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关中医表证的误文两则
徐学义
书名《南方医话》,顾名思义,应有南方特色,在表证方面,自然应考虑到南方人腠理疏松易于汗出的特点。
谈到南方人腠理疏松,有一则《素问》误文不可不提:《素问.鼎法方宜论》说:“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駙,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按本节“致理”应作“疏理”方与上文相适应。《汉书.星错传》:“扬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乌兽希毛,其性能(耐)暑。'因南方气候炎热,无论人民鸟兽必须适应自然环境,故人民皮肤皆疏理,而鸟兽则稀毛;疏理则多汗,可以散热而耐暑,如言致理,其义则反。《灵枢.刺节真邪篇》对疏理、致理的问题剖析甚明:“阴阳者,寒暑也,热则徽雨而在上,根茎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盛,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据此可知“异法方宜论”中的“致理”之“致”必是“疏”字之误,应当更正。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书在《伤寒论》基础上发展的“轻清气热”法如辛凉平剂的银翘散,辛凉轻剂的桑菊饮确给后世以诸多启发,弥补了《伤寒论》在表证治法上的不足,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习用。但吴氏在桂枝汤表证运用范围上的看法,我却不敢苟同,例如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中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寒者,桂枝汤主之。”我认为首列桂枝汤治疗温病不妥,且该条自注中疑问颇多,尽管他言明“此处变易前法”、“非敢擅违古训',但这种“变法”“违训'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其-一,'桂枝汤本不属治太阴温病的处方;其二,吴氏改《伤寒论>第六条“发热而褐.不恶寒为“但恶热、不恶寒而渴”,须知“发热”与“但恶热”不同,发热不恶寒而渴者已不可用桂枝汤,“但恶热”则更甚于发热,则桂枝汤更不可用了,其三,吴氏以“温病忌汗,最喜解肌”为由,i为“桂枝性温,以之治温,是与火济火也”之文自相矛盾;其四,白注中官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博,成内热外寒之证,故仍旧用桂枝幸温解肌法',桂枝汤不属表里双解之方,用之治内热外寒是不恰当的。