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红楼梦》八十回后的通灵宝玉;甄宝玉送玉,凤姐扫雪拾玉。

图片源于网络

1)

传播红楼梦文化,探究石头记谜团。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

本人在红楼梦真探第100期讲了《红楼梦》探佚有很强的娱乐性,可能某几个人会产生一种错觉,就是本人对红楼梦的探佚学不太看重,很轻视这个探佚学,这其实是个错觉。

本人是非常看重探佚学的,非常关注八十回后的故事内容。从真探节目的宣传语,一入红楼深似海,从此探佚是日常。这里用的探佚这个词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期节目我们先从具体的东西说起,一本书,一块玉。这本书就是红迷们很熟悉的刘心武先生写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首先这本书的装帧非常好看,它的封面很结实,反光,都是有纹理的,印刷非常细致,手感也非常好。书的内容也比较好,比较细致地阐述了探佚的内容。

这本书并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因为它没有标出引用内容或观点的书籍和文章,它是一本通俗读物。

2)

然后我们来说通灵宝玉的问题,首先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当中,这块玉的字样,大多数的表述是“通灵玉”三个字,很少数出现的是“通灵宝玉”四个字。

在抄本红楼梦的批语中,有两处地方可能提到了这个通灵玉。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三出《仙缘》;庚辰本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己卯本、戚序本同)

第二十三回,刚至穿堂门前。庚辰本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戚序本同)

主流的观点认为这两处写的都是通灵玉。

而在刘的书里,这两处他都不认为是通灵玉。第一处他认为是甄宝玉护送贾宝玉。是人送人。第二处他认为是良儿偷玉的那个玉。

当然他的探佚多提供了一种的可能性,这个没有问题。

他在讲述时可以把两种看法并列的讲出来,但是,他在写续书的时候应该按照这两处都是通灵玉来写。

我记得好多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刘心武出版了他的红楼梦续书的消息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当时我已经看了他在百家讲坛讲的八十回后真故事,我心想:他还是终于迈出了那最后的一步啊!

我心里当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因为我感觉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本人认为这两个批语指的还应该是通灵玉。

3)

我们先来看第一处批语,甄宝玉送玉。

甄宝玉三个字和玉一个字,这里我们来参考另外的两处批语。

第一回,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侧批:甄玉、宝玉一干人。

第二十二回,凤姐和贾琏讨论宝钗的十五岁生日的那段文字。庚辰本眉批: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丁亥夏,畸笏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批者说的是两个人的时候,通常说的是甄玉、贾玉,或甄玉、宝玉。

所以说,如果说是甄宝玉护送贾宝玉的话,那么批者说的应该是:甄宝玉送宝玉,或者是甄玉送宝玉,或者是甄玉送贾玉。

用这种两个字和两个字对等关系的形式来表现人物,而不是甄宝玉送玉这种不对等的形式。

所以我觉得大概率说的是甄宝玉送通灵玉。

而第二处凤姐扫雪拾玉,这里的这个玉这个物件儿大概率也是通灵玉。因为《红楼梦》整本书中最著名的玉,默认的玉就是这块通灵玉。

如果凤姐扫雪拾玉这里说的是一块其他的玉的话,那么批者大概率会点出来它到底是什么东西,而不是笼统地说是玉但又不是默认的玉,所以本人认为这两处批语写的应该都是通灵玉。

所以在《刘心武续红楼梦》这部小说形式的续书中,至少这两个地方的内容,本人是不满意的。

而在他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是可以并列讲出两种探佚思路的。

关于通灵玉的这两处情节,本人认为凤姐扫雪拾玉在前,甄宝玉送通灵玉在后。这里本人再推荐一次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的真故事》(红楼真梦),对探佚学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优先阅读一下。

周老将他的探佚学成果,以故事梗概的形式表现出来,“讲述”了八十回后的大概情节故事。将上面两处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里开一个小的脑洞,通灵玉埋在雪里,似乎和薛宝钗的“金簪雪里埋”对应,那么八十回后,通灵玉是不是也可能有类似林黛玉“玉带林中挂”的一处情节,比如通灵玉被挂在树上,或丢在某树林里。仅供参考。

4)

“信息过载”, 信息过载是现代人会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手机、电脑、电视,提供了过量的信息。

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信息过载。应当相对轻松一些。头脑中应该装进的是有用的和喜欢的内容。

在《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血字的研究》第二章“演绎法”中,福尔摩斯解释道:

人脑子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把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都装进去。那么那些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出去了,所以一个会工作的人,他会非常仔细小心地选择把工作中有用的工具装进他的头脑中。而这些工具又样样具备,有条有理。

入群事宜。符合条件的朋友,欢迎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