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馒头黑馒头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白馒头黑馒头

作者|姚志顺

朗诵|周小丫

腊月二十四,是送灶神上西天的日子,从这天起至正月十五都算过年,这是我记忆里的、儿时的春节。

那时候,忙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天上午或下午,父亲一定会拿上绑着长竹杆的锯子修树头。修树其实就是把树干上多余的枝条除去,让主干能吸收更多的营养,长的更快。再有就是把锯下的树枝、用斧头剁成一样长短的木柴,整齐地沿院墙堆好。等到腊月二十八左右,作做豆腐和蒸馒头的柴火。

做豆腐是很辛苦的事,母亲和隔壁本家婶子互帮互助。先用小石磨把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浆,用纱布调浆去渣,再通过加热蒸煮等工序,一块块香甜扑鼻的豆腐,便在母亲变戏法样灵巧的手中成了型。

接下来,便是更大的"工程"蒸馒头了。

以前过年,从初一到初六是不开市的,街无买卖,店不开门。除夕中午生米煮饭后,从初一开始到初六,就不再见生了。每天中午都是以热馒头,吃熟菜为主。所以,家家户户,无论贫富贵贱,都会蒸很多馒头的,因此说蒸馒头成了过年前最忙的"大工程"。

首先,把几十斤(人口多的家庭有弄上百斤的)的一袋面,倒进大面盆里,加上糟头和温水,搅和成光光的大面团,面团上盖上干净的纱布或纸,再用棉被盖严实。

母亲不紧不馒,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从起早和面开始,到下午三点左右,第一笼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会出锅的。连续出了两大笼、包着用萝卜、粉丝和猪油渣拌成馅的白馒头后,便开始蒸没出麸皮的、用红豆和山芋拌成馅的黑馒头了。白馒头占三分之一,黑馒头占三分之二。

一个春节,母亲和大姐是不舍得吃一个"洋干面"做的白馒头的,留着给父亲和我们兄弟几个吃,还留给来我们家做客的亲朋们吃。

那时候,要饭的人多,大多是北方的"侉子",(老家人都这么说)他们很多并非为了吃饱要饭,而是当成生意,把要到的粮食卖成钱。过年时,他们把要到的、吃不了的馒头也换成钱。见到这些人上门,母亲只给他们黑馒头。但若见到老弱病残的、真正为填饱肚子的要饭者,特别是小孩,母亲一定会送上半个白馒头的,如正逢饭时,她会拿过要饭者的碗,盛了莱,再夹上几片自已都不舍动筷子的肉送到人手中,并笑盈盈地说:"过年了,今年会风调雨顺的,收成好了,你们也不用讨饭了!"

要饭者们千恩万谢,夸赞母亲是菩萨心肠……

是的,母亲是普通又平凡的农妇,但也是爱心满满的善者!

对于春节的记忆很多,但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大如扣碗的白馒头和黑馒头;还有我善良的母亲那忙年的身影。

作者简介姚志顺 ,笔名字顺文从,江苏淮阴人。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炎黄文学注册签约作家。

朗诵者 周小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