行,西域的喀喇汗王朝和高山回鹘王国的国势都已大不如前,这是耶律大石的机遇。但同时,风险也是不容忽略的。西边是耶律大石从未涉足的地域,那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大石能否立足还是一个未知数。然而,比起东行的自投罗网,西行还是更有希望。

因此,做梦都想回到故土耶律大石别无选择地踏上了西行的道路。这是异常艰险的一条路,一路上茫茫的大漠、高耸的雪山、数不清的戈壁、河流和群山,可谓是危机四伏。耶律大石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山高水远,故土真正成了梦中之地。

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和他的军队到达高昌,并借道北庭西行。不久后,耶律大石成功到达叶密立。叶密立水草丰美,是一个无主的三不管地带,大石将它占为新的根据地,在此建立了叶密立城。

两年后,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号“菊尔汗”,意思是“汗中之汗”,同时采用汉文化的尊号“天佑皇帝”,定年号为延庆,西辽政权由此开始。西辽立志重建往日恢弘的辽帝国,因此《辽史》把它称为西辽,视为辽朝的延续。

公元1134年,耶律大石派出七万大军开始东征。此时,距离大石远离故土的时间已超过十年,但他心中对于故土的思念和复国的信念从未消失。然而,由于路途遥远,又有沙漠阻隔,军队死伤惨重,耶律大石长叹一切都是命数,最终放弃了收复旧土的计划。

东征失败之后,耶律大石转而专心经营西辽,走上了扩张国土的道路。他不断向西发展,在卡特万会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塞尔柱国君为首的穆斯林联军。这一战改变了西域地区的政治格局,令“契丹”一词扬名中亚和欧洲,甚至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国家以“契丹”称呼中国。离开故土数十年之后,耶律大石称霸中亚,建立起了一个疆域几乎可以媲美辽朝的王朝。

耶律大石以一己之力,使辽朝延长了近100年,连元太祖的谋臣耶律楚材也对他在西域的建树颇为肯定,甚至在他死后,其他国家还以“大石”称呼西辽。

在对金战略中,耶律大石虽偶尔有些冒进,但大体上坚持“休养生息,等待时机”的策略,很难说如果天祚帝采纳了大石的建议,历史会不会重写。但笔者认为,辽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外敌,而在于内部的政治腐败,辽朝已是大厦将倾,即便是大石,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腐朽的旧王朝终究会被蓬勃的新王朝取代。

文/慎笃

参考资料:

1、《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评述》,丁立军

2、《关于耶律大石和西辽建国时期的几个问题》,纪宗安

3、《辽朝进士杂考》,李桂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