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发展方向日益清晰,身在其中的您,该如何面对呢?
就在中国汽车金融正在创新的道路上如火如荼奔驰的时候,各种所谓的“创新”日新月异的发展。当然,面对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各种资本的蜂拥而入,通过金融科技技术的不断提升,通过各种不同阶层客户的不间断布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各种乱象也在不断涌现和死灰复燃,对于经历过2003年那场大劫的我来说,心里还是充满恐惧和不安的,但这就是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博弈中向前发展。但在某一阶段,也必定不会形成势均力敌的力量平衡,哪种力量占了上风,就会影响这个阶段市场的走向。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要关注趋势的重要原因。
老穆自评:各种反向力量始终在不断博弈,会在某个阶段分出所谓的胜负,但是总体来看,一定是平衡的,这就是我理解的趋势的终极意义。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球化互联互通的市场,互联互通使得行业壁垒变得不堪一击,我们也很难找出一条相对稳定的发展之路,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就会让大家产生焦虑。所以我们都在聊趋势,但是细思极恐,在这个时代,还哪有什么趋势可言呢?金融科技在发达,在汽车金融领域一时半会也很难取代人工的经验和判断。科技的进步转化成现实的技能,仍会有很长一段路。今天的领先明天可能就会被替代,惯性思维已经很难再有立足之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是要聊聊这个话题。
如今的时代,充满了颠覆和挑战,京东、阿里、腾讯又如何?哪家现在不是处在一种春风得意又如履薄冰的境界。现在的市场缺的不是资本,是创意和逻辑。再被互联网洗脑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就越发变得弥足珍贵了。一切传统的业务都在被整合,被垄断,机会已经越来越少,而唯一暂时不能被替代的是人的思想和技能。那么,一条线索就自然而然的付出水命,如今的趋势就是没有趋势,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精准定位。
老穆自评:所谓趋势就是没有趋势,每个企业和每个人都能找到和解读适用于自己的趋势,而这项技能的核心是对于自己的精准定位。
定位其实是个很难的过程,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可能是最不清晰的,或高估,或低估,很难有个准确的评价。也正是这种不对称性,使得我们很难做出准确的自我定位,也就自然引出了焦虑。善于思考和和观察的人,会发现满世界都是机会,就会在各种机会的取舍上产生焦虑,反之,固化不变的,也会发现处处全是思路,同样也会产生对于生存的焦虑。机会和方向对于每个企业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很平等,但也很不平等,取决于人的生活环境,交易圈子,眼界、智商、资源等等,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个成功的人或者企业都在能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并能坚持初心,同时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
想把这件事请说明白,其实还是要先把眼界打开。从世界大格局来看,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全球化的内涵就是基于对自己的核心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分工极度细化的一个过程,各个国家,各个企业,直到每个人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一段。从而形成整体成本、质量、收益最优组合。一国、一个企业独霸市场的可能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微乎其微。更优的选择在于把自己的最强优势不断扩大化,并能够以开放的心态与关联生态发生关系,产生高效能协作,才是市场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根本。所以说,了解了大趋势,是完全可以对我们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出最有利的支持。
老穆自评: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放开视野,解放思想,用大视角来解决自己的小问题。
回到我们国内,供给侧改革,拉动内需,避虚向实,严控金融风险,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这些无疑是中国重新走向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切目标实现的核心是稳定。我们又会发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切恰恰都是不稳定的,这种现象到底该如何解释呢?这就由不得不会到我们一直讨论的话题,中国最具特色的阴阳平衡问题,中国之所以屹立世界几千年未发生大的变化,恰恰是对这套理论极致的应用。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那个关键的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又怎么解释呢?一方面,我们呼吁匠人精神,将产品、服务做到极致,希望大家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能盲目的扩张和跨界。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创新,用新思维,新视野去开辟新的战场,看上去是不是很矛盾,其实不然,正是这一攻一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这是一个国家需要的,偏向于任何一端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里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认清自己,我们倒是适合做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这一点尤为重要。
老穆自评: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个行业都不会被颠覆和灭亡,只是版本的升级换代而已。没有匠人精神,何来产业升级换代呢?真正的智者,就是善于在不断的变化中认清边界,找到平衡。
就用我们最熟悉的汽车金融行业举个例子吧,我们这个行业,从传统上可以分为资方、渠道和消费者三大类。资方在很长一段时间仍会是银行作为主渠道。而渠道则包括各种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以及经销商和代理商。这里面会包括银行自身、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主机厂的4S店以及我们传统的SP。而消费者不会发生变化,无非是法人客户和自然人客户两大类。
从这个简单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客户端是最为稳定的,所以说我们一切的变革以及一切的服务于手段都必须围绕消费者端展开,这也就是我一直提倡的,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和客户的认可程度。
再来看看资方---银行。不难看出,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传统的银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只依靠完全的资金存贷业务已经难以支持生存的压力。这方面从银行日益艰难的揽储工作中就能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必然会导致银行从面对中介,舒舒服服的躺着挣钱,向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认认真真的做营销。这也是大势所趋,也是银行发展的趋势,那就是直销银行。同样是去中介。虽然刚刚起步,但是趋势明显。在我们汽车金融行业也是如此,银行取出渠道的中介是早晚的事,我们不得不有所准备,还天真的想从银行获取便宜的资金,自己开展业务的机构可要加倍小心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渠道,银行的发展路径我们说的很清楚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由于自身的属性和对于核心资源车、钱的掌控,会成为主要的渠道支撑者,这里存在变数的是金融租赁公司,银行的直接介入终端,势必会带来与金租之间的整合,形成优势的互补,所以我个人判断,银行系的融资租赁公司极有可能在汽车金融业务领域和自己的银行达成强相关战略合作,成为汽车金融业务中稳定的一极。
最危险的莫过于广大的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了。这里面有几种玩法,一种是带有强烈资本属性的公司,其核心目的是快速扩张规模,完成上市。资本套现。这类公司会迅速的扩张,但是必然会对汽车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也不会系统的、认认真真的考虑这个市场该如何持续的发展,资本市场,本来就充满了投机的属性。另外一种是肯踏踏实实发展业务的公司,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中,资金缺乏是无可避免的难题,这个问题破不了,一切也就都变成了伪命题。所以从去年我就开始强调,我们要做的就是六个字:练内功和抱大腿。
针对于广大经销商和SP,同样面临着优胜劣汰,有很多经销商尝试着自建金融渠道,但是可以负责任的说,风口已经过去了,而且巨大的行业差距也使得成功的几率会变得微乎其微。但毕竟还有汽车实体产品和交易场景的存在,所以重点要考虑的事如何从一个厂家的销售终端变成一个服务终端。而SPD的处境最为尴尬,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汽车金融市场的大洗牌不可避免,那么最为损失惨重的就是SP。有些朋友也赶风口收购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但是有什么实际价值呢?稳定的资金从哪来?稳定的团队从哪来?做市场和运营公司本来就是两码事。现在整体上要做链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银行、厂家都在想着如何通过去中介化与客户发生直接关系,以便获取最大的利润,同时建立新型的客商关系。那么必然我们的中介方就要转型,有提供增信,获客向提供资产服务转移,变成机构的地推。谁先走了这一步,就有可能在今后的转型之路上获取先机。
老穆自评:从一系列的变化中,我们是否找到了不变的东西以及我们必须要变的东西呢?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发生如何的变化呢?这个问题请大家能够积极地思考。
也许我们从下面这个案例中能够找出一些答案和启示。最近,京东金融陈强生陈总提出,京东金融今后将不再做金融,将专注于成为一家为银行赋能的金融科技公司。京东的最大优势是庞大的数据、金融科技能力、以及多品类的产品服务平台。玩钱不是他们的强项,也不能成为他们的核心业务,那么好,我们各司其职,银行负责钱,京东提供获客,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不影响银行的最终决策。只是是帮助银行提升获客、分析判断和服务能力。同时,通过与银行的紧密合作,共赢共生,在满足客户其他需求上下功夫,我不做全产业链,我只做中间的赋能和服务。这也就是进入了我前几篇文章所提到的汽车金融4.0阶段,以汽车金融为引流口,实施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我想这篇文章是否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能够认真思考一下这个行业,以及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并能够积极地采取行动。至于很多细节,我在杭州的穆友会等您,一起探讨我们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