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 地名故事 龙青:和合仁爱、人才辈出的世外布依寨 2018年第109期(总348期)

龙青村远景

····

龙青:和合仁爱、人才辈出的世外布依寨

王辉伦  罗桂芝  庄文全

“西南存形胜,野牛有洞天;鸡鸣达三县,一水系两州。龙青古曰龙箐,此间山如玳瑁;虎踞龙盘,平畴沃野;村舍依山,鱼米丰饶;布依人家傍水居,石板平铺小坡脚;大龙井纯净甘美,马头山下龙青河;渔鸥争翔,观其如云;牧童短笛,悠悠夕阳。”这是一位“老才学”笔下世外桃源一般的龙青村的图景。

西秀区黄腊布依族苗族乡龙青村,位于安顺城区东南面55公里处,与平坝区羊昌乡和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接壤,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龙青村依山傍水,布依族人口占85%以上,以传统的稻耕农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2016年成功申报为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2017年在人民网贵州频道“寻找2017贵州十佳美丽乡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17贵州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

龙青村水台

龙青村坐西朝东,背依黄腊乡第一高峰马头山,面向1000余亩的田畴,再前方是广顺农场馥郁的茶场和如雪纷飞的樱花园,北面是白墙青瓦的马桥村和低矮的山丘,南面是居于小坡上的杨梅寨和草场宽阔的葡萄园,村前一条从龙洞中冒出的小河蜿蜒在肥沃的田野上,寨门前有一片约300亩的荷花池,村子地形构成“左青龙、右白虎”的环抱之势。同时,河的上游有拦河坝蓄水,修水渠灌溉农田;中游有一座长15米、高2.3米的石拱桥通向田坝;下游又有一座单孔石桥通向本行政村羊正村。龙青可谓“如龙环绕、山青水秀”!

龙青村拦河坝

龙青原名龙箐。“龙”字,源于寨子东面有一口井,叫龙井;“青” 字,原为“箐”——“箐者,竹林也。”原老寨子周围全是野生竹林。龙青村的开基立寨,起于明朝洪武年间的“调北填南”。在迁徙的队伍中,有两个来自江西吉安府的并非同胞兄弟但都姓罗的兄弟,一个叫罗开乾,一个叫罗立初,在长途跋涉中同病相怜相濡以沫,终于来到了马头山下。他们见这里背依青山面朝平野,中间一条小溪缓缓流淌,遂申请在此落脚。罗开乾住在村左即上院,罗立初住在村右即下院,合力开荒垦田,起土造房,艰苦创业。

二罗虽融洽如亲兄弟,平时互帮互助,但也“坚持原则”界限分明,一条大街分出“楚河汉界”,同时给后辈子孙排了世序字辈。罗开乾一支为:开、应、周、朝、府、文、大、锦、炳、兴,国、政、天、明、顺、德、垂、义、后、恩;罗立初一支为:立、定、啟、廷、登、朝、义、文、大、锦、孝(忠)、德、仕、时、兴。经200余年的逐渐发展壮大,龙青村成为了一个约110户、500余人的寨子。

罗姓在龙青一带极有名望,尤其是罗立初一支,力量更为强大。清朝咸同时候出了一个罗大川,为总兵,有大印有委任状,率兵与太平军(地方称“长毛贼”)作战。为保全百姓,联合杨梅寨、玲珑场两个村寨,在三个村寨交叉的中心点即龙青村村头修了一个水屯,占地约4亩,以整石修砌围墙,三面环绕着龙青小河,一面为田坝,东西南北都有门,各安置一门火炮。此屯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新学”兴起,龙青人拆水屯围墙石办成了国民学校。

龙青村倡导“和合仁爱”的寨训寨规,体现了“二罗”二位先祖的远见卓识。龙青村罗姓强大,但他们不只顾自己,还大力周济和保护周边村民及周围亲戚朋友。民国年间,平坝县蒙古乡新寨村人须经四甲堡村过邢江河才能进寨,当时河上没有桥梁,人们来往及生产极为不便,新寨村众议建桥。龙青村有嫁到新寨的姑妈,回娘家说经费不够,舅家这边当即慷慨解囊义襄盛举,赞助完成了四甲堡大桥,今在桥碑上还有罗明周等人的名字。龙青村除罗姓是大姓外,还有柏、王、郭等姓,皆是动乱年代从各地来投奔罗姓的亲戚,如柏姓从平坝县蒙古村来,王姓从平坝县马卯村来,郭姓从安顺县平寨来等等,大多属于姻亲关系。罗姓为保护全寨,就在寨子上、下两处各建有一座四层的碉楼。碉楼总体呈正四方体,往上逐渐收束;第一层长、宽均5.3米,高3.8米,碉楼总高约15米;从“走马转角”的四合院厢房直进二层,里面有回转的楼梯上下,四面有瞭望窗及内八字的射击孔。今上方碉楼只存遗址,而下方碉楼保存完好,只是屋顶及枕木朽坏而已。

龙青村雕楼

龙青村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其教育史从龙青现存的最老的墓碑(此墓碑系罗立初老祖第七代孙所立)碑文看,龙青文化启蒙至少是清嘉庆十二年(1807)。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龙青村人文蔚起,至清末特别是民国年间,人才辈出。先出了一个罗忠良,为安顺公署东三区区长,专管龙青及黄腊片区部分。其儿子罗贤辅到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就读,返乡后接罗慕堂的班任联保主任。罗德昌是罗忠良侄子,任安顺县嘉穗乡乡长,骑高头大马往返于刘官乡、黄腊乡及龙青片区之间,曾命手下人护送中共地下党员从平坝县本寨村经龙青地界往安顺县东屯乡。罗德昌之亲兄弟罗德瑛、罗德美到贵阳达德学校读书,后来罗德瑛任普定县农业局局长。另有罗明周善于经营,家产甚巨,每年约有八千石田租。其曾到平坝县昌河乡陈寨、瓦窑上等地买田,豪言:“一直买到我眼睛望不到的地方!”

1949年,龙青村在原国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学校,本地群众子弟皆到此就读。1986年,一举考出本科生3人、专科1人、中专1人、技校1人,在地方上轰动一时。适逢旧州文人周赞文先生到龙青访友,其欣然赋诗:“龙青山水育青龙,丙寅五龙上九重。待到来年春雷动,千万青龙赴海东。”对此大加赞赏并给予更高期盼。现在龙青村在外工作的达20人以上,有任政府要职的,有在公检法部门的,是本村子弟勤奋学习、刻苦向上的榜样。

近年来,龙青村大手笔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蓝图。

首先,他们抓好基础设施,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硬化道路,硬化了联户路和机耕道;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建设了村级活动场地;治理了门前的龙青河,种植了行道树;街道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在河两岸和河中小岛修建了凉亭;建设了人饮工程、堤灌站、垃圾站。

龙青村河边凉亭

其次,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绿化、美化、良化生态环境。开辟了675亩的葡萄园区,并于2017年8月成功举办首届葡萄采摘节,优质葡萄远销贵阳、昆明、广州等;成立合作社,新建葡萄、苹果、大梨等套袋生产厂;马铃薯种植大棚280个,约140亩;小葱种植大棚14个;山药种植面积50余亩,折耳根50余亩;流转150余亩土地种植莲藕;樱花种植基本覆盖全村1/3坡地。

龙青村葡萄园

如今的龙青,青瓦白墙,房屋鳞次栉比,座落有致,小桥流水,荷叶田田,绿树环村,沙鸥翔集,春则樱花如雪,夏则山珍鲜美。未来的龙青,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成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共同富裕的村寨为目标,依托现有的生态标签——百亩荷塘、千亩稻香、万亩山林,抓实并开拓乡村产业,挖掘、传承和发展布依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特点,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与农村旅游相配套的集布依山歌、舞蹈、竞技为一体的布依民族村、农家乐;夯实基础服务设施,继续美化生态环境,营造乡村美学空间,激活乡村生活方式,缔造“有文化的生态、生态化的文化”布依村寨。

龙青村百亩荷塘

龙青村樱花园

相信奋发有为的龙青人,将会进一步发扬布依人勤劳俭朴和本村“和合仁爱”的精神,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 作者简介

王辉伦:男,布依族,70年代生人,贵州省作协会员,西秀区作协秘书长,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班11期文艺评论班学员。有文学作品散见《今日文坛》《花溪》《贵州民族报》《北海晚报》《当代教育》《安顺文艺》等报刊杂志。诗歌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布依族卷)。公开出版散文集《大河十三寨》。

罗桂芝:男,70后,布依族,安顺市作协、西秀区作协会员,青山文学社、回归诗社社员,《中国诗歌报》和《旧州文艺》编辑,有多首(篇)诗歌、散文在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现就职于旧州中学。

庄文权:男,汉族,现年42岁,屯堡人。安顺屯堡文化学会理事,青山文学社社员。虽非科班出身,但作为一名地方文化爱好者,竭力参与地方文化的学习与收集整理,志愿为传承与抢救性记录传统屯堡文化作些力所能及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