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诗经》之《国风·召南·采蘩》

于以采蘩(繁)?于沼(找)于沚(止)

于以:疑问词,在何处,往哪儿。一说语助词。于:介词。相当于“在”。以:何,何处。

蘩(fán):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zhǎo):沼泽,水池。沚(zhǐ):《说文》:“小渚(zhǔ)曰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小沙洲。一说水塘。

【去哪里可以采到白蒿?要去那水泽丰茂的附近。】

【巴金先生曾有一篇《春蚕》被放到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整篇文字不是很多,先生用细腻的文字和深情的笔触记叙了母亲辛苦养蚕的往事。或许没有经历过那个艰苦的时代,现在回忆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对养蚕的好奇,曾有一段时间都心心念养一只蚕宝宝。】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事:中庙祭祀之事。一说蚕事。

【采来白蒿作什么用?公侯之家祭祀用。一说为公家用于养蚕事务。】

【棉花传入中国大概是在南北朝,宋元时期才推广大量种植。在先秦时期,普通阶层以麻料作为衣料,公侯之家采用麻、丝、裘皮作为制作衣服的材料,《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冬日鹿裘,夏日葛衣”。丝织制品作为公侯贵族的专属高档衣服材料,不仅造价昂贵,而且体现身份和彰显特权。】

于以采蘩(繁)?于涧之中。

涧:山夹水为涧。山间流水的小沟。

【去哪里可以采到白蒿?要去那两山之间水泽丰盛的附近。】

【不知道,现在的课本中还有没有《春蚕》这篇课文,倒是在朋友圈中经常看到有人分享春蚕的照片,每天都要采集新鲜的桑叶。曾经也和南方来的挚友谈起过养蚕的事情,仍然觉得非常好玩,不知道劳动课成为必修课后有没有养蚕的选项。几千年来关于蚕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数不胜数,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蚕的知识和可爱的中国,也是应该分内之事。记得宁遥曾说:误把构树的树叶采来给蚕宝宝当桑叶吃,可是蚕宝宝宁可饿死也不碰肥厚偌大的叶子,倘若蚕宝宝有情绪恐怕也要离家出走,自行去找桑叶了。】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宫:宗庙。一说蚕室。一说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采来白蒿作什么用?公侯之家祭祀宗庙。一说送到公家养蚕的房屋。】

【这首诗的解释大概有两大类分歧,一则是采集白蒿是为了祭祀用,曰白蒿在水边生长茂盛,具有象征国力繁盛,子孙绵延的意义,或是蒿可入药,祭祀可驱病。一则是采集白蒿为养蚕之用,毛《传》:“蘩,白蒿也,所以生蚕。”白蒿可用来制作养蚕的工具“箔(bó )”即蚕帘。或是蚕是丝织品的来源,丝绸在商周时期是祭祀神鬼所需要之物。】

(币)之僮(同)僮,夙(素)夜在公。

被(bì):“髲”的假借字,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僮(tóng)僮:首饰盛貌,高耸状。一说端直貌。一说高而蓬松。一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说文》:“僮,未冠也。”

夙(sù):早晨。公:公所,公庙,指宗庙。一说公桑,即君主的桑田。

【差来的人们(一说蚕妇们)都被公家催促采集白蒿为祭祀(一说忙于桑事),没日没夜忙碌在宗庙。一说没日没夜忙碌在桑田。】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丝绸在建国前一直是统治阶层的专属衣服材料,价格昂贵而且体现身份。宋张俞《蚕妇》清楚地反映劳动人们的困苦处境,另一首唐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讥讽不劳而获的尸位素餐者。】

(币)之祁(其)祁,薄言还(环)归。

祁(qí)祁:形容首饰盛。一说整齐貌。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薄言:一说语气助词,无意义。还(huán):回去。一说蚕妇回去。归:归寝。

【差来的人们(一说蚕妇们)都被公家叫来采集白蒿为祭祀(一说忙于桑事),忙碌完才允许回家。一说不要轻言回家。】

【农家的生活从春天忙到下一个春天,正如豳风里的七月里记述的那样,一年下来,即使到了年关仍旧为温饱发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正应了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0)

相关推荐

  • 【伍君鑫】我和我的蚕宝宝

    我和我的蚕宝宝 福清市实验小学四年七班  伍君鑫 指导老师:郭云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天到了,又到了养蚕的季节,我们班掀起了养蚕的热潮,郭老师送了我几只小蚕.我 ...

  • 【王陈晗】我爱上了养蚕

    我爱上了养蚕 福清市实验小学四年一班  王陈晗 指导老师:俞爱娟 前些日子,我们班的何储恩同学送我几只蚕宝宝.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些可爱的蚕宝宝,我爱不释手,便开始了认真用心地哺养它们. 我精心制作了 ...

  • 《诗经》第十三篇      采蘩

    ​<诗经>第十三篇       采蘩 这是一首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其女佩发戴饰,采集白蒿为公侯养蚕,无日无夜,完事后才得以回家,表现了她的辛劳.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

  • 【广东】徐蔚《养蚕记》指导老师:林燕玲

    养蚕记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徐蔚 你们见过蚕吗?蚕是一种和毛毛虫长得很相似的虫子,它们刚开始是黑色的,慢慢蜕皮后就会变成白色.蚕身体的两边有一些黑点点,蚕的头上面有两个大黑点,就像它的两只眼睛一样 ...

  • 第828篇:蚕和小米粥(2)

    依然是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 上周,给阔儿讲述我小时候养蚕的经历,细数蚕宝宝每一次蜕变带来的惊喜. 我说:"我跟你一般大的时候,我就已经自己养蚕玩了." 阔儿听得津津有味,然后, ...

  • 槡●蚕●小时候……/艾子

    文/艾子 槡●蚕●小时候-- 大概我七.八岁时,父亲在屋前种了一棵槡树,可能是我喜欢养蚕的缘故,槡树便成了我心中的圣树. 春天到来了,那门口的小嫩芽就成了我生命的希望!我为小朋友在树上扣皮筋翻过脸:为 ...

  • ​养蚕记 | 广西黄祖铭 二年级

    你好文字,我来了 你就是未来作家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中小学作文精选平台"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习作发表机会,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让孩子爱上写作,写出最美满分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旄丘》

    旄(毛)丘之葛兮,何诞(延)之节兮. 旄(máo)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葛:多年生藤蔓植物,诗多以它依缘他物,比兴女子当依附丈夫. 诞(yán):通&qu ...

  •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赏析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

  • 诗经讲堂 国风·邶风《终风》

    终风 先秦·诗经 四言诗 <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一章)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二章) 终 ...

  •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呲)池(迟)其羽. 燕燕:即燕子.于:语中助词,无实义. 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白话双解: [燕子在空中双双飞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柏舟》

    汎(泛)彼柏(百)舟,亦汎(泛)其流. 汎(fàn):浮行,漂流,随水冲走.柏舟:柏木剖开,挖空做的独木舟. 亦:语首助词.流:中流,水中间. 白话双解: [登上水中的柏舟希望舒缓心情,却又心绪郁闷不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衣:上曰衣,下曰裳.里:衣服的衬里:(黄里:也有版本中写作"黄裹") 白话双解: [夏日到来,天气渐渐炎热,整理过夏的衣物时,一身衣物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件绿色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日月:古人多用日月比喻丈夫,此处也有隐喻之意.居.诸:语尾助词. 照临:照耀到.下土:大地. 白话双解: [天上更迭运行的日月啊!日光和月光在白天和黑夜照耀到大地之上.日月之行天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终: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一说暴风:一说以为疾雨或雷. 顾:回头看.则:而. 白话双解: [听得窗外的风刮了起来,而且越刮越大.那个人赶紧关好门窗回过头来向我嘻嘻地笑.]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其镗(tāng):犹言"镗镗",形容鼓声.古代敲鼓以召集民众.镗:鼓声.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huán)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