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文化旅游精品的开发应当将本土知识与文化创新相结合
文化旅游的概念最早由Robert(1977)提出,国内学者马波(1998)较早区分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不同,他认为文化旅游属于运动的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1]。而更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文化旅游开发以及发展的问题上,徐菊凤(2003)分析了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难点及路径[2]。李萌(2011)在其博士论文中探讨了上海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之间的深度关系[3]。
文化旅游存在于旅游的过程当中,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环节,并且通过旅游去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当地人的生活及思想状况。文化旅游是旅游者远离自己的常住地,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旅行活动。也被人描述成:“从一个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一个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体验。”
“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4]。十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旅游与文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现实中文旅产业多沦为变相的房地产产业。文化旅游精品开发应当将本土知识与文化创新相结合,重视传统工艺地方性、民族性特征,保持其乡土韵味,是文化创新不能背离的重要原则[5]。
云南大理“璞真扎染”案例。从文化遗产的角度,以“非遗”为中心的工艺村建设有助于维持一个民族文化和社区的大生态,可以为周城的扎染从业者提供除了市场参与者到“非遗”项目的共同受益者的多重身份。并且,在非遗博物馆院落中将扎染技艺的各个环节聚合在一起,整合进博物馆展示和游客参与体验的产品中,形成了一个小生态[6]。
浙江杭州“宋朝千古情”案例。上演12年,至少2600万人次观看过这台演出,近年年均观看300万人次以上,堪称目前世界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这就是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三大“名秀”之一,与法国“红磨坊”、美国拉斯维加斯“O秀”齐名的东方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宋城项目启动之初,其决策层就清醒的认识到:旅游的背后是文化。所以,宋城主题公园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把文化和旅游紧密捆绑在一起,使两者有机融合,形成互补、相互拉动,并以《宋城千古情》为引擎,通过“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出”模式搞活市场[7]。
[1].马波. 现代旅游文化学[M]. 青岛: 青岛大学出版社, 1998。
[2].徐菊凤. 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J]. 人文地理,2003,18(5):84-88。
[3].李萌.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
[4].于光远,马惠娣.关于文化视野中的旅游问题的对话[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13-18.
[5].金少萍.本土知识与文化创新——以云南民族工艺文化为研究个案[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9(5):52-57。
[6].杨洪吕 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管理,《中外企业文化》2018年9期,41页。
[7].董鸣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经典案例——《宋城千古情》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当代贵州 2011年5月上 第13期,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